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范围内长期稳定的多民族聚居杂居区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生现象是普遍的,通过对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发现:首先,地理环境因素是新疆多元语言文化共存共生的产生原因;其次,多民族多语言文化互动条件下的各民族认同情况表现出诸多特点;第三,多样性语言文化的互动对民族认同也产生不同影响。总之,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新疆多元语言文化互动下的民族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疆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沟通、交往等日益增多,一方面各民族因“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的居住格局而形成了多民族城市社区,另一方面使多民族城市社区的各民族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其主要表现在社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观念文化等三方面。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理念下,新疆多民族城市社区的多元文化在普遍性、特殊性、和谐性特征的基础上,朝着现代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有安  张俊明 《新疆社会科学》2013,(4):70-75,149,150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信众不断增加,传播区域不断扩大,已开始向多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其原因主要有国外基督教渗透、国内教会组织的传播及个人信教.对民族众多、宗教多元的地区,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的民族关系、我国的文化安全等都将造成一定影响,作者以甘宁青地区为例做了具体分析,提出必须依法加强对基督教的管理,打击非法传教活动,加强民族宗教问题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河湟地区是青海乃至全国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共融的典型区域。据文献史料,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纵轴五个节点,耙梳青海河湟地区道教信仰历史脉络,并以微观个案为基点,立足多元文化视角研究河湟地区道教与多元宗教文化互融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彩 《理论界》2006,(10):101-102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海南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显现出多语种交融、多民族杂居的格局。多语种的历时积淀、多民族的共时聚居以及地域上的自然保护,形成了以山区内陆山地文化和沿海移民海洋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交合互补、依存发展的琼南特色文化模式。在海南特区开发事业向南推进的当前,全面考究琼南特色文化的内蕴,无论是对于弘扬琼南地域文化,实行文化环保,还是推进琼南地区经济建设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松潘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区域.这个地区,以汉藏羌回四个民族为主要人口,集中了中国宗教的几乎所有型态,这些宗教形态不仅共处一地,甚至同居一庙,并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盛大宗教活动--黄龙庙会,诞生了融合各民族宗教信仰的"黄龙真人"形象.这对于我们思考今天的多宗教共存、对话与社会稳定的问题,以及筹划这一地区的文化旅游和文化建设与管理等,都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和广泛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闽南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宗教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影响着该地区文化生态的变化,反过来该地区的文化生态也影响着该地区各种民间艺术的走向和风格。闽南民间雕刻多样风格也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多元文化的体现,从闽南雕刻发展的历史性和逻辑性看,多种宗教文化的存在从很多方面促进了闽南雕刻的繁荣和发展。宗教与当地多元文化的有机互渗、共构共存,既保留了各自原有的特质,也会引发一些新的结合与发展。这些都对当代闽南民间雕刻的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宗教对于近代民族地区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城镇的形成具有自发动力.由于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的广泛存在,寺庙等宗教场所具有较为强大的感召力,作为各族民众朝圣的中心,其通过人口与消费的集中,进而形成集聚效应,有力地推动了寺庙附近的各级市场发育.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基础较好的中心市场会优先发育成城镇,同时宗教也从城镇市场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物质支撑而延续传播.  相似文献   

9.
杨乐强 《江汉论坛》2005,(11):46-50
宗教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与宗教多元的处境始终充满张力.英国比较宗教学者约翰·希克以自己的特殊经历和批判反省式的学术研究,洞察到宗教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的价值观对人类和谐生存的严重威胁,构建了宗教多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旨在超越宗教价值取向上的绝对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谋求信仰者间的平等关系与宗教和平关系的建构,这种努力的结果导致其理论具有基础主义、宇宙乐观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其理论陷入困境的根源之所在,它预示着宗教际问题的解决需要走多元化之路.而张扬宗教多元主义、谋求宗教对话和宗教和平关系的建构本身需要参与到现实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的互动之中,走多元化之路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论宗教对新疆信教群众政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 ,少数民族信教群众选择宗教为其信仰 ,意味着他们的认识、信念、情感、意志、行为都要从中吸收养分 ,他们的社会关系、人生准则、思想意识都要在宗教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和发展。这种多民族信仰宗教的特点是新疆的社会现实 ,不论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呈现什么样的曲折和复杂内容 ,也不论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宗教 ,在各少数民族间存在的用以维系民族之间、民族内部关系的宗教情绪都会以其特有的方式 ,客观地存在 ,并对维系民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宗教也可能对信教群…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多元化文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通过采取正确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增进民族认同感,达到民族的和谐并最终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池田大作先生的"共生"理念,强调平等、包容、尊重、融合,对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娟 《学术探索》2014,(8):110-114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也构成了我国多元文化的现状。然而,多元文化教育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现状的介绍,探讨了我国尤其是云南多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保持与传承的启示:创造氛围,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建构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以此来保持与传承多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纵观西域历史,先秦之际,以图腾崇拜、信仰袄教、萨满教居多;汉唐之际,以信仰佛教居多;宋元以来,以信仰伊斯兰教居多。然而,西域从古至今,始终是多民族、多宗教,竞智驰强的“热点”,素有“世界民族博览会”和“世界宗教展览馆”之盛誉。在西域的漫长而又辽阔的时空之中,这里历代的居民,基本上是生活在:多民族杂居、多宗教杂处的多元化文化景观、多层次文化结构的环境之中。而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每个民族信仰何种宗教,又常常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需要而变易,当然也和民族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其发展演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多元宗教是新加坡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宗教这块肥沃的土壤促使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精神文明茁壮成长,并且赋予其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多元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新加坡在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它在满足新加坡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净化社会道德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其它文化形式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多民族共居自治区,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四大文化——华夏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穆斯林文化——融汇交流之地。宗教做为文化交流的晴雨计,在新疆有着漫长而复杂的传播演化、兴衰更替的历史,并且最终在本地区形成多民族共居基础上多种宗教共存的特色。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类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段后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最初的原始宗教观念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自然力面前束手无策而产生的。从原始宗教开始,人类社会宗教的发展经历了氏族—部落宗教→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这样一个演进的过程。新疆地区的宗教大体上也是沿着这一轨迹传播、发展的。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新疆宗教的历史和现状的概略论述,以展示出自古迄今该地区宗教的轮廓,从而便于我们对新疆纷繁复杂的宗教情况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和认识。 1、原始宗教观念的出现,古代的萨满教和祆教。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在我们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多元民族文化观对于加强我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促进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改善民族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邱仁富  黄骏 《学术论坛》2007,30(9):61-6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的社会.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给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黏附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推进多样性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多民族聚居省区,宗教的存在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信教群众占相当大的比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些本属宗教的内容或形式的现象,已经变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存在着差异。因此,宗教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存在样态,表现出多种宗教文化的共生特性,这显然也是青海省民族宗教文化的特点。而正是这种宗教文化的共生性,成为多年来青海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基础。从对青海省宗教状况和社会样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的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不同的宗教文化内部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可能和可以共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消除宗教彼此之间的对立冲突,形成多元通合、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机制的愿向是令人向往的,但理性的信仰之道和宗教共同体的提法则是不妥的。因为,宗教信仰虽然不必是反理性的,但就其作为信仰而言主要依赖于启示和神秘的宗教经验,理性的信仰之道实际上是把宗教信仰排除掉了。这样,宗教就等于哲学了。宗教必然是多元的,就其都想坚持各自的信仰而言甚至是排他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依靠宗教界自身的力量难以建立宗教共同体。必须依靠公民社会的政治体制的保障,才能建立一个跨宗教的公共交流的平台。有关这一问题,哈贝马斯有关宗教融入公共领域的构想具有启发意义。我们应营造一种让宗教参与公共领域内对共同关心的伦理、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商讨的机制,增进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相互理解,发挥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宗教和平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