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93例胃癌患者ROS、SOD和GSH-PX水平,并以96例胃溃疡患者,9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ROS的活性显著高于胃溃疡组和慢性胃炎组(P<0.01),而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胃溃疡组和慢性胃炎组(P<0.01);胃溃疡组和慢性胃炎组之间ROS、SOD、GSH-P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SOD、GSH-PX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而未参与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杜建新  侯激流  蒋锦华  芦红 《西部医学》2012,24(7):1268-126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肝硬化并发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69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进行检测,并分析Hp感染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肝源性溃疡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与慢性胃炎(CG)接近;Hp感染率在肝硬化有、无PHG及轻、重型PHG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伴十二指溃疡(DU)组HP感染率高于不伴溃疡组(P<0.05)而与DU对照组接近(P>0.05);肝硬化伴胃溃疡(GU)组Hp感染率与不伴溃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GU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Hp与DU关系密切,而与PHG及GU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宁波地区3908例胃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波地区胃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和特点。方法对3908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分析。结果受检者3908例中尿素酶试验阳性2184例,阳性率55.89%;男性患者尿素酶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0.01);31岁~以上组感染率高于21岁~及以下组(〈0.05),41岁~组感染率较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0.01);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0.01);胃癌Hp感染率高于单纯胃炎(〈0.05);慢性胃炎活动期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炎症不伴急性活动的慢性胃炎(〈0.01)。结论宁波地区的Hp感染率与我国人群感染率基本一致其感染与年龄及生活卫生方式等有关,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发生和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585例胃粘膜活检组织幽门螺旋杆菌(HP)的检出率。在各种慢性胃炎中,活动性胃炎154例,非活动性胃炎254例,HP检出率分别为88.96%和61.80%,两者差别极为显著(P<0.01),且与胃炎活动性程度呈正相关;44例胃溃病HP检出率61.36%,与慢性胃炎之间无显著差别(P>0.1);44例胃癌与正常粘膜HP检出率均较低,分别为22.72%及8.93%。说明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有关,尤其与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结合有无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探讨其变化的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慢性胃炎31例、胃溃疡30例、胃癌27例患者同时进行电子胃镜、^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血清CRP浓度的检测。结果:胃溃疡组血清CRP浓度水平(9.24mg/L)高于慢性胃炎组血清CRP水平(2.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RP水平(35.19mg/L)高于慢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与胃癌组HP检出率比较及胃溃疡组与胃癌组H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慢性胃炎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略高于HP阴性血清,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高于HP阴性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阳性血清中的CRP略高于HP阴性血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及HP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胃癌早期诊断的信息,而且还有助于对良恶性胃疾患的鉴别诊断;胃溃疡组CRP水平与有无HP现症感染有关,慢性胃炎组和胃癌组CRP水平与HP现症感染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在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I、PG II以及PGR(PG I/PG II)的水平,探讨PG I、PG II及PGR对于不同胃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内镜下所见不同消化道疾病的胃黏膜病变特点,将患者分为5组,即:非慢性胃炎组(内镜观察患者胃黏膜正常)、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及胃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测定173例4种胃部疾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血清PG I、PG II、PG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结果】(1)PG I:与非慢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及胃癌组患者血清PG I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PG II:与非慢性胃炎组、慢性胃炎组以及胃溃疡组患者相比,胃癌组患者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血清PG I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3)PGR:与非慢性胃炎组相比,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组患者血清PGR值均明显下降(P<0.05)。(4)CEA:与非慢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G I、PG II及PGR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09例慢性胃病(Chronic gastric disease,CGD)患者临床特点以及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有消化道症状的CGD患者409例行内镜、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测PG、G-17。根据内镜及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胃良性病变组、胃癌前病变组以及胃癌组,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PG及G-17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409例CGD患者中,经胃镜检查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最高,占受检者总数的139例(33.99%);各年龄组CGD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青年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中年组及老年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28.57%(116/409),男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33.17%(68/205),女性23.53%(48/204),男性阳性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胃病患者HP感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参与了胃部病变的发展,其中复合性溃疡HP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其他慢性胃病变,慢性浅表性胃炎感染率低。胃良性病变组的PGI、PGR(PGⅠ/PGⅡ比值)均显著高于胃癌前病变组及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变组PGII、G-17显著低于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GD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率最高且各年龄段病理学类型分布不同。HP感染率与胃部病变发展相关。联合检测PG、G-17有助于CGD患者筛查胃癌前病变及胃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枸橼酸铋钾片对胃炎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足爪肿胀、肉芽肿实验和小鼠扭体、热板法实验,观察复方枸橼酸铋钾片抗炎、镇痛作用;建立大鼠急性胃炎、胃溃疡和慢性胃炎模型,测定胃液量,胃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复方枸橼酸铋钾片对各类胃炎及胃溃疡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枸橼酸铋钾片高、中、低剂量(0.44、0.22、0.11 g/kg)均能减轻大鼠的足爪肿胀度(P<0.05或P<0.01),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减轻大鼠肉芽肿(P<0.01),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提高小鼠给药1 h后痛阈值(P<0.05);高、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急性胃炎大鼠的溃疡指数及胃溃疡大鼠的溃疡面积(P<0.05或P<0.01),对慢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酸度的降低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光学显微镜下示复方枸橼酸铋钾片高、中、低剂量组可改善慢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复方枸橼酸铋钾片对急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97例胃癌尿样标本作了分析,并与136例胃良性溃疡病例的尿样标本作了比较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的蛋白尿阳性率及含量明显较良性胃溃疡为高(P<0.01);蛋白尿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淋巴结转移、CEA免疫组化标记阳性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我们推测胃癌患者蛋白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血浆饥饿素(Ghrelin)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及4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甲亢组治疗前后和正常组的Ghrelin、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Ghrelin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甲亢组治疗前的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hrelin水平与FT3、FT4呈负相关,与S-TSH呈正相关(P<0.05)。Ghrelin水平与全身肌肉量、体重呈正相关(P<0.05),与脂肪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亢患者伴随着血浆Ghrelin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抑制了血浆Ghrelin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仁俊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77-2378
目的:通过检测胃黏膜血流量在实验性利血平性溃疡豚鼠、胃溃疡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溃疡的关系。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腹腔注射利血平,测定溃疡指数、胃黏膜血流量并进行分析;对50例各期胃溃疡患者、20例接近正常人胃黏膜血流量进行测定并对比。结果:实验组豚鼠胃黏膜血流量降低、溃疡指数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各期胃溃疡患者胃黏膜血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人胃粘膜血流量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黏膜血流量减少是胃溃疡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其变化与胃溃疡发生、发展、复发关系密切。增加胃黏膜血流药物可以治疗胃溃疡,减少其复发。  相似文献   

12.
52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356例(67.42%)胃粘膜检出幽门螺杆菌(HP)。男女性感染率无差异(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20~29岁检出率最高(83.6%),胃溃疡患者中30~39岁检出率最高(85.8%,P<0.05)。幽门管溃疡HP检出率高于复合性溃疡及胃角、十二指肠球部、胃窦和胃体溃疡(P<0.05)。溃疡活动期HP检出率明显高于愈合期及瘢痕期(P<0.01)。提示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的释放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计数仪对268例HP阳性、183例HP阴性及150例HP清除后良性胃病患者血中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DU>GU>CSG(P<0.01)。HP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较HP阴性患者高(P<0.05或0.01),而胃动素水平恰好相反(P<0.01)。HP清除后病人血清胃动素水平升高、胃泌素水平下降(P<0.01)。结论HP感染可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动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4.
李宝祥  焦俊风 《医学综述》2007,13(23):1881-188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氨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H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48例HP阴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83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空腹血氨。阳性组病例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HP,根除HP后复查血氨。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氨水平。结果阳性组血氨浓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阴性组血氨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后血氨浓度显著下降(P<0.01);阳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阴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血氨浓度升高密切相关,易并发肝性脑病,根除HP可使血氨水平显著降低,有利于防治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息肉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慢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例息肉均作做检,记录病理类型,并取周围黏膜即胃窦大、小弯,前、后壁4个部位(距幽门约2~5cm处)做病理检查,观察黏膜炎症程度,并将息肉组织及周围黏膜组织分别作切片经改良吉姆萨(Giemsa)染色法镜检找Hp,观察息肉部位与周围黏膜Hp感染情况;对照组分别在胃窦大、小弯,前、后壁4个部位各取一块组织活检找Hp,并作病理,观察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结果观察组150例,Hp感染率58.0%(87/150),感染强度以中低强度为主,其中息肉部位HP感染率39.3%(59/150),非息肉部位HP感染率42.0%(63/150)。增生性息肉102例(68.0%),Hp感染率63.7%(65/102);胃底腺息肉31例(20.7%),Hp感染率38.7%(12/31);炎性息肉14例(9.3%),Hp感染率57.1%(8/14);腺瘤性息肉3例(2.0%),Hp感染率66.7%(2/3)。单发息肉93例(62.0%),多发息肉57例(38.0%),息肉以胃底体多见,其中增生性息肉在胃底体发生率94.1%(96/102),胃底腺息肉在胃底体发生率87.1%(27/31),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P<0.05),且以中高强度Hp感染为主,增生性息肉胃黏膜炎症活动性发生率较高,同时伴有黏膜肠化、萎缩。慢性胃炎对照组150例,Hp感染率52.0%(78/150),结果显示胃息肉发生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息肉发生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但胃息肉类型与H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相关,其中增生性息肉Hp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98例各类慢性胃疾病分别为慢性胃炎组118例(组1)、肠化及异型增生组46例(组2)和胃癌组34例(组3),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比较各组及组内HP阳性和阴性胃黏膜组织GST-π的表达。结果:3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57.63%、73.91%和82.35%,组3较组1、组2显著升高(P〈0.05)。HP阳性与HP阴性GST-π的阳性率分别是组1为44.93%与75.51%(P〈0.01)、组2为55%与88.46%(P〈0.05)和组3为78.95%与86.67%(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GST-π表达,削弱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胃内致癌物的形成及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及脑肠肽Ghrelin表达,以及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3种肽类物质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肥胖OSAHS患者32例(OSAHS组)、非OSAHS肥胖者26例(单纯肥胖组)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成人27例(正常对照组)。其中OSAHS组和单纯肥胖组接受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血浆β-EP、NPY、Ghre-lin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 OSAHS组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睡眠紊乱指数(AHI)、呼吸最长暂停时间(LAT)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氧饱和度(LSaO2)、平均氧饱和度(MSaO2)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6、0.000)。血浆NPY浓度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BMI、AHI、微觉醒指数(MA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单纯肥胖组NPY变化与BMI呈正相关(P<0.05)。OSAHS组血浆Ghrelin浓度低于单纯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睡眠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3个月后,β-EP、NPY水平均有下降(P<0.05);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组血浆β-EP、NPY水平升高,Ghrelin水平下降;反复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所致低氧是导致β-EP升高的可能原因;除了肥胖,反复呼吸暂停及微觉醒可能在NPY水平变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升高的NPY对OSAHS患者白天嗜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3个月CPAP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β-EP、NPY血浆水平,但对Ghrelin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对430例各种胃疾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胃电图检查。发现:①正常组、浅表性胃炎组和慢性胃溃疡组进餐前后胃电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胃病各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正常组、慢性球部溃疡组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炎组进餐前后胃电振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胃病各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表明,进餐对胃电频率和振幅有一定的影响。在胃电图检查中采用进餐功能试验对于诊断胃疾患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宁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β252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203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患者,其中慢性胃炎72例,消化性溃疡55例,非贲门胃癌患者76例和66例无症状对照者的TNF-β252 NcoI基因型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非贲门胃癌组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acA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reB抗体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UreA抗体在胃癌组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组(P<0.05)。TNF-β252 NcoI A/A、G/G、A/G基因型在Hp抗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CagA HP感染与宁夏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密切相关。TNF-β252 NcoI基因多态性与宁夏人群CagA 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胃腺癌组织PTEN的表达水平,探讨PTEN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胃腺癌组织(胃癌组)和慢性胃炎组织(对照组)各8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的表达,分析PTE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结果 胃癌组PTEN阳性率和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在胃癌组织中,在低分化、伴有淋巴结转移、浆膜外浸润、TNM分期为Ⅲ-Ⅳ级的PTEN表达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在高-中分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浆膜层及浆膜内浸润、TNM分期为Ⅰ-Ⅱ级、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表达水平(P<0.05或P <0.01);而在性别、年龄组PTEN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降低,与胃癌组织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浆膜外浸润、TNM分期及HP感染等生物学特性有关,在胃癌组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抑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