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山羊20只,分为单椎间隙手术组(A组)、多椎间隙手术组(B组),每个手术组再分为术后24h取标本组(A1组、B1组)和术后3个月取标本组(A2组、B2组),每小组5只山羊。单椎间隙手术组行C3/4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多椎间隙手术组行C3/4、C4/5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A1组、B1组于术后24h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A2组、B2组于术后3个月以5F导管作为影像学测量标记拍摄山羊颈椎正、侧、动力位片(过屈、过伸位片)。分别测量其侧位、动力位(过屈位、过伸位)片C,H(A组)或C3/4、C4/5,(B组)节段的椎间盘高度、相邻椎体间的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单椎间隙组和多椎间隙组手术前后椎间盘的高度、相邻椎体的水平位移、角度位移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椎间隙和多椎间隙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的影像学稳定性无影响,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不会造成山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差异.方法对2000年8月~2005年7月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与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5个月(6~30个月),临床评价:优9例,良2例,尚可1例;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4~18个月),临床评价:优19例,良5例,尚可2例,另有2例术后1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并症状复发,再次手术取出.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均可恢复椎间隙高度,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后者手术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更易为术者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差异。方法对2000年8月~2005年7月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与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5个月(6~30个月),临床评价:优9例,良2例,尚可1例;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4~18个月),临床评价:优19例,良5例,尚可2例,另有2例术后1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并症状复发,再次手术取出。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均可恢复椎间隙高度,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后者手术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更易为术者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Prodisc-C人工椎间盘治疗颈椎病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手术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脊髓型8例,神经根型5例,混合型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和C2~C7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6个月,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2.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4.5±3.0)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术前平均为4.43°±1.03°,术后平均为7.26°±1.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术前平均为2.19°±0.56°,术后平均为3.19°±0.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平均68.93°±4.70°,与术前平均65.58°±6.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获得术后近期稳定性,保留置换椎间隙活动度,维持颈椎近似正常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手术要点和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脊髓型8例,神经根型5例,混合型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摄颈椎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颈椎置换节段和C2~C7节段的活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随访3~6个月,脊髓功能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0±2.4)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4.5±3.0)分;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术前平均为4.43°±1.03°,术后平均为7.26°±1.1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术前平均为2.19°±0.56°,术后平均为3.19°±0.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平均68.93°±4.70°,与术前平均65.58°±6.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获得术后近期稳定性,保留置换椎间隙活动度,维持颈椎近似正常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和对照组(椎间盘镜)各40倒,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定量分析颈段脊髓缓冲空间的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变化及机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健康志愿者行中立位、前屈位、后伸位MRI检查,分别测量C2~7各椎间盘层面的脊髓横断面积、硬脊膜囊横断面积,计算二者比值.结果 C3~7各椎间盘层面硬脊膜囊横断面积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7各椎问盘层面脊髓横断面积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3~7各椎间盘层面脊髓横断面积与硬脊膜囊横断面积比值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3~4椎间盘层面分别为:0.4464±0.0500、0.4769±0.0600、0.5286±0.0800;C4~5椎间盘层面分别为:0.4543±0.0400、0.4983±0.0300、0.5538±0.0500;C5~6椎间盘层面分别为:0.4552±0.0500、0.4969±0.0600、0.5729±0.0700;C6~7椎间盘层面分别为:0.4450±0.0600、0.5100±0.0900、0.5764±0.0900,P<0.05).结论 颈椎屈伸位动态MRI检查以一种无创而简便的方法证实了前屈位硬脊膜囊增宽,脊髓变细,脊髓缓冲空间增大;后伸位硬脊膜囊变窄,脊髓增粗,脊髓缓冲空间变小;C5~7各椎间盘层面后伸位脊髓缓冲空间最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疗效。方法通过C形臂X线机监视椎间盘穿刺,对40例患者共51个椎间盘使用半导体激光进行髓核照射汽化,并通过3个月随诊,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PLDD治疗40例,按照Macnab标准评定手术后优良率67.5%,3个月后优良率87.5%。结论PLDD治疗LDH疗效明显,创伤小,安全性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的髓核细胞进行培养及活性测定,明确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取腰椎间盘髓核组织20例,均为我科收治单一手术节段患者,其中A组2例.为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PeaceⅠ&Ⅱ型);B、C、D三组分别6例,分别为MRI分型轻、中、重度(PearceⅢ型,Ⅳ型,V型),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体外髓核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于5d,10d,15d,20d,25d五个时间段消化细胞,细胞计数了解各组细胞活性,CCK-8比色法绘制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各组差异。结果髓核细胞计数在同时间点上A组明显高于B、C、D组,B、C、D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同时间点上A组OD值(吸光值)明显高于B、C、D组,B、C、D各组之间OD值(吸光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①正常腰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②MRI分型轻、中、重度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其分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博莱霉素A5(BLMA5)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对照组(B组)和缬沙坦治疗组(T组)3组,18只/组。T组于大鼠气管内滴注0.5%BLMA5生理盐水溶液(5mg/kg)以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每日给予缬沙坦(20mg/kg)灌胃;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缬沙坦灌胃;C组则均用生理盐水代替BLMA5和缬沙坦。各组动物均于制模开始后的第7、第14、第28天分别随机处死6只动物,分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大鼠早期肺泡炎程度以及晚期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浓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1)肺组织Hyp含量:制模第7天3组动物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和第28天,B组肺组织Hyp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P〈0.01),T组较B组Hyp含量明显下降(P〈0.01)。(2)早期肺泡炎程度:HE染色可见B组在第7天时急性肺损伤、肺泡炎程度最为明显,可见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隔增宽,其后炎症渐有减轻,但第14天和第28天时炎症仍较C组明显(P〈0.01);T组在第7、第14天和第28天肺泡炎程度均较B组明显减轻(P〈0.05)。(3)晚期肺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在第7天3组动物间肺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第28天时B组可见胸膜下、大气道及血管壁周围的基质胶原明显及纤维组织增多,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较B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4)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水平:B组第7天时肺组织内TGF-β1表达水平最强,以后逐渐减低,但与C组比较仍显著升高(P〈0.01);T组TGF—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TARP)在治疗寰枢椎脱位时的应力分布,为TARP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国数字人男1号数据集(CT)建立寰枢椎脱位前路复位钢板螺钉固定的有限元(FEM)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施加各种载荷条件下进行有限元分析,测定钢板、螺钉及寰枢椎在不同载荷条件下内部结构变化和应力分布。结果TARP钢板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不同状态下,内固定器械主要应力均集中在TARP钢板的中部(应力为0.159×10^8-0.732×10^8Pa)和枢椎螺钉的根部(应力为0.214×10^9-0.958×10^9Pa)。但前屈运动时集中在寰枢关节面上(应力为0.512×10^7Pa);后伸运动时集中在寰椎侧块与后弓的连接部(应力为0.582×10^7Pa);侧弯运动及旋转运动时集中在枢椎螺钉的钉道部位(应力分别为0.287×10^9Pa及0.241×10^9Pa)。结论尽管不同部位的应力大小不同,但无论在哪种运动状态下,螺钉的最大应力均在根部,TARP钢板的应力均集中在中部,因此螺钉根部及钢板中部力学强度的大小是决定TARP钢板系统力学疲劳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提出预防腰椎管狭窄症的措施。方法根据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成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7例;全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引起的多节段继发性腰椎狭窄共12例;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11例;半椎板切除和(或)交叉半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8例;椎板开窗成形减压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20例。同时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38例,合并腰椎不稳者行椎间、椎旁植骨融合或椎间融合器融合12例(内固定11例)。结果本组58例,平均随访3年9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86.2%。结论针对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提出预防腰椎管狭窄症的措施。方法根据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成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7例;全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引起的多节段继发性腰椎狭窄共12例: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11例;半椎板切除和(或)交叉半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8例;椎板开窗成形减压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20例。同时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38例,合并腰椎不稳者行椎间、椎旁植骨融合或椎间融合器融合12例(内固定11例)。结果本组58例.平均随访3年9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862%。结论针对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S)后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方法 基于DS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赋予模型特定的材料属性,建立完整、有效的DS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采用短节段(单节和双节)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种工况下对术后模型进行加载,计算和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各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变化,并与术前D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均较术前DS模型有所增加,旋转运动对相邻上节段椎间盘影响较大,后伸运动对相邻下节段椎间盘影响较大.单节段固定术后相邻上、下节段椎间盘应力(平均值分别为6.03、4.58 MPa)增加均大于双节段固定术后(平均值分别为5.24、4.47 MPa),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可使DS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其中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对相邻上、下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大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S,术后应避免旋转及后伸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R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颈椎病的CR表现,并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84例(68.4%),椎体旋转391例(39.1%),滑椎298例(29.8%),椎间隙狭窄共1517个(以C5-6椎间隙狭窄为多见),椎间孔变形、狭窄874个(亦以C5-6椎间孔变形、狭窄为多见),椎体骨赘1836个,其中前缘骨赘579个,后缘骨赘901个,侧缘骨赘356个,钩椎关节退变769例(76.9%),椎间关节退变596例(59.6%),韧带钙化352例(35.2%),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13例、正位裂隙征86例,侧位裂隙征117例等。结论CR在颈椎病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的侧位和左、右后斜位片。  相似文献   

16.
檀大胜 《现代保健》2011,(3):140-142
目的 重点讨论颈椎病的X线表现和评价X线平片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0例颈椎病进行X线分析.结果 颈椎病的表现有: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31例(63.1%),椎体旋转392例(39.2%),滑椎326例(32.6%),椎间隙狭窄共1364个,以C5~6椎间隙狭窄多见,椎体骨刺1830个,其中前缘骨刺562个,后缘骨刺920个,侧缘骨刺348个,钩椎关节退变813例(81.3%),椎间关节退变614例(61.4%),韧带钙化364例(36.4%),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20例,正位裂隙征133例,侧位裂隙征126例和椎间孔变形等.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正侧位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SA引导经颈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安全性及护理。方法:对2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DSA定位后用5—7号穿刺针自颈部侧方穿刺,通过相应椎间孔上部达硬膜外侧前间隙,注入胶原酶溶液1200U,并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6例均成功,随访6个月-1年,优良率92.3%,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引导下经椎间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快速经济,围手术期护理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5年3月-200年8月间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爱行变突出25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发育合并后纵韧带钙化7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和颈椎动态侧位片,颈椎MRI进行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年龄58.9岁。平均随访24.3月。32例患者术后3月,6月,1年,3年,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8.1%,65.9%,69.1%,68.4%;优良率分别为71.9%,81.3%,78.1%,77.3%。颈部轴性症状减轻,随访时X线检查未见不稳,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 前后路联合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一种疗效好且稳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并探讨该病发病的生物化学机制.方法 3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及侧隐窝扩大减压术,观察术后1年及5年的临床疗效;以33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髓核组织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水平.结果 治疗1年、5年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4.6%,和91.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髓核TNF-α、IL-1、IL-6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近、远期疗效显著;患者髓核组织中TNF-α、IL-1、IL-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髓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