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量遗传学是遗传学的重要分支,是进化研究和动植物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扬州大学数量遗传研究室长期从事作物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和应用研究工作.系统综述了该团队30余年来在三倍体胚乳性状数量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作物质量-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方法以及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模型构建和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  相似文献   

2.
作物遗传参数包括遗传力、配合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遗传响应),以及选择指数等。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是作物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工作之一,而作物的经济性状为植株高度、成熟期、种子粒重、产量以及产品的品质等,一般都属于数量性状,它是育种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探讨作物遗传参数的计算法,对作物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各种遗传参数的计算比较烦锁,再加上数据处理量之大,因而在实际应用中用手工计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为研究作物遗传育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作者编制了计算作物遗传参数的专用 FORTRAN 语言程序。它具有较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3.
数量遗传理论在作物育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也就是研究生物个体间数量上以及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质量上以及种类上的差异的。对于这些数量性状差异的遗传的了解,在生物进化的研究和把遗传学应用于动、植物的育种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量遗传理论对作物育种的重要意义表现于以下两方面:(1)所有作物的经济性状如水稻的穗数,小麦的千粒重,棉花的纤维长度,大豆的荚数以及他们的产量、化学成分和  相似文献   

4.
分子标记可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分析控制数量性状的遗传位点数目、数量性状基因座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以及每个基因座对性状的效应和整体效应,研究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分子标记与育种结合,可能以较高精度和速度鉴定,转移和整合目的基因,也可用于以对数量性状的操作。同时也为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掘和利用,作物种属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遗传标记是作物遗传育种的前提,遗传标记的发展意味着作物育种的新进展.由于DNA分子标记的独特性和优越性,DNA分子标记的出现使作物遗传育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以前无法进行的工作现已能开展,如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DNA分子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几种常用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介绍了近等基因系及数量性状位点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尽人皆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农作物的经济性状诸如产量、千粒重、穗粒重、蛋白质含量等,都是属于多基因决定遗传的数量性状。育种实践表明,支配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是多方面的,常分为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届二者又合称为非加性效应)。当今作物育种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杂交育种(组合育种)和优势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这两种育种方法区分的实质就是根据各自侧重利用的基因效应不同而分的。因此,从事育种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8.
棉花染色体单片段导入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单片段导入系具有片段单一、背景一致、遗传稳定等特点,能把复杂性状的基因分解为多个简单的孟德尔因子,将在作物数量性状和功能基因组的分子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棉花中数量性状位点作图中所遇到的如遗传背景变异的干扰等难题,概述了培育染色体单片段导入系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棉花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棉花染色体单片段导入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和在棉花遗传育种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物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物的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是数量性状,研究作物数量性状遗传对农作物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许多作物均已构建了饱和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促进了QTL定位统计方法的快速发展,提出的许多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多种作物的QTL定位,为进一步的QTL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QTL克隆分子打下基础,本文简要评述有关这方面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株型育种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意义重大,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株型遗传育种一直受育种者的关注。棉花是重要的纤维和油料作物,棉花株型育种研究已经引起重视,尚待进一步深入。本文综述棉花株型遗传育种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介绍株型性状研究的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棉花株型性状遗传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棉花株型的育种措施进行展望,旨在为棉花株型性状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方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6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粳稻品种(系)作亲本,配制36个组合,采用胚、胚乳、细胞质、母体植株等4套遗传体系的禾本科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相应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稻米7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力、遗传方差、选择响应等。结果表明:稻米的7个品质性状均不同程度地受二倍体胚基因、三倍体胚乳基因、母体植株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等遗传体系的控制;在选择育种中,利用某一遗传体系对某一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有可能减弱另一遗传体系对该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贡献;稻米品质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胚乳狭义遗传力和选择响应、显著的细胞质遗传力和选择响应(蛋白质除外)。  相似文献   

12.
作物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的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是数量性状 .研究作物数量性状遗传对农作物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由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许多作物均已构建了饱和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促进了 QTL定位统计方法的快速发展 ,提出的许多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多种作物的 QTL定位 ,为进一步的 QTL精细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 QTL克隆分离打下基础 .本文简要评述有关这方面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作物中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性状,如产量、株高、成熟期、百粒重等,均为数量性状,易受环境影响而难以了解其遗传规律。育种实践指出,某些数量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之间,较为稳定,而另一些性状则变化较大。晚近数量遗传学者认为前者为纯合个体所产生,受相加性遗传因素效应的影响,而后者为杂合个体所产生受显性及上位性遗传效应的影响。金克士(Jinks 1954)用双列杂交法,仅就一个世代杂交组合的表现,估算出数量性状有关遗传因  相似文献   

14.
据前人研究,与作物品质有关的性状多为质量性状,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多为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表现为连续性变异。因此,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在冬小麦育种实验中,对株高、一株穗数、旗叶发育、穗长、一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依此探讨各性状的遗传表现,亲子回归和遗传力等,以便为正确选择杂交亲本和进行早代选择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根据本所1978~1981年的育种部分实验中取得的资料,经统计分析,分别求出其变量、回归及遗传力等。严格地说,所有性状都是基因型在一定环  相似文献   

15.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基本功是选择。人工选择的基础是变异,选择的对象上要是属于数量性状(如棉花的单铃重,单株成铃数、衣分、绒长等)的经济性状;而数量性状的变异,一方面受到遗传的控制(种和品种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二者常常混淆在一起,不易分清。而从育种工作的角度看,只有遗传性变异才是能加以利用的,而由环境影响发生的变异,大多是不能遗传的。因此,育种工作者要善于区别这两类变异——可以遗传的遗传性变异和不能遗传的环境变异,并估计其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16.
棉花的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研究作物数量性状遗传对农作物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原理和常用方法及近年来棉花的分子遗传图谱构建,主要性状,包括产量、纤维品质、抗性、生理、早熟性等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古4种主要农作物:小麦、马铃薯、甜菜、胡麻共8个品种花粉粒的形态、表面纹饰及萌发孔类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作物的花粉粒在形态、纹饰和萌发孔数量等性状上各不相同;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花粉粒在主要性状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在细微结构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性状可为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分类等项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遗传型方差σg2、环境方差σe2、遗传率h2、遗传变异系数(GCV)等是棉花数量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对其进行估算和分析,能够对棉花数量性状的主要遗传特点进行较好的诠释,而且对棉花育种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对主要遗传参数在棉花育种实践上的意义进行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生物多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数量性状各种遗传参数的估计。对于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多目标性状的选择以及育成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成效的.但多元统计计算量大,非手工所能完成.应用计算机,建立为育种服务的专用程序已成为利用多元统计以及其它数量遗传学方法进行育种研究的迫切需求.为此,我校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室和农学系育种教研组的同志通力合作,研制出《数量遗传育种程序包》。《数量遗传育种程序包》从1983年夏着手编制,经过约一年时间的努力,到1984年6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与粮食作物,大豆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与玉米、水稻等作物相比,其研究进展十分缓慢。20世纪80年代末,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遗传育种效率。本文从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性状基因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四个方面概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