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得城乡发展差异逐渐增大,这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相违背。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意在减小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差距,以农村发展促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以城市建设带动农村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城乡一体化理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探讨其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规划,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统筹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研究,统筹解决,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三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劲松 《城市规划》2012,(1):33-38,45
城乡统筹是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城乡统筹,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和农村支持城市的双重作用机制,使城乡成为一个有机互补的整体,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本文以广东实践为样本,提出了城乡混杂——城乡分野——城乡融合的城乡统筹三阶段理论,并总结了三阶段从"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到"城乡互补、相得益彰"到"城乡一体、服务均等"的不同发展特征,以及相应的规划对策与改进措施,促进城乡发展最终形成以"三社区、三网络"覆盖全部城乡社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的"理想城乡"模式。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昌邑市、章丘市、寿光市不断创新城乡环卫管理体制,率先探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新路子,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昌邑: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发展差异化的制度设计导致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所形成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日渐开始受到重视,工业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逐渐拉开序幕,我国城乡关系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匀配置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重点;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共建共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和抓手。  相似文献   

6.
建设川东城乡一体化的小城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静 《小城镇建设》2009,(12):32-33,81
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具有服务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经济的综合功能,是大中城市繁荣配套发展的基础和后盾,是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教、商贸和信息中心。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村经济结构的关键环节。区域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是立足本区域特色,发展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职能互补,特色各异的小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理性定位应从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观变化中寻找;应从城乡统筹发展内涵深层挖掘;应从两个必然趋势论断中把握定位。根据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观的演变和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两个必然趋势论断,我国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理性定位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统  相似文献   

8.
市政公用设施是城乡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如何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建设部门目前的主要研究课题。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5年底,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已达50.5%,城镇化的发展带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城乡全面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区域共同发展、科技兴省、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化五大发展战略,并以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城市工作的主要任…  相似文献   

9.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彻底解决目前城乡二元分割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部门坚持把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科学规划、改革创新、先试先行、合力推进,积极探索城乡公交运营新模式和发展新机制。并组织专家按照城乡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畅通有序的发展思路,深入调研论证,精心编制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公交发展的目标和途径,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是各类矛盾中最为突出的,其他许多矛盾如区域发展差距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城乡发展差距的反映。因为中西部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地区,主要体现在中西部的农村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沿海农村,而中西部城市的发展水平与沿海相比,差距并不大。尽快改变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是8亿农民的强烈愿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释放农村巨大发展潜力、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下,上海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球城市”国际竞争力、以城乡统筹内涵增长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以建立农村地区“造血机制”引导全民共享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应上海城市转型之势,提出土地整治工作定位转变的战略思路,以郊野单元规划为载体,开展郊野地区规划土地网格化精细管理,探索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以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一体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阳 《城市建筑》2014,(11):74-74
随着“小康社会”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农村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农民的居住环境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本文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资源状况以及地质条件,针对农村住宅建筑规划及节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县镇(乡)村域规划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国家向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家的转型时期,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健康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成为党和国家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推进城市化进程重要战略措施。本文根据我国县镇乡村区域层面规划存在问题,如区域性空间管制规划被架空、国家相关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支撑不足、村镇体系规划脱离实际等,进行了国外相关研究和对策的研究,并对国内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基础进行了梳理,提出县镇乡村域规划创新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住房是农民的核心财产,是人居环境理论中的五大要素之一。为更好地实现居住与环境的融合,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新一轮住房建设在巩固以往建房成果的同时,亦存在诸如需求量大、"两违"、忽视节能和地域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长远发展。原因与缺乏科学规划以及审批制度、住房权利、建设标准不完善相关。农村住房建设应该脱离纯粹的建筑行为,融入人居环境建设的理念,在居住规划、居住流转、地域文化以及社区管理等领域相互协调,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包括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迁、社会和居民的发展等。已有研究侧重对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进行探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职能、空间地域等多方面来总结乡村发展类型,从动力要素、空间体系、历史条件、地域特色等多视角提炼乡村发展模式。本文对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发展模式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明确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促进乡村要素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立足乡村发展要素和区域发展理论,根据发展要素强度、耦合格局、演变趋势,划分主导要素培育、辅助要素完善、多要素耦合等3个乡村发展阶段。通过综合解析乡村发展要素水平和耦合状态,依据村庄内部主导因素一致性和地域相似性原则,划分多种发展型、主导发展型、限制发展型和不宜发展型等4种乡村发展类型,其中依据主导要素目标维度不同,主导发展型又可细分为特色提升型、产业引导型、农旅融合型、城乡协同型。按照乡村发展类型和发展需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括分3种:①主导提升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通过村庄优势资源整合,识别并提升主导发展要素,促进乡村主导发展要素激活。②短板补齐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通过制定全域整治规划,解决乡村发展的短板问题,提升辅助要素发展水平。③优先发展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完善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促进乡村发展要素全面耦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村庄聚落的建设,源于农耕社会的人群结构和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家族式聚居与小农式生产方式为农耕社会中典型村庄建设的基础特征。当前在全国范围内,传统村庄正以每年近9万个的速度消失,标示出农耕社会村庄建设基础依托的失效。随着当代社会逐渐由工业向后工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人群的社会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相较传统农耕社会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导致当代的村庄建设突破原有的格局而发生整合更新。社会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作为村庄建设的两类依托基础,当代协作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农耕型"村庄向当代的"农产型"村庄更新整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建设历经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其建设重点从乡村基础建设转向探索“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这与二战后西方乡村发展与转型过程极为相似,只是各发展阶段滞后于西方国家.因此,西方乡村景观风貌的研究成果对正面临转型的中国乡村研究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以ScienceDirect为主要数据源,将乡村景观风貌分为人工景观风貌、自然景观风貌和人文景观风貌,梳理其研究发展脉络,并提炼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及趋势特征.对比西方乡村景观风貌的发展经验和中国乡村的现状,中国乡村景观风貌建设应构建乡村景观空间数据库,为量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乡村景观风貌的发展底线;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乡村景观风貌的交互性研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乡村景观风貌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期乡建发展概况与类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新一轮乡建热潮,其参与主体、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极为复杂多元的局面,需要学界客观的分析和认知。论文通过对我国三次乡建发展历程的梳理,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四方面探讨近期乡建兴起的原因,以“问题——目标——实践”模式为导向总结出乡建的四大类型:以经济可持续为目标的产业发展、以社会可持续为目标的社区重构、以文化可持续为目标的文化复兴、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的环境保护。并以典型案例评析各种类型化实践的设计理念、实践方法、实施效果与实施限制,以期为我国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快速增长,大面积的土地工业化、城市化,乡村剩余劳动力被城市化的同时导致乡村的边缘化。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不仅为城市人口提供基础农产品,更是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为城市化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城乡关系中,城市处于相对受益的一方,在城市化率已突破50%的今天,除了经济增长,对于社会、文化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乡村对于城市化所做出的贡献与牺牲有必要置于城乡均衡发展的关系中予以认识,本文基于这种认识,分析城市反哺乡村的条件并初步论述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