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黏性细颗粒泥沙是鄱阳湖悬浮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絮凝作用对鄱阳湖泥沙冲淤及湖床演变具有明显影响。采用鄱阳湖湖区泥沙的现场样品,通过室内泥沙静水沉降试验对鄱阳湖黏性细颗粒泥沙的絮凝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黏性细颗粒泥沙絮凝临界粒径为0.028 mm;黏性细颗粒泥沙沉降过程包括分选沉降、絮凝沉降和絮凝平衡三个阶段,含沙量越大,絮凝沉降加速阶段持续时间越长。含沙量对絮凝沉速的影响存在临界现象。含沙量0~3 kg/m3范围内絮凝沉速随含沙量增加而增加,而3~5 kg/m3含沙量时对絮凝沉速的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湖口水文站2012~2021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近10年鄱阳湖出口水沙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并对变化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鄱阳湖出湖输沙量呈减小趋势,鄱阳湖出湖年输沙量和含沙量出现明显的突变点在2017年左右;长江倒灌进入鄱阳湖的水量和沙量呈减小趋势,影响了出湖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但对全年鄱阳湖出湖水量和输沙量影响较弱;鄱阳湖区的采砂活动、河道冲刷对出湖输沙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12,(10):27-28
江西省长江河道与三省六市接壤,152km长的河道均为省际边界河段,且与鄱阳湖贯通,采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一、创新采砂管理模式,推进江湖管理联动从无序到有序,鄱阳湖区采砂管理经历阵痛。鄱阳湖采砂管理与长江及其他河道采砂管理相比,突出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外省采砂船多、砂石销往省外,并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由乱到治、由治到规范。受长江禁采影响,湖  相似文献   

4.
从河砂权属界定、采砂规划编制与许可选择、采砂交易方式探索、非法采砂行为应对,以及采砂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采砂管理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综合分析表明:所有权行使主体代表的不明确使得采砂管理责任主体缺位;采砂影响与采砂规划编制间内在作用机理的缺失制约着采砂规划方案决策的科学性;现有研究对不同采砂交易方式适用条件的认识不足;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采砂管理中具备较大应用潜力。基于此,未来可尝试开展对机构改革后河道采砂管理体制、采砂规划方案综合评估与决策、采砂交易方式创新设计、面向全过程的采砂管理数智化平台构建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浅析鄱阳湖采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江西省河道采砂的主产区之一,通过采砂对水环境、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提出采砂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预防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长江河道与三省六市接壤,152 km长的河道均为省际边界河段,且与鄱阳湖贯通,采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一、创新采砂管理模式,推进江湖管理联动 从无序到有序,鄱阳湖区采砂管理经历阵痛.  相似文献   

7.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采砂规划,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河道采砂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对河势、防洪、涉水工程安全、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调查采砂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该地区采砂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河势演变、泥沙补给、储量调查分析,提出了禁采区、可采区和保留区的划分方案,以期为勐腊县河道采砂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道采砂规划是规范和指导河道采砂的重要依据。为了在践行长江大保护基础上,实现长江干流河道砂石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必须严格落实河道采砂规划的实施和监督管理。为此,采用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调查、座谈交流等方法,对《长江上游干流宜宾以下河道采砂规划(2015~2019年)》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详细掌握了规划期内具体许可及实施情况,总结了采砂规划实施和监管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在研判长江上游干流河道采砂的特点、需求以及总结采砂规划实施和监管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等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乃至全国江、河、湖、库采砂规划的编制、实施以及监督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鄱阳湖区自然地理概况鄱阳湖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的来水,经鄱阳湖调蓄后由湖口入长江。鄱阳湖流域面积为162225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面积9%,其中江西境内有157086平方公里,占江西全省面积的94%。鄱阳湖属季节性湖泊,高水为湖相,低水为河相,湖面宽阔。湖底平坦,湖盆自南向北倾斜,形似葫芦。松门山以北,湖面挟窄,为入江水道、松门山以南湖面辽阔,为主湖区。本文称前者为北湖,后者为南湖。鄱阳湖区地形:大致可分为丘陵岗地、  相似文献   

10.
合理开发管理河砂资源对区域河流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结合甘肃省河道采砂统一开采管理实践,分析得出2021年甘肃省各地区的砂石开采量差异显著,陇中地区最多,河西地区最少,总体呈现出中南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同时发现管理中仍存在采砂规划编制不够科学、许可方式和流程有待统一、现场管理不规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提升管理经营人员的业务水平、落实严格的规划许可制度、加强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强化提升监督管理能力等对策建议,为省河道采砂综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资料分析以及数模验证的方法,从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与上游来水来沙、下游鄱阳湖水位降低以及南昌河段河床下切三个方面,对赣江南昌河段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床下切是赣江南昌河段水位降低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大规模人为采砂是南昌河段河床下切的主因;下游鄱阳湖水位的降落亦会导致赣江南昌河段的水位下降,降幅随鄱阳湖水位降低的幅度、距鄱阳湖的距离以及流量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在枯水时受局部高滩河床的影响尤其明显;水流自然冲刷对河床下切造成的影响仅占1. 0%~3. 5%,对赣江南昌河段水位下降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2.
模型沙选择是动床模型设计的关键因素.鄱阳湖模型变率大、入湖泥沙细,动床模型宜选用轻质模型沙.本文采用泥沙运动相似条件的研究成果,进行模型沙粒径比尺的初步设计,结合水槽起动流速试验,选取适合的模型沙,并和国内几种轻质塑料沙起动流速计算公式对比,推荐了估算塑料沙起动流速的计算公式.经选取的模型沙满足起动流速相似,全沙相似条件较好,各相似比尺合理,为提高动床模型试验模拟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五河入湖水沙通量及河道形态变化对五河尾闾演变、湖区低枯水位、江湖关系等研究有重要意义。以1956—2018年实测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 检验法和河道特征对五河入湖水沙通量、典型断面形态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五河入湖径流量总体呈小幅度减小态势,2003—2018年五河入湖平均径流量较1956—2002年减小5.3%;②除饶河外,入湖泥沙通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减小,其中赣江和信江大幅度减小,2003年后分别减少约72.3%和52.6%;③五河典型断面形态2014年前变化较大,断面多呈锯齿状;随后逐渐恢复正常;④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人工采砂是影响五河入湖泥沙通量和河道形态的主要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江苏辐射沙洲陈家坞槽悬沙变化过程及垂线分布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辐射沙洲陈家坞槽14号站位连续2个潮次的水文、泥沙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在非恒定流作用下泥沙的悬浮与沉降过程。定量分析了重力作用与紊动作用对含沙量和床面变形率的影响关系。对水体悬沙的垂线分布进行了拟合,给出了对数拟合关系式,并对该关系式进行了讨论和验证,初步明确了陈家坞槽主槽的悬沙垂线分布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水槽模型试验,研究了植物“柔性坝”在浑水水流流态下的拦沙机理。试验是在1/150、1/100和1/50三种不同底坡条件下均对应5.09L/s、9.08L/s和13.08L/s三种流量时进行观测的。对植树坝前后单颗粒泥沙运动速度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植物坝前与坝内的泥沙淤积形态进行了分析。由试验得出,底坡越大,植物坝上游泥沙运动速度的衰减率就越小,泥沙越早达到输沙平衡,植物坝的拦沙效果也越差。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悬浮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华  于婷  周文斌 《人民长江》2012,43(10):58-61
为了分析鄱阳湖悬浮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实地采集水样分析了悬浮物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特征。根据分析成果,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鄱阳湖悬浮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南湖区的悬浮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于北湖区;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和Cu;鄱阳湖大部分区域已达中度以上危害程度,轻度危害水平区域只占1/8;悬浮物重金属的赋存含量不仅与其赋存方式有关,与元素本身也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发放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调查分析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公众满意度.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公众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比例为51.8%,其中不满意主要表现在对鄱阳湖采砂量、防洪能力、水质、江豚和白鹤数量、湿地面积以及生物栖息地功能的感知,因此,控制湖区采砂量,打击非法采砂、提高鄱阳湖防洪能力、改善湖区水质、加强鄱阳湖珍稀物种和栖息地保护、退耕还湖等对提高鄱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张鹏飞  陆健刚 《人民长江》2016,46(12):37-41
为了研究通江湖泊与外部江河的水沙交换过程,运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维非稳态水流和泥沙耦合数学模型,对平水年水文条件下鄱阳湖的水沙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与上游五河、下游长江的水沙交换在时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3~8月。计算得出2010年上游五河入鄱阳湖水量和泥沙量、鄱阳湖入下游长江水量和泥沙量以及全年长江倒灌入湖水量和沙量。倒灌入湖水沙量分别占出湖水量和沙量的4.88%和12.35%。研究成果为鄱阳湖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思源 《人民长江》2017,48(23):79-83
射流冲刷在众多疏浚工程中应用广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很有必要。基于Eulerian二相流模型和k-ε湍流模型,以粒径为0.04~0.23 mm的沙床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二维垂向淹没射流冲刷沙床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粒径和射流速度对沙床冲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粒径范围内,最大冲刷深度和悬浮泥沙体积与流速成正相关,与粒径成负相关,且流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为处理未纳入管网的市政污水,采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考察石英砂的粒径及其投加量对处理效能的影响,分析了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的去除特征,并探讨了石英砂加载混凝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混凝相比,当石英砂的粒径和投加量分别为200目和 1.0 mg/L 时,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对污水中浊度、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7.55%、59.2%,优于常规混凝;石英砂加载混凝工艺可明显去除芳香类、共轭双键、疏水性有机物,主要促进了腐殖质类物质的削减;石英砂通过架桥作用增加了絮体的密度,进而显著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絮体的沉降性能、强度及再稳性能随着石英砂粒径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