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均无牙列酸痛、面部麻木等不适,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术后3 d出院。随诊3个月至半年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无脓性分泌物,未见囊肿复发。结论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种不同入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疗效。方法:上颌窦囊肿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经上颌窦前壁径路行上颌窦囊肿摘除,治疗组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联合径路行上颌窦囊肿摘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情况发生,不过治疗组的好转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2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均无复发情况发生。结论:鼻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联合径路应用治疗上颌窦囊肿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种不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的体会。方法依据囊肿位置不同及是否伴有其他病变,对27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三种不同径路切除,即经上颌窦自然口径路的10例,经下鼻道径路的5例,经上颌窦前壁的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病变残留及复发,但由于径路不同,要注意相关问题及副损伤。结论经上颌窦自然口径路留置窦口大小要适度,不要损伤窦口周围重要结构;经下鼻道径路选择适应症有局限性,应注意不要损伤鼻泪管;经上颌窦前壁径路,损伤小,比较直观,对鼻腔正常结构无损伤,适合于任何位置的囊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上颌窦囊肿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下鼻道开窗鼻内窥镜指引联合上颌窦前壁尖牙窝穿刺进路切除上颌窦囊肿.结果 2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康复,随访无复发.结论 下鼻道开窗鼻内窥镜指引联合上颌窦前壁尖牙窝穿刺双径路切除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囊肿的3种手术径路。方法:3种手术径路分别是(1)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2)下鼻道开窗径路;(3)上颌窦前壁带蒂骨瓣翻揭径路,分别为20例、5例和5例。结果:30例术后随访均6个月以上,经鼻窦CT复查,上颌窦内黏膜光滑、窦内无异物及积液,囊肿无复发,全部痊愈。结论:3种手术径路与柯一陆术式相比具有微创,患者出血少,痛苦小,康复快等特点。但这3种术式也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6.
张巧玲  杨娜  廉幼军 《中原医刊》2011,(19):103-10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犬齿窝径路摘除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双侧上颌窦囊肿患者,一侧经犬齿窝钻孔双径路行囊肿摘除术,另一侧经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行囊肿摘除术。结果36例患者经犬齿窝径路手术一侧,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无牙齿、面部麻木及其他不适。对照侧有2例复发,2例并发鼻窦炎。结论经犬齿窝双径路行囊肿摘除术治疗上颌窦囊肿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可靠,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方法 共时4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采取鼻内镜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手术后疗效分析,上颌窦炎12例,上颌窦囊肿16例,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霉菌病5例.结果 术后6~12个月随访,其中上颌窦炎12例,有1例复发.上颌窦囊肿16例,有1例复发.上颌窦息肉7例,无复发;上颌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上颌窦良性病变27例均在鼻内窥镜下手术,采用下鼻道或中、下鼻道联合径路.结果:上颌窦真菌病5例患者术后头痛、涕血症状消失.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2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畅;上颌窦粘膜囊肿8例患者术后头痛消失;上颌窦粘液囊肿1例和上颌窦含齿囊肿1例患者术后面部胀痛消退.随访至今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9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分别采用4种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治疗,其中18例采用经中鼻道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径路,9例采用经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11例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及鼻腔外侧壁切除双径路,1例采用传统Caldwell-Luc径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30例,好转7例,复发2例。1例复发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再次手术后病理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行放疗后失访。1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后8个月在上颌窦其他部位再发,但囊肿小且无临床症状未作处理。结论:针对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特点,在鼻内镜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对手术疗效的提高及手术创伤的减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并对比下鼻道粘膜瓣开窗与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无锡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63例上颌窦黏膜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 分为下鼻道粘膜瓣开窗和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手术2组, 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和手术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下鼻道粘膜瓣开窗组发生下鼻甲黏膜肿胀2例, 经上颌窦口组发生病灶残留 (二次手术) 1例.结论 鼻道粘膜瓣开窗较经上颌窦自然窦口手术适用范围更宽, 在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时, 应合理选择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单纯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 .方法 40例单纯性上颌窦囊肿病人,行上颌窦前壁进路鼻内镜手术,摘除囊肿.结果 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 该术式操作方便,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径路手术摘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78例上颌窦囊肿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分别予"柯-陆"术式20例,鼻内镜下中鼻道自然口径路20例,下鼻道开窗径路15例,中下鼻道联合径路19例,鼻腔外侧壁切开径路4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所有患者的囊肿都经手术摘除,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囊肿简单迅速,个体化选择手术径路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应成为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于上颌窦内的黏膜下囊肿,尤其是底壁及前下壁的囊肿,因其位置较深,常规30°或70°镜于中鼻道开窗处进入不易窥见囊肿全貌,特别是当囊肿破裂后其原发部位更难以寻找,以致囊肿壁切除不全而复发。临床上常规于下鼻道开窗或经中鼻道联合及经上颌窦前壁切除上颌窦黏膜下囊肿,手术损伤大,术后大多数需行鼻腔填塞,但费时。为减少创伤,近年来我们采用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治疗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及自上颌窦自然开口摘除上颌窦黏膜囊肿的疗效比较。方法 在鼻内窥镜下,对70例单纯上颌窦黏膜囊肿的患者行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和自上颌窦自然开口摘除囊肿,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35例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患者经术后随访1~3年,残留及复发4例,出现并发症6例。35例经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患者经术后随访1~3年,均无残留、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摘除上颌窦黏膜囊肿能有效减少手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保留上颌窦正常黏膜纤毛运动功能,最大程度的保护鼻腔、鼻窦正常生理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内镜下不同路径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7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予以对照组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路径治疗,予以观察组鼻内镜下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路径及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效果均显著,且鼻内镜下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三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前下壁囊肿的疗效。方法:123例上颌窦前下壁囊肿,A组行上颌窦自然口径路切除囊肿,B组行下鼻道开窗径路者,C组行下鼻道开窗联合上颌窦自然口径路者,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下鼻道开窗联合上颌窦自然口径路切除前下壁囊肿与其他两组存在差异(P0.05),术后复发,窦口粘膜病变,鼻泪管损伤人次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下鼻道开窗联合上颌窦自然口径路切除上颌窦前下壁囊肿,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径路。  相似文献   

17.
黄成彬  任海燕  赵丽丹  杨家富  李丽  历茂刚 《中外医疗》2011,30(18):46+48-46,48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方法共对4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采取鼻内镜不同手术径路进行手术后疗效分析,上颌窦炎12例,上颌窦囊肿16例,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霉菌病5例。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其中上颌窦炎12例,有1例复发;上颌窦囊肿16例,有1例复发;上颌窦息肉7例,无复发;上颌窦霉菌病5例,有1例复发。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中术区可视性好,术后局部反应轻,鼻窦生理功能恢复好,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鼻内镜下采取合理的手术径路,对手术的成败及术后上颌窦生理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雪松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61-161,164
目的探讨对鼻内镜下下鼻道开窗术进行改良,以尽量减少上颌窦正常黏膜功能的干扰与破坏。方法对29例(32侧)单纯上颌窦黏膜囊肿患者行改良下鼻道开窗术摘除囊肿,并行黏膜瓣复位。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未见上颌窦囊肿复发症状,其中15例一年后复查CT未见复发。结论改良下鼻道开窗术能有效治疗上颌窦囊肿,而且能减少对上颌窦正常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朱江  胡国华 《重庆医学》2005,34(5):745-746
目的对上颌窦真菌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8例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行鼻内镜加上颌窦前壁开窗的双径路方法,全部治愈,愈合期为(4.6±0.5)周;12例行单径路的鼻内窥镜术,10例治愈,2例复发,愈合期为(8.2±1.3)周.结论临床表现和鼻窦CT扫描有助于上颌窦真菌病的诊断,而确诊依靠病理诊断结果.双径路手术疗效优于单径路.  相似文献   

20.
上颌窦前壁塌陷性骨折,传统方法一般都按上颌窦手术常规径路进行整复。我院于2002年8月~2005年5月用面部悬吊牵引法治疗上颌窦前壁复杂塌陷性骨折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5·6岁;左侧12例,右侧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