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判断磨矿介质效能的标准:一是它的磨损率;二是它的研磨性能。许多论文的作者认为磨矿介质的形状对其磨矿效果有很大影响。在一家以高硅砂为磨矿对象、生产轻质建筑构件(加气混凝土硅)的工厂,用锻造钢球(先为26mm,后为30mm)和铁棒(22mm×22mm)进行了磨矿效果比较的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锻钢球具有较低磨损率、较低单位能耗和提高磨机产量的优点。磨矿介质形状的变化不影响磨矿产品的布莱恩比表面特性。基于试验结果,工厂管理部门确认,钢球在经济效益方面显著优于铁棒。  相似文献   

2.
针对选矿厂磨矿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钢球充填率不稳定、测量不准确的生产难题,以梅山铁矿选矿厂为例,分析了钢球的磨损规律,提出准确的钢球充填率计算方法,以合理确定钢球装补量,实现球磨机精确化装补球,使钢球充填率和粒度特性处于最佳状态。生产实践表明,应用球磨机精确化装补球后,球磨机磨矿效果明显改善,在磨矿细度相当的条件下,提高了球磨机磨矿台时处理量和二段分级溢流产品指标,具有应用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室的不同试验条件下,用有标记的高碳低合金(铸造淬火钢球和高铬铸铁球)进行了磨碎铅锌硫化矿石的试验。文中对不同材质的钢球,球耗同磨矿时间与磨矿条件的关系做了评价,论证了腐蚀与磨蚀在磨矿介质损耗中的作用,讨论了通过控制磨矿条件和添加药剂来减少球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泗洲选矿厂二段磨矿作业球磨介质消耗和磨矿电耗,针对传统磨矿介质钢球在磨矿过程中自身消耗和磨矿电耗高的缺点,进行了氧化铝瓷球替代钢球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室不同球径氧化铝球配比试验和生产现场磨矿介质充填率对比试验,得出35,25 mm 2种球径按质量比6∶4,磨矿介质充填率为36%时,磨矿产品中的-0.074 mm含量最高,磨矿过程最稳定。分析钢球和氧化铝球生产运用对比试验数据可知,氧化铝球可使磨机磨矿电单耗下降约30%,介质单耗下降66%,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尾矿回收厂球磨机的钢球填充率、钢球配比不合理及钢球尺寸偏大等因素而导致的磨矿细度达不到后续浮选要求的现状,通过应用球径半理论公式和精确化补装球法,计算出磨机的钢球球径、配比以及需要的补加球量,对现场磨矿工艺进行改进优化,改善了磨矿效果,提高了矿物单体解离度及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球磨机磨矿效率及达到补装球平衡、稳定,针对人工定时一次性补球和圆毂凹斗加球存在补球不稳、影响磨矿细度不均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球磨机自动补球装置。该装置能够定时、定量、持续均匀、精准补加钢球,实现了平衡磨矿生产、稳定工况运行、提高磨矿效率的目标。该新型球磨机自动补球装置原理结构简单、易操作、易维护,提高了磨矿效率,节能降耗,在矿山行业磨矿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热挤压及锻热淬火工艺在单体液压支柱右阀筒上的应用,以及工艺模具的设计和生产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磨矿作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选矿厂的经济技术指标的高低,其中钢球质量状况又是影响磨矿作业的最显性因素.马钢姑山矿业公司为解决选矿厂由钢球引起的经济技术指标问题,对钢球质量进行了技术攻关,通过分析、研究、对比实验,确定了新的工艺配方,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生成的升级换代产品的磨矿单耗下降10%以上,更为突出的是提高了磨矿效率,产生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磨矿实际生产中实时掌握半自磨机内磨球的充填率,以磨球磨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磨矿生产条件下磨球在半自磨机内磨球充填率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磨球速率指数的测定方法。利用该公式,按照磨球的耐磨性、半自磨机的有效容积、日补加钢球的数量及其直径、排矿格子板格子孔尺寸可以对磨球的充填率进行计算。将该公式运用于磨矿生产,很好地预测了半自磨机内钢球的充填率,这对于半自磨机磨矿生产中确定补加钢球数量以及评价钢球耐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冶诺兰达转炉渣磨矿过程,研究了陶瓷球替换钢球对磨矿效率、能耗、物耗及分选指标等的影响。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一段二段磨矿过程中,磨矿效率随着陶瓷球替代比例增加而降低;但陶瓷球体积比例控制在40%以内时,对磨矿效率影响较小。而采用全陶瓷球磨矿,给矿量降低到全钢球的80%,可实现与全钢球时等同的磨矿效率。工业实验研究表明,当立磨机中陶瓷球比例14%为38%时,基本不影响磨矿效率、药剂消耗及铜精矿指标,但对磨矿过程中的能耗分别降低为全钢球的89.90%和79.60%,减少了磨矿过程中介质的消耗,研究结果为转炉渣选矿厂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梧桐庄矿热泵系统可用热源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计算,分析了梧桐庄矿工业广场可利用的热源及特点,并对可用热源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梧桐庄矿可用热源主要有矿井排水、奥灰水、矿井排风、洗浴排水、空气压缩机冷却水,其中矿井排风可利用热量最大、最稳定;其次为奥灰水、矿井排水,但两者供热量均不稳定;洗浴排水和空气压缩机冷却水供热量较稳定,但热量较小。根据该矿热负荷较大的特点,提出了多种热源联合为热泵系统提供低品位热量的方案,以满足了工业广场供热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永川煤矿高温热害的形成原因,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对矿井各种热源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各种热源散热的量化指标,从而判断各种热源对矿井高温热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围岩散热在矿井进风流线路上的所有热源散热中约占60%,而在采掘工作面热源散热中约占64%。围岩散热和机电设备散热约占采掘工作面总热源的80%,是造成矿井高温热害的主要原因,矿井高温热害的治理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分户计量方式和信息管理技术,分析了智能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分户供热计量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李艳 《同煤科技》2011,(3):18-20
介绍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优越性及目前集中供热方式,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煤矿安全》2012,43(1):30-33
针对我国越来越多的矿井面临热水危害的现象,分析了热水对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危害。指出地下工程的热水有3种类型,而我国的矿井热水多属于断裂构造类型和沉积岩自流盆地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矿井的热水与巷道内风流的热交换是较为复杂的,既包括潜热交换,又包括显热交换,矿井热水的放热量是由此2部分构成。计算了矿井热水采用有盖板水沟或管道排出时的放热量。对矿井热水的治理应采用综合措施,首先应采用超前疏干的方法降低矿井热水水位,对巷道内局部地点的矿井热水涌出采用辅助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刘垒  杨胜强  王大强 《煤矿安全》2012,43(12):180-183
针对孟加拉国Barapukuria煤矿实际情况,通过现场实测,总结分析了孟巴矿井下气候的影响因素,详细计算了各因素散热量。针对孟巴矿的特点提出了适合该矿的降温方案,在春季使孟巴矿工作面风温降低了3~4℃。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具热处理应力及变形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正确选择模具材料,合理设计模具结构,改善预备热处理方法,优化热处理工艺等,以及采用热处理"反变形"法,校正模具的热处理变形。  相似文献   

18.
矿井热源分析及降温技术对深井开采有重要意义。从矿井巷道内岩体放热、矿石氧化放热、机电设备放热、井下热水放热及局部热源放热5方面分析煤矿热害来源。将矿井降温技术分为传统降温技术和现代降温技术2大类型,评述各降温技术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机械制冰降温仍然存在运冰和融冰技术难题。机械制冷水降温技术应用成熟,已经成为现行矿井降温的主要手段;瓦斯发电制冷降温技术有机地结合了煤矿瓦斯排放和治理井下热害问题,实现了能源的合理利用;分离式热管降温技术适应大型化换热设备,冷、热流体完全分隔开,且系统循环不需要外加动力。另外,提出了现行矿井降温技术的一些改进方法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前液体黏性调速离合器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风机、水泵、等起重运输机械大型工业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可靠性,节省能源,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摩擦片热失效及翘变是离合器故障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对摩擦片发热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吴晋怀 《陕西煤炭》2020,39(3):178-180,153
同煤集团某矿二号井开采至埋深740 m位置,出现了明显地下热害现象,必须采取降温措施逐步解决。在详细分析地下热害现状及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井下降温冷负荷计算,确定了直冷式局部降温制冷装置来控制采掘工作面局部高温的降温方案,并开展设备选型和具体布置。020602综采工作面的局部制冷装置设置完成后,通过对工作面内部各处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进行汇总,发现该技术方案改善了工作面内部湿热的工作环境,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为井下作业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