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晓霞 《包钢科技》2006,32(6):62-64
由于新会计准则比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有很多新变化,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主要分析论述了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6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新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些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个基本会计准则和38个具体会计准则。这些准则与我国以前所颁布的会计准则相比,有了根本的变化。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就具体会计准则而言,修改了16个具体准则、增加了22个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就是新增的企业会计准则之一。现就两者的差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1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新准则是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政策以及我国目前企业类型多样、职工构成类型众多、雇佣关系形成历史原因复杂的实际情况,未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而制定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除极少数不影响会计信息总体的极少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有所不同外,基本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2会计准则理念上的差异过去,我国不论是会计理论界,或是会计实践中,只承认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承认职工是追求薪酬最大化。因此,在旧的会计准则中,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过去认为职工应该只讲奉献,而不应该索取。所以职工的劳动所得只有工资,而福利费、社保等是企业对职工的奖励,至于住房公积金被当作是企业...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企业而言,新会计准则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会计差错是会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会计差错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差错有不同的更正方法,企业会计准则及新的会计准则28号都有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在现实中财务人员面对形形色色的会计差错往往不知道用选用哪种方法好.而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利润和所得税.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往来的密切,要求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与世界接轨,因此有必要结合新会计准则,规范企业差错的更正方法,提高企业会计报告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防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上市公司往往采用利润操纵的方式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或报表粉饰、包装上市、圈占投资者的资金;或配合庄家操纵股价;或为了取得配股权虚构等等,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管理次序。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防范作用,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无形资产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珊珊  任慧 《包钢科技》2007,33(3):69-70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发生很大变化,企业无形资产的数量增长越来越快,正确处理该类业务对确认企业会计要素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理解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文章对新旧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岩 《山东冶金》2011,(4):62-64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相比差异较大,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重新进行了完善和修正,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对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初始投资成本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及长期股权投资披露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变。新准则更加合理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此次会计准则的改革,全面吸纳了国际财务准则的理念,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发布了保险业专门的会计准则,该系列准则体现了中国会计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性,系统地把握了保险会计的特点,为国内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趋同创造了条件.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下,保险会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章主要是对新所得税会计的准则内容的变化进行分析,之后又从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对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此文对现代企业在处理关于所得税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资源,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无形资产的开发、维护、创新与使用直接影响企业目前与未来的现金流量,表现出明显的财务特征。将无形资产纳入企业财务管理范畴是当今时代现实客观要求。文章探讨了无形资产财务管理内容与特点,分析目前实施无形资产财务管理实践所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形资产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In recent years,the prices of primary energy especially coal continue to increase rapidly. This results in a substantial decline of profits and more operating difficulties in the downstream electric enterprises.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both coal supply and power industries have quality assets and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se industri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listed coal supply and power companies since 2007,the reasons for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in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vided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coal pricing system,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business integration of the coal and electric power industries,and adjusting energ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3.
方平 《山东冶金》2010,32(5):59-60,63
对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的管理责任界定不清晰,实物与账务核算不同步,报废、处置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盘活闲置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唐礼彬 《中国锰业》1996,14(2):51-56
系统阐述了入炉锰矿品位对硅锰合金产量、锰回收率、成本、利润的影响。从成本和利润角度提出了入炉锰矿经济品位的概念,并就矿价、电价相对变化时引起合金成本利润的相应变化及这种变化与入炉锰矿品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曾何明  万灵 《铜业工程》2010,(2):117-120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理清固定资产管理思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增加效益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不忽视固定资产管理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不断优化固定资管理,增强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强化国企改革中固定资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铜业工程》2003,(4):95-97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促使其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适应改革的需要 ,必须适时地采取措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运用Visual FoxPro数据库技术,编制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并为下一步推行整个工厂的系统化管理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贺迎春 《甘肃冶金》2013,35(5):141-142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完成并运行1年(或半年)后,对项目建设管理过程和经济效益所进行的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从中找出成败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对酒钢项目后评价的过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了酒钢项目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韩洁 《包钢科技》2004,30(6):71-72,81
资产重组是现代市场经济行为的经常性表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确对待合理的资产运行、重组,搞活经济,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防范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资产证券化的规范性理由与操作,资产证券化操作中风险隔离的法律问题,及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及我国在实现资产证券化道路上的努力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