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素玲  田碧  李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59-6760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危重症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患者血管特点,采取经颈外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加强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的管理。结果 135例经颈外静脉成功留置安全型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达到及时、准确用药,快速补液。结论由于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减少四肢静脉穿刺易致的并发症;较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操作时间短和对患者的生化检查、心电图等无特殊要求。因此建议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对16例急诊血液净化小儿,46次应用股静脉套管针或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进行血液净化.结果14例用套管针经皮股静脉和周围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其中股静脉置管35次,股动脉置管1次,外周静脉置管8次.血流速度150~200ml/min.结论股静脉套管针置管,既简单、快捷又经济,适合小儿急诊血液净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的相关性.方法将套管针留置在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大隐静脉设者为A组,置管于手背静脉网及四肢其他分支静脉者为B组,观察2组患者置管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5.0%,B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70.4%,2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化疗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为血液病患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大的血管.  相似文献   

4.
小儿血液净化中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快速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方法 对16例急诊血液净化小儿,46次应用股静脉套管针或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进行血液净化。结果 14例用套管针经皮股静脉和周围静脉直接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其中股静脉置管35次,股动脉置管1次,外周静脉置管8次,血流速度150-200ml/min。结论 股一胸脉套管针置管,既简单,快捷又经济,适合小儿急诊血液净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化疗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的相关性.方法将套管针留置在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大隐静脉设者为A组,置管于手背静脉网及四肢其他分支静脉者为B组,观察2组患者置管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25.0%,B组置管反应发生率为70.4%,2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化疗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其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为血液病患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大的血管.  相似文献   

6.
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优点,其最大流速可达97ml/min,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所以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一般选用上肢的肘部静脉、腕部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但在四肢伤残、失血性休克和心脏骤停者肢体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可采用颈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7.
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大量输液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比较经颈外静脉输液与四肢浅静脉输液在大量输液中的应用及优越性。方法  60例经颈外静脉穿刺并留置针为实验组 ,60例经四肢静脉穿刺并留置针为对照组 ,记录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及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93 .3 % ,对照组为 88.3 % ,P<0 .0 1 ;实验组平均操作时间 2 .6min,对照组为 3 .1 min,P<0 .0 1 ;实验组平均留管时间为 1 2 0 h,对照组 61 h,P<0 .0 1 ;实验组并发症为 6.7% ,对照组为 2 8.3 % ,P<0 .0 1 4,留置套管针最大流速可达 97ml/min[1 ] ,能满足重危病人快速补液的要求。结论 实验组较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 ,节省时间和人力 ,留置针时间长 ,并发症低 ,病人痛苦少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血液透析救治急性肾衰 ,药物、毒物中毒时 ,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来确保血透和血液灌流。有时因病人水肿、休克、血管硬化等因素 ,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临床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抢救过程中 ,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且能及时准确持续血液透析、临床静脉输液及给药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52 8例急诊血液透析病人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52 8例 ,男 31 8例 ,女 2 1 0例 ;年龄最大 61岁 ,最小 32岁 ,平均年龄 42 5岁 ;原发病…  相似文献   

9.
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5,自引:2,他引:73  
目的 观察颈外静脉留套管针与四肢置套管针的差别。方法 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同分为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组104例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组96例,分别观察统计两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通过前瞻性临床观察分析对比证实(留管时间比较X^2=63.12,P〈0.001,静脉炎发生率比较X^2=37.94,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为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营养液的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及渗透性损伤的发生。采用经外周血管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32例血液肿瘤病人进行置管给药和营养液并观察长期的临床效果。置管成功率96.88%;置管留置时间5-165d,平均置管留置时间36.5d;全部病例无置管所致的感染、气胸、血胸和局部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宜穿破血管等优点,其最大流速可达97ml/min,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需快速补液的要求,所以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一般选用上肢的肘部静脉、腕部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但在四肢伤残、火血性休克和心脏骤停者肢体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可采用颈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两种留置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赵青华  赵朋云  陈建华 《护理研究》2006,20(14):1291-1292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1,2]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不仅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保护穿刺静脉,而且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3]。由于小儿头皮静脉血管较细,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将2004年8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2岁以内患儿160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新方式和传统方式进行头皮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60例患儿,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28 d 26例,29 d以上92例,…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日本研修期间,见到日本病院的输液治疗已广泛使用动、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需长期输液的病人,仅由医生用套管(也称留置)针穿刺一次,将针保留于血管内即少则可保留3~5日,多则达5个月(锁骨下静脉置管)。这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目前我院临床已使用进口和国产的套管针,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此针构造及使用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静脉造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传统通路 ,对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 ,包括血管移植建动静脉内瘘者 ,采用三腔导管插入中心静脉已成为长期血管通路的极好途径。中心静脉置管 ,常用途径有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三种 ,现将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2 6例病人 ,男性 1 7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5~ 71岁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 6例 ,糖尿病肾病 5例 ,多囊肾、多囊肝 5例。行颈内静脉插管原因 :( 1 )存在心功能不全 1 2例 ;( 2 )周围血管条件差 ,2次建立内瘘不…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比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和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在血透通路中的留置优缺点和使用适应症。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技术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 74例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 5例。结果 :两种置管方式均能获得满意的血流量。临时性股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 2 8d ,最长 62d。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平均留置时间 4月 ,最长 2 4 2d。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均超过 6个月 ,最长 3 5 9d。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较多 ,主要有感染 ,血流不畅 ,出血及局部血肿 ,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 :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危重病人和等待内瘘者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内瘘及无条件腹膜透析的长期血透者。  相似文献   

16.
林元红 《华西医学》2009,(10):2776-2777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建立院前危重患者静脉通路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我院急诊中心院前危重患者56例,其中42例行蝶型静脉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A组)同时进行Y型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穿刺置管(B组),14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C组)。结果:A组37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88.1%,成功后37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100%,无误伤锁骨下动脉或引发气胸病例,B组29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69.0%,23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79.3%,C组穿刺置管成功12例,成功率85.7%,1例发生气胸,12例保持静脉通畅,通畅率100%。经卡方检验(P〈0.05)A组成功率高于B组;而A组和C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型静脉留置针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整合了外周静脉穿刺及深静脉穿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蔡建利 《护理研究》2006,20(23):2134-2135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理一项新的技术,由于外套管柔软,不易刺破或滑出血管,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用药,又可减轻护士工作量[1],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特别在儿科疾病的治疗、抢救中尤显重要。对于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由于其好动、不合作等特点,选择最佳的固定方法,延长置管时间非常重要。本院儿科自去年选用自粘绷带固定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1月—2005年8月住院的238例患儿,年龄3d至5岁。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静脉留置针行静脉穿刺。按固定方法不同,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12例…  相似文献   

18.
对83例老年病人265次静脉留置针留置保留时间、局部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留置针265例次中,留置时间1~10天,平均5天,体液外渗331例次,套管阻塞8例次,发生静脉炎2例次。认为影响导管留置时间最主要的因素是1、置管部位选择或固定不当;2、输入高分子液体及对血管有刺激药物;3、病人本身血管的问题;4、封管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20.
冯福祥  师新梅 《全科护理》2013,11(15):1406-1407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路创伤小、速度快,是急性肾衰竭、急性中毒等病人需行急诊透析时常用的导管留置方法。常见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留置导管是帮助血液透析病人快速、方便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较好方法,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无痛苦、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但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