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经内镜套扎联合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内镜下套扎并联合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经内镜下连续套扎术治疗的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 3例 ,及经套扎术后诱发加重的 4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联合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套扎治疗者 ,平均每例套扎 1.8次 ,共行 42例次 198处套扎 ,显效 13例 (5 6.6% ) ,有效 9例(3 9.1% ) ,其中 6例大出血经急诊镜下套扎后即获止血 ,并发大出血失败 1例 (4 .3 % ) ,总有效率 95 .7%。 4例患者分别于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第 4~ 12周出现 ~ 级胃底静脉曲张 (发生率 17.4% ) ,经联合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后静脉曲张消失 ,6个月后胃镜复查 ,组织粘合剂完全排出 ,未再出血。结论内镜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对套扎后诱发加重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联合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镜结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78例。首次EVL的实施距出血发作时间:8h以内10例,9~48h 26例,49~72h 37例,超过72h 5例。急性出血被控制后,每隔2周重复EVL直至静脉曲张被根除或缩小至Ⅰ°以下。经该法治疗,近期止血率达93.6%;63例生存病人经平均4次(2~7次)EVL,55例(87%)食管静脉曲张被根除或缩小至Ⅰ°以下;未发现与EVL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5月(8~48月),有11例病人复发出血(17%),这些再出血大多发生在曲张静脉根除之前,且容易被重复EVL控制出血。该组结果显示:EVL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易行,并发症少;对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尤其伴有肝功能不良者,EVL可作为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吴云林陈金联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上需紧急止血及预防再出血。内外科有多种方法控制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气囊填塞治疗常可获得短暂止血,但早期再出血率及病死... 相似文献
5.
6.
正采用传统方式治疗门静脉高压(以下简称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死亡率达50%以上,而近年来由于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治疗(硬化剂治疗)的推广应用,其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目前有研究认为,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术及注射硬化剂虽能有效控制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然而该技术可能增加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趋势。本文旨在对该方面的研究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7.
张霞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3):2176-2176
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死亡率高。1999年4月-2005年6月我院为43例本病患者在胃镜下行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引言 临床上绝大部分胃静脉曲张(GV)见于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其它原因,如胃血管瘤所致者则少见。鉴于国内尚无有关胃静脉曲张分型的研究报道,现将我院近年来的有关病例总结如下,以期引起国内同行的注意。2临床资料2.1胃,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分型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EV)按国内方法分为轻、中、重度三度[2]。胃静脉曲张分型参考Sarin法[3]分为四型:①胃食管静脉曲张 Ⅰ型(GOV-Ⅰ), EV延续至胃底小弯侧,多在近贲门 2 cm至 5 cm范围内,呈轻度曲张;②胃食管静脉曲张Ⅱ型(GOV… 相似文献
9.
10.
11.
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严重时危及生命,需尽快干预.近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US)技术发展迅速,可直接显示食管及胃黏膜表面曲张静脉和大部分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有助于预测EVB及静脉曲张复发.本文就EUS评估门静脉高压性出血及静脉曲张复发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4例,行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14例,相对择期止血后1~2周内手术10例。术中借助胃底大弯侧切口直视下结扎贲门周围曲张血管或剔除曲张静脉团,有利于防止术后再出血和胃黏膜病变。结果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4年。于手术6个月后均行胃镜检查或食管钡餐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90%,改善率10%。结论选择性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出血疗效令人满意,近远期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I临床值得应用和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与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对2009∽2011年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36例行选择性断流手术(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的年龄、门静脉宽度、总胆红素、SAA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比较,同时对出血手术患者SAAG和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变化值行直线相关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SAAG对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预测值。结果观察组患者SAAG为(24.2±7.1)g/L,对照组患者SAAG为(15.2±6.0)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AG与PPG变化值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84,P〈0.01),利用ROC曲线确定SAAG并预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最佳诊断切点为18.3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和66.1%。结论血清SAAG是预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 leads to portal venous hypertension, which can result in a caput medusae formation. Life‐threatening hemorrhage from a ruptured caput medusae vein is a rare complication. It is crucial to stop the bleeding promptly. A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is considered potentially lifesaving. 相似文献
15.
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肝硬化患者将近50%会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Child A级患者只有40%有静脉曲张,Child C级患者则为8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甚至在未形成肝硬化前就可出现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性出血。肝硬化患者每年约有5%发生食管静脉曲张,1年后有10%~20%从小静脉曲张发展成大的静脉曲张,2年中出血危险性为25%~30%,首次出血一周内死亡率可达25%~50%。 相似文献
16.
经腹联合断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并发症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治疗的300例门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11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腹腔大出血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分别出现8例和7例,胃坏死和食道损伤各5例,门静脉血栓患者2例。结论:应用该术式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远期疗效满意,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和硬化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治疗患者142例,对其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是否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脾切除术史以及术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下治疗方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EVL、EIS治疗不良预后的发生率为22.5%(32/142),病死率2.1%(3/142),存在不良预后因素者病死率高达9.4%(3/32)。其中术后早期出血率11.3%(16/142),术后感染率9.2%(13/142)。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血栓、腹水程度、术前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后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Child分级及门静脉血栓是内镜下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006,14.06,95%CI 分别为1.742~9.215,3.527~56.113。结论 Child-Pugh分级、治疗方式、门静脉血栓、腹水程度、术前胆红素水平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门静脉血栓、Child-Pugh分级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行 EVL和 EIS治疗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密切监测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8.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食过静脉曲张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变患者共68例,就内镜下不同程度食道静脉曲张与PHG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68例肝硬变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91.2%,PHG的发生率为67.7%,无食道静脉曲张者无1例发生PHG,有食道静脉曲张老,PHG的发生率为74.2%(P<0.01),重度食道静脉曲张者合并重度PHG的占25%,而轻-中度食道静脉曲张发生重度PHG者占69.0%(P<0.01)。结论:门脉高压是PHG的必须条件,但PHG的严重程度与食道静脉曲张并非呈正相关,可能还存在影响PHG程度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特征,会导致许多相关并发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已成为治疗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就该技术的在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附19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4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从性别、年龄、病因、病程、肝功能分级、有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等10个变量中筛选出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最密切的危险因素。结果:194例肝硬化患者中80例合并PHG(PHG组),PHG发生率为41.2%;其中轻型68例,重型12例,8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未并发PHG者114例(非PHG组)。单因素分析显示:PHG组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非PHG组严重(P=0.000),PHG组的腹水发生率(74%)高于非PHG组(54%),P=0.007;PHG组的门静脉内径[(1.31±0.22)cm]比非PHG组[(1.23±0.19)cm]大,P=0.01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是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危险因素[比数比(odds ratio,OR)=3.025,P=0.000]。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的肝硬化患者越容易发生PH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