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分析了当前对于循环流量的两种计算方法、回水管管径的确定方法以及循环水泵的选择方法.提出了用面积比温降法计算循环流量、用理论计算法确定回水管管径和循环水泵运行参数是变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热水系统循环流量的确定是热水系统设计的关键数据,它关系到回水管径的确定和循环水泵的选型,而回水管径的确定和循环水泵的选型又对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产生很大的影响。循环流量的大小是由热水配水管道的热损失决定的,而现行规范并未明确配水管道热损失的详细计算方法。利用传热学通过圆筒壁的导热公式对一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值与设计常用的规范估算值进行比较,认为通过精确计算可以减小回水管管径及循环水泵的流量,减少热源消耗和运行电费。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机械循环热水系统供水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当前应用最多的全日制机械循环热水系统的供水问题.认为附加循环流量是必不可少的,并宜取循环量的50%.文章给出了机械循环流量和扬程的计算公式,并就回水管径以及管网系统的选择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当保持立管内的最大负压不变时,排水立管的充水率随管径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管径立管的排水能力不应该按同一的充水率来计算,管径越大采用的充水率应该越小。当保持立管内的最大负压不变时,排水立管的流量随管径增加,但不是与管径平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伸顶通气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与管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设 《给水排水》2003,29(5):69-70
当保持立管内的最大负压不变时 ,排水立管的充水率随管径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管径立管的排水能力不应该按同一的充水率来计算 ,管径越大采用的充水率应该越小。当保持立管内的最大负压不变时 ,排水立管的流量随管径增加 ,但不是与管径平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单立管排水系统通水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单立管排水系统的通水能力和气压波动情况,考察底部排出横管管径和排出横管连接弯头等因素对立管压力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公称外径dn110的排水立管底部采用2个45.弯头连接dn110的排出横管时,单立管伸项通气系统的通水能力约为4.8 L/s;放大底部排出横管管径并不能有效提高单立管系统的通水能力;设置2个45°弯头连接排出横管稍微改善了立管底部排出的水力条件;本试验测出单立管不伸顶通气系统的通水能力约为3.2 L/s.  相似文献   

7.
赵颖  王春燕  吴宁 《给水排水》2007,33(10):81-83
介绍了西南医院门诊楼集中热水系统全循环供水方式.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循环和机械循环,选用横管配回水、设置多个循环管路的方式,实现了热水系统的支管、供回水横管及立管的全循环.对于建筑标准高、耗热量大、卫生器具多且分散的建筑,宜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循环供水方式相结合的管道布置形式.最后对门诊楼采用全循环管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就目前民用建筑排水设计中存在的5点普遍认识:压力排水管不能接入重力流排水管;空调冷凝水不能接入为屋面排水的雨水立管;排水管管径大点没事;压力排水管不需要设坡度;雨水立管底部需换为铁管,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旁路式水肥一体化施肥机中T型注肥三通管中注肥管流量、压力与主管流量、压力的关系,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注肥三通管流量比(侧管进口流量/主管出口流量)、管径比(侧管管径/主管管径)对局部阻力系数(主管进口-主管出口ξ1、侧管进口-主管出口ξ2)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注肥三通管局部阻力系数ξ1只与流量比有关,随流量比递增,局部阻力系数ξ1先增大后减小。局部阻力系数ξ2与流量比、管径比均相关,随流量比递增而增大,随管径比递增而减小。基于流量比和管径比,建立了局部阻力系数ξ1、ξ2的计算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96与0.999。研究结果可为注肥管进口所需压力提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4新公式的分析4.1新公式能解释本文第1节中的全部试验现象新构建的公式,能够解释本文第1节中列出的全部试验现象或规律。式(9)和式(10)中,立管的最大通水能力和下列因素相关:(1)立管的通水能力受立管的管径dj影响。立管的管径增大,通水能力增加,大管径比小管径的通水能力大。这和本文1.1节的试验结果吻合。(2)单立管的通水能力受水舌阻力系数Ki影  相似文献   

11.
热水表被安装到户外的管道井后,为使热水即开即热,必须使用支管循环,用供回水两块水表的数值差,得出用水量,但这个用水量误差过大。通过对热水支管循环设计的分析和探讨,从中找到减小热水计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伸顶通气自循环排水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不伸顶通气的自循环排水系统进行了试验性研究,试验楼高33.6 m,共12层.结果表明,设置公称外径dn75的PVC-U通气立管,其底部与排水立管连接或直接与外界连通时,仅12、11层2个坐便器排水就可使立管内的最大负压波动达到-65 mmH2O.当通气管公称外径为dn110时,采用H管每层与排水立管连接,在底部排出横管上距离排水立管底部3 m处设置1个(φ)315 mm的塑料检查井,并将通气立管下部与检查井连接;或不设置检查井,直接在该处采用三通将通气立管与排出横管连接,以±40 mmH2O作为排水系统的破坏标准时,其通水能力约为11 L/s,并且H管每层连接的方式比隔层连接明显有利于排水系统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四个问题:1.循环水泵的流量应该只有循环流量,不应该为循环流量与循环附加流量之和。2.循环水泵扬程计算公式,在多环路的热水管网中要符合循环附加流量进行流量分配的条件。3.按管道热损失方法计算的循环流量应附加一个安全量。4.循环附加流量应规定一个最小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新型瞬间流量测量装置对安装在不同高度的坐便器排水时,在立管底部产生的流量进行测量,以探索坐便器排水高度与汇合流量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曲线拟合,同时比较基于液位及压力的两种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坐便器排水高度的增加,其汇合流量呈现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立管管径可设计为小于悬吊管管径,常见变径形式有立管顶端缩小管径和悬吊管末端缩小管径两类方式。运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在不同变径形式下雨水管中的流态,分析悬吊管变径形式与系统局部气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最低设计负压值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住宅排水管简捷计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秉政  徐珉 《给水排水》2003,29(12):61-65
建筑排水系统时而发生地漏冒水、水封破坏、臭气外溢等现象 ,很重要的一点是与设计时对配管管径缺乏认真的水力计算有关。为简化计算手续 ,针对住宅排水系统的特点 ,编制了户管、立管和水平干管的管径选用表 ,并对浴盆配管管径和单立管下部的水平管管径的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归纳了瞬间流量法面临的测试量比恒定流量法大幅度增加,并需要反复拆装试验系统;立管的通水能力数值需要人为选值,试验客观性变差;把立管流量变化范围中的最大瞬间值选为立管的通水能力,用于工程设计不安全;把用水高峰时段立管中的连续水流工况排除缺少证据支持;通水能力测试点和工程中的设计秒流量位置相冲突、不匹配;测试的通水能力是瞬间值,而工程中的设计秒流量是时段平均值,二者相冲突、不匹配等难题,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在自压供水状态下树状管网优化设计方法。树状管网在设计供水流量及各支管设计供水流量确定并且主管道引水口水位及各支管出水口高程已知的情况下,管网各管管径设计可以有不同的方案,如:先确定一个主管管径,便可计算出相应的支管的管径,随着主管道管径的不同,各支管管径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李菊明 《给水排水》2013,(Z1):481-483
由于建筑排水立管内的水流流速大,而污水排出管水流流速相对较小,常导致靠近立管底部的卫生器具内的水封遭受破坏,卫生器具内发生冒泡、满溢现象,严重影响使用。通过分析不同排水情况下的建筑排水横支管管道水流状态,建议设计人员要重视用户的实际情况,尽量提高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最小垂直距离。  相似文献   

20.
建筑供水系统是城镇供水体系的终端,建筑的节能节水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建筑给水管道系统多采用枝状管网,存在节能节水方法不多、最不利点水压待优化、节能节水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最不利点的建筑给水立管设置成环状观点,采用EPANET软件建立了建筑给水立管系统模型,研究了建筑给水管道系统在不同流量、不同立管成环型式的最不利点水头损失变化规律,表明建筑立管成环型式均有明显的水头损失消减作用,确定出几种典型建筑给水立管成环型式的最不利点水头损失消减效果,其中2种管网的三立管成环型式的水头损失比单立管型式分别减小27.08%和50.47%;明确了建筑给水立管成环型式的连通管长度及管径之间适配性,确定的适宜管径和最大长度分别为DN32和100?23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