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脉搏波速度在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96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病史采集,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及血生化检查。比较高baPWV组(≥1700cm/s,138例)与低baPWV组(〈1700cm/s,158例)患者具有危险因素的个数和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46.8%:73.9%,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8±1.0);(4.7±1.1),P〈0.001]。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OR=4.985,P〈0.001)、收缩压(OR=4.012,P〈0.01)和脉压(OR=2.691,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患者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强降压治疗较常规治疗能否进一步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长期随诊血压变异性是否为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63例患者随机进入强化治疗组(382例)和对照组(381例)。记录第4周、3个月、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的血压值及主要终点事件。结果在平均4.5年随访期间,强化治疗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33.8±6.6)/(79.7±5.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151.7±12.7)/(87.7±8.0)mmHg,P〈0.001]。强化治疗组随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SD)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强化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降低78%,致死和非致死性中风减少72%,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病死亡率分别降低64%和82%(P均〈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终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标准差是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强化降压治疗使血压降至132/80mmHg左右时可以显著地降低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随诊的血压变异性是高血压高危患者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0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行ABI测量(ABI≤0.9为异常)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非狭窄组(狭窄率〈50%)和狭窄组(狭窄率≥50%)。结果①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AB[异常率分别为59.1%(26/44)和29.5%(43/146);狭窄组ABI值为0.81±0.23,低于非狭窄组的0.99±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狭窄组的年龄、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05,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06,95%CI:1.957~9.040)和ABI异常(OR=3.385,95%CI:1.630~7.031)是狭窄率≥50%的CAS的独立相关因素(P〈0.001)。③相关分析显示,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0.320)和CAS程度(rs=-0.365)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ABI降低与狭窄率≥50%的CAS独立相关,ABI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CAS程度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影臂血压指数(ABI)。方法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77例(病例组),对照组77例。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推荐的测算方法,用选定的踝部收缩压除以选定的肱部收缩压计算ABI。ABI0.9~1.4为正常,0.6—0.9预示轻度异常,〈0.6预示明显异常。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BI轻度异常率分别为63.64%和20.78%,明显异常率分别为36.36%和5.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I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新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糖尿病患者ABI检测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结果:ABI与性别无关;年龄、病程、高血压、血脂异常、血尿酸升高、吸烟等因素与ABI相关;ABI〈0.9,ABI〉1.2异常组中约75%的患者彩超发规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结论:ABI不仅是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廉价、无创的最佳指标,还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6.
探讨糖尿病患者ABI检测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结果:ABI与性别无关;年龄、病程、高血压、血脂异常、血尿酸升高、吸烟等因素与ABI相关;ABI〈0.9,ABI〉1.2异常组中约75%的患者彩超发规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结论:ABI不仅是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廉价、无创的最佳指标,还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低和高踝肱指数(ABI)的发生率和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10年6月进行ABI测定的3924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单变量和Logistic回归判断异常ABI的危险因素。结果93.1%(3653例)患者ABI在正常范围,5.2%(206例)患者ABI值〈0.9,1.7%(65例)患者ABI值≥1.3。≥65岁患者中ABI值〈0.9的比例明显高于〈65岁患者(12.2%vs3.6%,P〈0.001)。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脑血管疾病是〈65岁患者低ABI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总胆固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及脑血管疾病是≥65岁患者低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则与〈65岁患者高ABI有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异常ABI的比例较高,应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并强化干预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两组:高尿酸水平组77例,尿酸水平正常组288例,观察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主要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与血压、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高尿酸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77.92%,尿酸正常组为51.04%(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年龄,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指数多因素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对142老年患者进行PWV测量,用聚类分层法对不同PWV及其各危险因素分层下两组中PWV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在PWV〈1550cm/s组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1550~1850cm/s和〉1850cm/s者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PWV的异常在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血糖和体重指数等危险因素各分层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BMI和LDL—C是PWV异常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位性血压异常波动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情况。方法对106例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内血压测定,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YPO)组、体位性高血压(OHT)组及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06例患者中,发现OHYPO组10例(9.4%),OHT组30例(28.3%)。OHYPO组合并帕金森氏病及应用抗震颤药物者比例高于ONT组(P〈0.01)及OHT组(P〈0.05);OHT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该组三酰甘油高于OHYPO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ONT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体位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HT组左房内径大于ONT组(P〈O.01),OHYPO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OHT组(P〈O.05)。结论体位性血压异常波动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这可能与老年人血脂异常、合并疾病及使用药物增多相关。剧烈的血压变化对老年人左心房及肾小球滤过功能造成的损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踝臂指数(ABI)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乐亭县4个敬老院355例6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史、个人病史及家族史。体检包括人体测量、血压3次测量及踝臂指数(ABI)检测。ABI0.9为异常组,0.9~1.4为正常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用SPSS软件包对AB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I异常组占总人数11.3%。偏相关(控制年龄)分析显示ABI与腰围、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均0.05)。依据心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和吸烟)进行分析,≥3个危险因素人群比例在ABI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62.6%vs.37.5%,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5,95%CI:1.042~1.151)、LDL-C(OR=1.973,95%CI:1.252~3.111)、TG(OR=1.522,95%CI:1.065~2.174)、吸烟(OR=2.537,95%CI:1.205~5.339)是ABI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降低的人群有明显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年龄、LDL-C、TG、吸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心血管病人或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病人血栓事件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或有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605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02例,给予氯吡格雷75mg/d加阿司匹林75mg/d),阿司匹林组(303例,单用阿司匹林75mg/d),观察两组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性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及次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过性脑缺血等)发生情况。结果:MACE发生率:联合用药组为6.8%,阿司匹林组为7.3%,相对风险0.93,95%CI 0.83~1.05,P=0.22,无显著差异。次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联合用药组16.7%,阿司匹林组17.9%,相对风险0.92,95%CI 0.86~0.995,P=0.04联合用药组的次要事件显著少于阿司匹林组;严重出血事件率两组分别为1.7%和1.3%,P=0.08,无显著差异;少量出血事件率两组分别为2.5%和1.3%,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对于心血管病人或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病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效果相当,次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但少量出血事件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EAD患者129例,依照肱踝血压比(ABI)的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n=60,0.7<ABI<0.9)、中度组(n=33,0.4<ABI<0.7)、重度组(n=36,ABI<0.4),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可能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结果 三组在高血压病程、脉压、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逐步logistic回归中发现高血压病程(OR=3.455,95%CI:1.024~19.231)、TG(OR=2.489,95%CI:0.845~13.481)及糖尿病病程(OR=2.330,95%CI:0.667~9.340)是导致ABI显著减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延长、糖尿病时间的延长、高TG血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及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并且与LEA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脉压增大(脉压≥50 mm Hg,1mm Hg=0.133k Pa)的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踝臂指数的检测现状。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选取中国北部、南部和西部的96个大、中、小城市的709家医院进行的大型横断面调查。入选脉压增大(脉压≥5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36259例。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数量、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患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根据脉压分为50~60 mm Hg,60~70 mm Hg和≥70 mm Hg三层。询问病史(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和糖尿病史)、吸烟史;记录PWV、IMT和踝臂指数的检查情况。现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结果患者IMT、PWV和踝臂指数的检查率分别为20.7%、8.8%和7.8%,即未做IMT、PWV和踝臂指数检查的患者分别为79.3%、91.2%和92.2%。进一步分析,在检查的患者中,IMT(≥0.9 mm和粥样斑块)、PWV(12 ms)和踝臂指数(≤0.9)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65.7%、40.9%和47.4%。IMT、PWV和踝臂指数异常的检出率在高危患者中分别为86.8%、68.5%和22.9%,在很高危患者中分别为66.1%、40.2%和48.2%。脉压50~60 mm Hg,60~70 mm Hg和≥70 mm Hg组的IMT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是39.3%,66.6%和80.7%;PWV异常的检出率分别是24.6%,43.0%和59.0%。结论我国城市中,脉压增大(≥5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相关项目的检测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长沙市某高校在职教师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长沙市某高校3337名在职教师,按年龄分为19-34岁组(451例),35~49岁组(1917例)和50~70岁组(969例),进行基线资料测量及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再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和非MS组,并同时进行心脑血管病调查。结果:3337名教师中MS667例,占19.99%。随年龄增长,MS患病率显著升高(14.19%比17.89%比26.83%,P〈0.05),MS组心脑血管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2.49%比12.73%,P〈0.05)。结论:高校教师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其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 8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经连续2次检查晨尿排除显性蛋白尿,采用多普勒超声法检测四肢动脉血压,计算ABI,分为ABI正常组(38例)和ABI减低组(42例),连续2次检查晨尿常规及MAU.结果 两组MAU阳性率分别为28.9%(11/38)和54.8%(23/42),MAU分别为(21±11)mg/L和(38±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ABI正常组ABI与MAU无显著相关(r=0.18,P>0.05),而ABI减低组ABI与MAU呈显著负相关(r=-0.63,P<0.01).结论 ABI减低的高血压患者MAU增加,提示ABI减低对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量踝肱指数(ABI)评价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PAD)的患病情况,并对发生高血压和PAD的共同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264例,按ABI〈0.9者入选PAD组(88例),ABI≥0.9者为非PAD组(17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ABI、BMI、共患病情况及是否吸烟等指标。结果 264例患者中ABI异常88例,检出率为33.3%。PAD组的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的检出率分别为77.27%、35.22%、51.13%6、5.90%,高于非PAD组的62.50%2、1.59%、33.52%和19.88%,P值分别为0.018,0.025,0.0070,.000。通过PAD患病率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有较高的PAD发生率,其合并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的检出率远高于非PAD高血压患者。ABI可用于早期诊断其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 将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ABI组(0.9≤ABI< 1.4,99例)和异常ABI组(ABI< 0.9,42例),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UA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C/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与正常ABI组比较,异常ABI组患者的病程、BUN、UACR、HbA1c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病程、UACR、BU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0.757和-0.578,P均<0.01).结论 ABI与UACR呈负相关.异常ABI具有重要预警意义,能较早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受损,对于筛查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