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电磁波观测的原理与方法,归纳出震前电磁波的几种异常特征,对近年来几次典型的震前电磁波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异常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应用山西电磁波台网2009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期间,山西省发生的M_L4.5以上8次地震获得的震前12个正常运行的电磁波测点震前异常资料,得出一些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地震前存在电磁波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青海龙羊峡电磁台自1991年9月以来的资料,对电磁波辐射在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往往发生在电磁波异常结束后,电磁波在一组异常中出现显著异常是地震进入短期(短临)异常的主要特征。显著异常判断指标是一次地震中异常幅度(产生的场强)最大的或异常持续时间最长的异常。通过对有震异常、无震异常和漏报的统计,龙羊峡电磁波辐射的预报效能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1.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观测据有关研究,震前辐射的电磁波频谱很宽,从超极低频到超高频都可能存在。因此,观测震前电磁波异常最好采用多频段接收方式。但是目前我们只能接收某频段的电磁波。一般测点都远离震中,因此,采用低频甚至超低频观测系统是比较合适的。我们使用GCI-1A型磁场传感器作接收天线,与DJ-1型地震仪配合。这种传感器是采用一种高导磁  相似文献   

5.
震前电磁波异常的两种短临形态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鑫 《四川地震》2012,(2):25-29
根据连云港地震局监测的几起地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结合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等震例,进行对比分析。对异常产生的两种形态特征原因进行探讨,希望能揭示一些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规律及与地震短临三要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震前电磁波异常研究概况的综述,介绍了我国一些单位的地震工作者采用多种手段,对近十余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大震前电磁波异常现象,开展了观测研究;在国家地震局主持下召开过二次专业讨论会,交流了学术动态和有关震例,对此项研究课题起了推动作用;文章最后指出,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观测研究作为临震预报的一个新手段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地震电磁波前兆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河北省北部监测网区5个台的震前电磁波实测资料,分析了1988年在燕山褶断带南麓发生的一组M_L=5的地震的震前电磁波异常特征,同时对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凌芝 《山西地震》2000,(1):47-48
震前电磁辐射接收记录表明,河北张北地震前在北京,山西太原,河南安阳、洛阳记录到震前异常,这些异常全部在地震发生前结束,若在地震前能全面掌握这些异常,似能预报出河北张北地震。这些异常进一步表明电磁波接收仪能反映地震前兆。指出,为更好地发挥电磁波接收仪的作用,需要解决用计算机网络传递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1993年12月30日都江堰ML4.4地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及震前预报概况。震前异常主要有空区、b值、波速比、电磁波等  相似文献   

10.
震前电磁波异常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张掖地区电磁波观测点观测到的几次地震前的电磁波异常。这些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小时、几天至十几天,信号一般呈低频扰动或频率稍高的连续双向强脉冲型。观测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可以作为一种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朗缪尔探针观测的原位电子密度数据和等离子体分析仪观测的原位氧离子密度数据,针对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分析震前电子密度和氧离子密度异常特征,并总结以往震例。结果显示,在门源MS6.9地震前11天出现电子密度和氧离子密度高值异常;对电离层异常进行震例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地震前6天以内出现电离层异常,且走滑型地震和逆冲型地震震前居多,讨论异常产生的机理可能为大气声重波机制和电场机制。  相似文献   

12.
濮阳2次ML4.0级地震前兆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濮阳2次ML4.0级地震的基本参数.2次地震前出现了电磁波、水位、逸出气氦等异常.对前兆资料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异常出现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异常幅度等不同手段、不同台站在地震前的表现各不相同,表现出异常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在山西大同—阳高 1989年 6 .1级地震的震例总结中 (张肇诚 .中国震例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 0 0 0 ) ,共收集了 8项电磁异常 ,经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研究 ,又发现了 10项异常。以这些异常为样本 ,研究了电磁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 ,探讨了数据处理与异常识别的方法、场源关系及区域应力场的特征。结果表明 ,地电异常在震前零散分布 ,以近场区域的中短期异常为主 ,并有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 ;地磁异常相对集中 ,呈现分组、准同步上升变化现象 ,异常幅度较大 ;电磁波异常以短临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地震局通过对MDCB电磁波仪近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对我国东部块体及周边区多次5级以上地震异常在震前进行了内部预测,预测的三要素与实际发震三要素较为吻合。本文对该方法和5次5级以上地震内部预测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祝电磁波出现前兆异常时对应地震很好,在短临预报中发挥了作用,天祝县地震局根据前兆异常作出的几次较好的预报,得到了甘肃省地震局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本文整理并总结了从1996~2004年这9年间的观测资料,并统计分析了前兆异常的特征,为天祝地区在短临预报方面提出了地震三要素的参考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通辽波的映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内蒙古通辽电磁波的观测资料,发现该观测项目异常与中强地震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有一定的映震规律性。得出利用电磁波似可进行台预报地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地磁秒采样数据,采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计算了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极化值,对2019年中国大陆西部(110°E以西)极化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了 2020年于田Ms6.4等中强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后续地震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地磁极化异常具有空间成组特...  相似文献   

18.
There are many reports about the abnormal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observed before great earthquakes. In particular, the signals of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before the Hyogo-Ken Nanbu, Japan, MS=7.2 earthquake on January 17, 1995 (Hayakawa, et al, 1996) and those before the Loma Prieta, USA, MS=7.1 earthquake on October 19, 1989 (Fraser-Smith, et al, 1990)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However, what the above authors reported are only the phenomena of one or two observatories. In order to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