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坤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43-144
目的探讨MSCT、MRI在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证实的Graves眼病患者的MSCT及MRI资料,MSCT及MRI由2名放射科医师阅片并取得一致性意见,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特征作出评价。结果眼球突出42例(一侧突眼24例,双侧突眼18例),突出程度为15~28mm;34例有眼外肌不同程度肥厚(单侧肥厚7例,双侧肥厚27例),其中下直肌31条,内直肌23条,上直肌12条,外直肌5条,眼外肌肥厚处直径最大值达15mm;8例球后脂肪增多及信号异常;3例视神经及2例泪腺累及。结论Graves眼病的MSCT及MRI表现有特征性,依据典型MRI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许承志 《广西医学》2012,34(5):647-648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Graves眼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的Graves眼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Ⅰ度眼球突出41眼,Ⅱ度眼突6眼,正常7眼.双眼外肌受累20例,单眼外肌受累7例;眼内直肌受累38条,下直肌31条,上直肌21条,外直肌12条,视神经增粗8条.泪腺肿大4例,眶内脂肪密度增高7例,眼上静脉增粗6例.结论 眼眶CT扫描能定量反映眼球突出情况,明确眼外肌肥大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Graves眼病提供可靠依据,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眶病专科门诊就诊,经CT和/或MRI证实眼外肌受累的2 170例TAO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结果  2 170例TAO患者中,男性932例,女性1 238例;年龄6~85岁,平均(46.95±13.06)岁。甲状腺功能亢进1 684例(77.60%);甲状腺癌13例(0.59%);甲状腺功能减退80例(3.69%);甲状腺功能正常393例(18.11%)。眼球突出(55.25%)和复视(33.09%)是主要的就诊原因,眼球运动受限(83.46%)是最常见的体征。122例患者无眼睑征,仅眼外肌受累,平均年龄为(53.24±13.07)岁。2 170例TAO患者共有3 799只眼眼外肌受累,单眼541例,双眼1 629例;单条眼肌受累1 204眼(31.69%),多条眼肌受累2 595眼(68.31%)。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上、内、外直肌。行MRI增强扫描的1 014例患者中,71.99%显示为活动期;临床活动性评分(CAS)为非活动期的775例患者,有69.03%在MRI上显示为活动期。  结论  眼外肌受累TAO患者有其特异的临床表现,CT、MRI均能用于眼外肌受累的辅助诊断。MRI可以评估眼外肌的病变阶段,而且比CAS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CT扫描表现,探讨CT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87眼)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TAO患者CT表现,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46例(87眼)CT扫描结果均表现为眼外肌肿大,受累眼外肌下直肌66眼(75.9%),内直肌64眼(73.6%),上直肌45眼(51.7%),外直肌21眼(24.1%),眼球突出82眼(94.2%),眶内脂肪改变60眼(69.0%)。TAO患者CT检查的主要表现为眼外肌肥大、眼球突出等。结论CT检查可发现TAO患者具有较多影像学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对TAO的诊断、鉴别诊断、辅助诊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Graves眼病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MRI和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诊断Graves眼病的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眼球突出29例,眼外肌肿胀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14例,视神经增粗6例,眼上静脉扩张2例、泪腺肿大1例。结论: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CT及MRI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做B超、CT、MRI检查。常规行头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视神经平行位扫描。结果:病变发生在双眼者5例,单眼者2例。全部眼肌受累的2例,剩余依序受累,其中侵及上下直肌7例,内直肌6例,外直肌4例,上下斜肌2例,均表现为肌腹肥大;4例视神经受到影响。结论:Graves眼病多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及外直肌,受累眼外肌肌腹一致性肥大,肌附着点正常。B超、CT及MRI均可见特征性影像改变,其中MRI可进行多方位扫描,观察上述变化优于B超及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 CT、MRI在 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临床和 (或 )实验室检查诊断 Graves眼病的 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 :眼球突出 2 9例 ,眼外肌肿胀 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 14例 ,视神经增粗 6例、眼上静脉扩张 2例、泪腺肿大 1例。结论 :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MRI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严重度分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不同严重度分级的MRI影像变化。方法64例TAO患者采用NOSPECS标准评分及磁共振(MRI)行眼眶扫描,对MRI诊断及NOSPE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NOSPECS2级1例,MRI表现为眼眶软组织影增厚;3级13例,其中8例MRI显示眼外肌增厚;4级45例,MRI表现为眼外肌增粗,以肌腹部增厚为主;5级3例,MRI对角膜的显示欠满意;6级2例,MRI表现为视神经轴受压、行程改变。MRI对眼外肌受累的显示率明显高于NOSPECS评分(P〈0.05)。结论MRI显示TAO不同严重度分级的病理改变,增加了早期不典型4级TAO的发现率,克服NOSPECS评分滞后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甲基强的松及球后放疗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主要表现有眶内软组织受累,眼球突出,眼外肌受累,视力丧失。目前尚缺乏有效而统一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2年至今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眼球后放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CT扫描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Graves眼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经临床证实的Graves眼病轴位及冠状位CT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3 7例Graves眼病CT观察 ,Ⅰ度突眼 3 1例 (83 .78% ) ,Ⅱ度突眼 2例 (5 .41% ) ,无突眼 4例 (10 .81% )。双侧眼外肌受累 3 0例 (81.0 8% ) ,单侧眼外肌受累 3例 (8.11% ) ,无眼外肌受累 4例(10 .81% )。其中内直肌增粗 63条 ,下直肌增粗 5 3条 ,上直肌增粗 44条 ,外直肌增粗 3 4条。眶尖密度增高 7侧 ,泪腺增大 5侧 ,视神经增粗 5侧 ,眼睑肿胀 6侧。CT增强检查 2 6例 ,均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可作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并能判断突眼程度及眼外肌受累程度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晓珂  肖利华 《医学综述》2008,14(12):1845-1846
眼眶疾病中引起视野改变的原因主要有视神经肿瘤、压迫视神经的眶内肿瘤(除外视神经肿瘤)及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视神经损害。这些疾病可能对视神经造成压迫性、浸润性或炎症性损伤,从而表现为相应的视野缺损。另外,固视野检查可应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从而定量的观测眼球活动范围和眼外肌受制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CT和1.5TMRI在诊断眶尖区外伤的价值。方法:53例眶尖区外伤病例行64排CT和1.5T MRI检查。结果:64排CT显示本组眼眶壁全部骨折,视神经损伤32例,眼外肌损伤37例,球后血肿12例。1.5T MRI显示视神经损伤47例,眼外肌损伤51例,球后血肿11例。结论:1.5TMRI检查对外伤性视神经和眼外肌损伤等软组织损伤优于64排CT检查,而64排CT检查对眶壁骨折优于1.5T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失神经支配后,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制作豚鼠面神经总干压榨15s、30s和切断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周和1个月取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应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肌肉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正常状态下,眼肌中I型纤维占29.51%,II型纤维占70.49%;口肌中只有II型纤维占100%。神经损伤后眼肌的I型纤维向II型纤维转化,当神经功能恢复时,I型纤维百分比又逐渐恢复。同时,SDH含量随损伤加重逐渐减少,随着神经功能恢复SDH含量又逐渐恢复。结论:面肌失神经和恢复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分型的转化提示肌肉功能的变化;面肌与面神经之间有一致性的变化趋势,提示面肌的病理改变可以成为判断面神经功能状态的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64排CT检查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7例视神经损伤患者行层厚0.625mm,间距0.625mm的视神经横轴位64排CT扫描,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层厚1mm,间距1mm的轴位、准矢状位及冠状位,对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64排CT轴位显示视神经损伤125例,准矢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3例,冠状面显示视神经损伤121例。合并眼眶壁骨折169例,视神经管骨折97例,眼外肌损伤157例,眼球破裂87例,异物残留74例,球后积血36例。结论 64排CT检查可清楚的显示视神经损伤的部位及影像特征,进行准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可提高视神经损伤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RLN)的解剖特点及探查方法,以减少神经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常规显露RLN242例(293条),不显露RLN85例,并对RLN解剖特点、损伤情况和预防进行分析。结果显露RLN者暂时性损伤率为1.65%(4/242),无永久性损伤;未显露者暂时性损伤率为8.23%(7/85),永久性损损伤率为2.35%(2/85),两组暂时性损伤率之间和永久性损伤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7.23%(197/293)的RLN在入喉前分为前后两支,61.09%(179/293)的RLN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深面,31.39%(92/293)位于动脉的浅面,4.09%(12/293)穿行于动脉的分叉处,4.13%(10/293)与动脉无关,“非返性喉下神经”的发生率为0.68%(2/293)。结论RLN的行程过程中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甲状腺手术中有计划地显露RLN可以预防其损伤。  相似文献   

16.
颞骨内面瘫眼肌,口肌受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比较观察了眼肌、口肌的EEMG。结果:眼肌EEMG的闽值比口肌EEMG的阀值恢复速度慢。说明眼肌支配神经比口肌支配神经受损伤程度重。眼肌、口肌间受损伤程度差异的现象,支持了面肌功能“部分评价系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异常肌反应(AMR)形成的机制.方法 收集15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记录电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引起的同侧眼轮匝肌肌电反应(即AMR);电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分别在面神经下颌缘支以及同侧眼轮匝肌上记录刺激引起的神经传导电位和肌电.分析各波形的潜伏期以及血管减压术后各波形的变化情况.结果 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时,在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AMR平均潜伏期为(10.49±0.35)ms;刺激颅内面神经压迫点时,下颌缘支诱发电位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3.99±0.18)ms,眼轮匝肌肌电波形的平均潜伏期为(4.62±0.32)ms.AMR平均潜伏期大于刺激神经压迫点后在下颌缘支与眼轮匝肌上记录到的波形平均潜伏期之和(P<0.05).充分减压后,有14例(93.3%) AMR波完全消失.结论 压迫血管可能参与了面肌痉挛异常电传导通路,是导致面肌痉挛发作的一个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ke speciality of orhicularis eculi muscles, nerves and otis muscles, nerees and mechanism of difference of facial muscular injury in facial paralysis deeply. Mettugls. The conductive velocity of the efferent nerves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ris muscles of the health human beinge and guinea pigs is measured with electromyogram (EMG) apparatus. Results. The conductive velocity of orbicularis oculi nerve is quicker and oria muscles are controlled by facial nerves on both sides. Measuring the threshold of Strength-Duration (S-D) curves of the motor point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tis muscles shows the threshold, of the former is lower. Measuring the diameter of orbicularis oculi and oris nerve fibers on the guinea pigs and rabbits shows the diameter of orbicularis oculi nerve fiber is bigger. The area of secondary synapse space of orbicularla oculi motor end plat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oris under scanning electromicrwscope. Conclusiom. Orbicularla oculi muscles,orbicularis ccuh nerves and oris muscles,otis nerves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on physiology and anatomy, It elucidated the mechanism that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is easy to be iniuried.  相似文献   

19.
顾平  王琼华  方晏红 《西部医学》2014,26(11):1507-1508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视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为视神经炎的48例患者48只眼.其中,视神经乳头炎8例8只眼,球后视神经炎40例40只眼.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22只眼,给予肌注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次,1次/d,14天为1个疗程;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mg/d,1周后改为强的松龙60 mg/d口服,每7天减量,每次减量10 mg,同时肌注维生素B1 100mg/d,维生素B120.5mg/d,连续14天,使用能量合剂、地巴唑10mg口服.对照组:26例26眼,除不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22只眼中,显效18只眼,占81.8%;有效2只眼,占9.1%;无效2只眼,占9.1%,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26只眼中,显效14只眼,占53.8%;有效8只眼,占30.8%;无效4只眼,占15.4%;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32,P=0.511>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6,P=0.041<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治疗视神经炎,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鼻内镜下经筛路径眶内侧壁减压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6月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确诊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患者20例(38眼),采用鼻内镜下经筛路径眶内侧壁眶减压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眼球突出度及运动度、角膜情况以及有无复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23眼(60.5%),轻度提高13眼(34.2%),视力保持在4.3 ~4.9,无变化2眼(5.3%);34眼压降低0.2~20.6 mm Hg(1 mm Hg=0.133 kPa),4眼变化明显;35眼(92.1%)眼球突出后退l~4 mm,另外3眼无明显变化;术前23眼存在眼球活动受限,其中16眼(69.6%)术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7眼无变化;术前7例存在复视,其中术后3例复视消失;除2例术后出现中鼻道出血行止血处理外,其余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筛路径眶内侧壁眶减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安全有效的优点,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