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研究淤泥固化土的力学特性及强度预测模型,文中针对宁波滩涂淤泥固化土,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围压增大,固化土的偏应力均相应增大,在不同围压下,均表现为应变软化。强度模型qu=a×(w/Cw)b可以更好地描述固化土强度增长,综合参数e0t/Cw也可用于强度模型,从而为高含水率淤泥固化处理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消除淤泥中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氧化降解有机质、减薄双电层厚度、维持pH值稳定等对策来提高水泥固化淤泥的强度。采用高铁酸钾和碳酸氢钠作为碱性氧化剂,配合水泥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初步了解碱性氧化剂对水泥固化淤泥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有机元素试验、动电电位试验、比表面积试验和SEM等手段,进一步探究碱性氧化剂的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碱性氧化剂的水泥固化淤泥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1.536 MPa。碳酸氢钠通过中和有机酸,维持水泥固化淤泥为pH=9~10的碱性环境;该条件下,高铁酸钾能高效降解有机质,除去黏土颗粒表面聚合态的有机质胶膜,有利于SiO2与Al2O3游离于孔隙溶液中,促进水泥水化产物的生成。同时,孔隙溶液中游离的高价阳离子与黏土颗粒表面低价阳离子交换吸附,减薄双电层厚度,引起土颗粒的絮凝团聚。 相似文献
3.
高淤泥初始含水率以及低固化剂掺量是吹填造陆工程和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常见特点,形成的固化土含水率和强度与其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吹填淤泥固化土含水率和强度与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淤泥初始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选择合适的参数,建立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各龄期的固化土含水率随固化剂掺量增...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武汉东湖疏浚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在传统水泥固化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掺入外加剂氢氧化钠(NaOH)和石膏,对100多组淤泥固化土试样进行了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固化效果和固化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疏浚淤泥固化过程中水泥占主导地位,对固化效果影响最为显著;NaOH促进了水泥的水化作用,增强了淤泥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表现在固化淤泥早期强度的快速提高;石膏有利于固化淤泥早期强度的形成,其作用持续于整个淤泥固化过程。在水泥掺入比一定时,NaOH和石膏都存在最佳掺量,超过了最佳掺量,强度就会降低。3种固化剂的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比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究海水环境下水泥固化土强度劣化特性对推进水泥固化土在海洋工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然海盐溶液为侵蚀环境,以硫酸钠及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在控制溶液浓度和浸泡龄期下开展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溶液对水泥固化土的侵蚀作用要大于氯化钠溶液,小于硫酸钠溶液;侵蚀溶液中盐分的浓度越高,对固化土的侵蚀越严重;浸泡龄期28 d时,30,50 g/L海盐溶液中固化土的强度相对于清水溶液分别降低了61.1%,75.4%。在侵蚀作用前期,水泥固化土的强度会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当浸泡龄期达到28 d时,所有浸泡溶液中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析了不同侵蚀环境下水泥固化土强度劣化的机理,为水泥固化土在侵蚀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为系统地研究淤泥初始含水率对固化土强度的影响,并探究不同初始含水率淤泥的加固效果,文章在室内采用普通固化和压实固化2种试验方法对淤泥进行加固,并以现场施工项目为依托,检验室内结果的可靠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含水率较高的淤泥,固化土主要靠固化剂水化产物的胶结作用使土体产生强度,当淤泥初始含水率为40%~45%时,固化土强度最高.对于含水率较低的淤泥,固化土的强度由含水率和压实度2个变量控制,当淤泥的初始含水率大于39%时,土体难以压密,压实与否对固化土强度的影响并不大;当淤泥初始含水率低于29%时,增加固化淤泥土的压实度对土体强度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初始含水率为20%的淤泥经固化后强度最高,在养护28d后可达4289kPa.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为42%~44%的淤泥固化效果较好,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固化剂硅酸盐水泥(P)能耗高、CO_(2)排放高等问题,研究了以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矿渣微粉(GBFS)-钢渣微粉(SS)-脱硫石膏(DG)体系制备的土体固化剂(固化剂G)对不同含水率淤泥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淤泥含水率17%时,G固化体强度略高于P固化体,而淤泥含水率45%和70%时,G固化体7 d强度略高于P固化体,28 d强度则低于P固化体。原因是固化剂G在淤泥土中能快速生成大量针棒状的钙矾石(AFt),将淤泥土颗粒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空间网络,并且后期水化硅酸钙凝胶持续增多,逐步填充孔隙,形成致密的整体,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许多地区河道湖泊环境受损,淤泥淤积速度加快,淤泥质软土地区易发生严重的地基或边坡失稳,通过固化/稳定化技术对淤泥土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利用稻壳灰和水泥进行淤泥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评价固化土力学特性;并结合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镜扫描试验,分析稻壳灰掺量对固化土孔隙尺寸、矿物成分、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揭示稻壳灰-水泥固化淤泥土的机理。研究表明:稻壳灰能显著提高固化淤泥土强度,稻壳灰-水泥土强度随稻壳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当水泥掺量8%时,稻壳灰最优掺量为15%,稻壳灰-水泥土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抗剪强度参数随着养护龄期增大而增大。稻壳灰-水泥土养护28d试样的XRD图中出现水化硅酸钙(CSH)衍射峰,而T2分布曲线中大孔峰值及面积明显降低,同时观察到SEM图中大量网状水化硅酸钙凝胶,该凝胶能够起到填充土体孔隙、联结土颗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Riqing Xu Yin Guo Zengyong Liu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2008,2(2):161-165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matt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abilized soil and the effect of XGL2005
on stabilizing organic soil,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ength
of stabilized soil decreased in the form of a logarithmic function as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In contrast, the
strength increased in the form of a power function as the content of the stabilization agent increased. The strength of cement
stabilized organic soil was reinforced greatly by adding the stabilizer XGL2005. Based on the law obtained from the test,
a strength predi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odel inclu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ing time, the
content of the cement,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e stabilization agent on the strength of stabilized soil.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7, 41(1): 109–113 [译自: 浙江 大学学报(工学版)] 相似文献
12.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泥土室内配方试验结果的归纳与分析,研究了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土的水泥掺量、龄期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能有效提高土体无侧向抗压强度,为今后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三乙醇胺作为一种激发剂,通常认为能提高水泥土的早期强度.在实验室内进行的三乙醇胺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表明,三乙醇胺的激发作用与土质有明显关系, 三乙醇胺并非对所有的土有早强和增强作用,有些土中掺加三乙醇胺会导致水泥土早期强度明显下降;在使用三乙醇胺作为激发剂时,必须进行实验室室内试验,以确定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级配、水泥剂量为2.5%~5%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室内强度试验,分析水泥剂量、级配及养生时间对强度的影响,得到强度发展规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抗压强度与劈裂强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盐城泻湖相软土进行了大量的水泥土加固室内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强度随龄期增长的公式,并探讨了有机质对强度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抵抗有机质含量对水泥土强度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的塑性、水泥和外加剂掺量对水泥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土的塑限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明显增长,掺了减水剂的水泥土的7 d强度有所增加,但以后强度几乎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