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梗阻(IHPS)的临床意义及比较X线钡餐造影诊断的优势。方法:对96例患儿通过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观察幽门管长径、幽门管前后径、环形肌厚度等指标。结果:96例患儿中90例应用超声单独作出诊断,其中87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例为幽门前瓣膜,均与手术相符,诊断符合率100%。19例应用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联合诊断,2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2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2例胃扭转均与手术相符。结论:应用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可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可作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王秀景 《中原医刊》2011,(23):95-9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意义及比较X线钡餐造影诊断的优势。方法对46例拟诊为幽门梗阻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幽门管长径、幽门肌厚度等指标,部分患儿结合与X线钡餐造影。结果46例患儿中37例应用超声单独作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狡窄诊断,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100%。9例应用超声与X线钡餐造影联合诊断,3例幽门水肿伴胃食管反流,3例幽门痉挛,经临床保守治疗痊愈得到证实。1例胃扭转与1例幽门前瓣膜与手术相符。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一些非典型病例,超声结合X线钡餐检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国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37-113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表现。方法对27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X线平片及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经钡餐造影提示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手术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钡餐造影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种常用的、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怀民 《当代医学》2009,15(3):110-1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疑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6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均经X线胃肠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及早正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联合应用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行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波对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进行测量,X线钡餐检查观察对比剂透过食道和胃部情况,适时摄取X线检查片,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73例患儿均经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诊断均与术后诊断相符合,未见假阳性.结论 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2种检查结合具有互补性,明显提高准确性,为外科手术提供了精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探讨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检查联合应用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病例报告]给17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B型超声波和X线钡餐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X线钡餐检查观察对比剂透过食道和胃部情况,适时摄取X线检查片,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用B型超声波与X线钡餐2种检查联合应用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未见假阳性.[讨论]2种检查结合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常见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对该病未能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病儿年发生严重营养不良,重者衰竭死亡。以往彦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透视来确诊,近年来超声逐渐成为检查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我们总结29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CHPS患儿的术前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征象及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PS患儿,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诊断率为100%,其中2例合并器官轴型胃扭转。术前经超声诊断的50例,诊断率为94.34%,1例可疑阳性,后经手术确诊,2例因肠气影响幽门部显示不满意。结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至今仍为CHPS手术前最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东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1):1012-1014
目的:总结分析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检查方法及其X线表现。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肥厚性幽门狭窄20例患儿行X线检查。结果:胃扩张20例,胃排空延迟20例,胃食管反流8例,"线样征"20例,"双轨征"10例,"鸟嘴征"15例,"肩样征"8例,"蕈伞征"18例。结论:幽门管狭长和肥厚的幽门环肌压迫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4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肌肥厚的钡餐造影表现。讨论先天性幽门肌肥厚的临床特点及产生各种X线征象的病理基础。方法:强调X线造影仍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结果与结论:放射科医生应充分认识先天性幽门肌肥厚的各种典型和不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动态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价值。方法 在15例疑为CHPS的患儿胃管内注入液体,经高频超声动态观察液体通过幽门管时的变化并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直径及幽门管长度。结果 15例患者中,超声诊断14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符合率93%。1例为肠旋转不良。结论 高频超声动态诊断基本上可代替X线碘油造影或X线钡餐(GI)检查,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消化道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影像表现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HPS患儿51例的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影像结果。结果51例均显示HPS特征性X线表现。透视下51例(100%)钡剂通过幽门困难,幽门管呈线样征;胃窦部肩征11例(21.57%);胃窦部鸟嘴征8例(15.68%);十二指肠覃征7例(13.73%);幽门乳突征7例(13.73%)。24小时后复查仍见胃内钡剂残留。51例超声检查均见幽门肌直径≥15mm;管长≥18mm;管壁肌厚≥4mm,动态观察见胃潴留滚动,胃蠕动增强。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对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两者结合有助于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方式、范围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道造影和超声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资料,入选患儿均得到术后证实,患儿手术前分别进行超声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 10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造影检查中95例可见幽门管细狭及排空延迟,患儿中42例肩样征,22例菌伞征,18例乳头征,42例线样征,32例双轨征,31例鸟嘴征;97例患儿中超声下为阳性,超声测量幽门肌厚度为5~9 mm,幽门直径为14~21 mm,幽门管长为15~27 mm;超声检测时患儿幽门管长度、幽门管直径以及幽门肌厚度和手术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诊断时应根据患儿情况确定选择何种诊断方法,帮助患儿早期确诊,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彦  何秀军  敖颖  唐琼 《吉林医学》2011,(24):5084-508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对38例临床呕吐查因的婴儿,经腹部进行B超检查胃及幽门,测量幽门管长度、宽度及幽门肌厚度,以空腹后胃腔扩张,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长度>16 mm,短轴断面直径>15 mm,作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并与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诊断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年龄分别为56 d、46 d,均为足月儿,男性,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手术后4~7 d呕吐症状消失。术后幽门环形肌逐渐缩小,至6周后恢复正常,病情痊愈。结论:超声检查安全、简便、可靠,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新生儿、婴儿呕吐查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特别是可作为新生儿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有望取代传统X线钡餐检查。在儿科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动态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价值。方法在15例疑为CHPS的患儿胃管内注入液体,经高频超声动态观察液体通过幽门管时的变化并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直径及幽门管长度。结果15例患者中,超声诊断14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符合率93%。1例为肠旋转不良。结论高频超声动态诊断基本上可代替X线碘油造影或X线钡餐(GI)检查,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总结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及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 .[病例报告 ]回顾 1990~ 1999年收治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 0例 ,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 .2 0例中手术治疗 18例 ,其中 3例幽门十二指肠交界处粘膜在术中破裂 ,修补后覆盖大网膜 ,术后无 1例消化道瘘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在生后 3~ 4周出现呕吐症状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透视可确定诊断 ,及时发现并修补破裂的粘膜可防止消化道瘘 .术后少量多次输血对患儿早日康复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对年龄在3个月以内反复呕吐的婴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具有肯定意义和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超声诊断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IHPS)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诊断标准。方法 测量分析 5 0例IHPS患儿及 39例正常婴儿幽门管长径、幽门环肌厚度、幽门管腔内径。结果  5 0例IHPS患儿幽门管长径、幽门环肌厚度明显高于 39例对照组婴儿 ,而幽门管腔内径明显小于 39例对照组婴儿 (P <0 0 1)。结论 B超对诊断IHPS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35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术前超声检查征象,并对幽门管各径直进行测量.结果 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确诊,诊断率为99.8%.超声显示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幽门管长径、前后径及肌层厚度径线均达到幽门肥厚的诊断标准.结论 超声检查作为诊断CHPS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婴儿型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期常见的外科疾患之一。我们搜集了近年来由我科 X 线钡餐造影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9例,试作临床 X 线分析,供参考。1 一般资料19例中男性16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