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坑工程中,墙体在墙后土体压力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挠曲变形,引起土压力重分布。文章针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工作特点和土体的具体情况,对朗肯土压理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有益探讨,指出朗肯土压理论在支护结构土压力计算上的不足。在充分考虑支护结构-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压力与墙体位移的关系曲线,并考虑土拱效应引起的应力重分布,得到了考虑位移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中实测位移不断修正土压力值,能计算非极限状态下土压力的动态值。  相似文献   

2.
按照经典土压力理论进行基坑支护设计,非饱和土地区基坑支护结构实测位移通常远小于设计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按非饱和土特性计算土压力。针对山西盂县某基坑工程实例,根据勘察报告与Van Genuchten模型确定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关系曲线。严格证明了总黏聚力法和卢宁吸应力法两种方法在计算非饱和土土压力时完全等效。应用非饱和土理论,考虑基质吸力的影响,计算支护结构土压力,按照规范方法计算支护结构变形。选取坑边超载较小的两工段,按照非饱和土土压力理论设计并施工灌注桩和SMW工法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非饱和土理论设计所得支护结构主动土压力有所减小而被动土压力有所增大,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远小于规范方法计算值,且更接近于实测值。本工程非饱和土饱和度变化范围内,按非饱和土理论计算所得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都在规范方法计算值80%以内。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坑土压力计算存在的不足,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建立了考虑支护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土压力计算模型。结合温克尔假定,推导出考虑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非极限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同时,对支挡式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分布进行了简化,提出了适用于支挡式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阶段的土压力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钉–桩锚支护结构的桩身位移变化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选取不同m值以及土压力的计算模式,位移计算结果都有较大的偏差。本文采用实测与计算值进行对比,辅以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不同土压力与m值在不同工况下对桩身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钉–桩锚支护体系中,采用朗肯土压力与实际土压力值有一定差距,可采用线性土压力值参考。采用工程地质规范的m值较采用经验公式求出的m值大,但解得的基坑变形相对较小,然而后者更贴近实际值。采用朗肯土压力下选用工程地质规范的m值求出的坑底位移与监测值和模拟值相近,其误差大小接近1 mm,同时根据工程实际对桩顶位移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5.
基坑支护设计中,准确计算土压力是保障基坑支护安全的前提。而经典朗肯极限土压力计算,其支护结构所对应的极限位移值往往较大,超过了基坑工程实际所允许的最大位移量,故而采用极限土压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采用横向受荷载桩的P-y曲线进行推导,并假设支护结构的位移按倒三角形分布,得到简化的位移土压力计算方法。通过与工程实际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该计算方法能更准确的分析基坑支护土压力,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春市某建筑基坑支护结构事故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春市某12m深基坑采用排桩锚杆支护结构,因土压力分析有误,支护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基坑大部分开挖到基底后,排桩结构水平位移超过允许范围,桩间土大面积掉落,基坑外地面出现地裂缝,由槽钢组成的腰梁扭曲变形,桩顶冠梁向基坑内变形明显,并出现裂缝。由于施工单位及时采取回填反压措施,才控制住支护结构的变形。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并对原支护结构增加一排锚杆后,基坑开挖才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基坑开挖对临近高层建筑物影响的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经常遇见在已有建筑周边进行基坑开挖,边坡土体应力状态由静止土压力状态逐步转向主动土压力状态,导致支护结构向基坑内位移,较大的水平位移最终导致基坑影响范围内地面的沉降。这种沉降的大小除了与基坑开挖深度和范围有关外,还与基坑支护类型、周围地质条件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大小相关。尽管基坑工程事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但由于基坑土体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基坑支护有关的理论还不完善,进行基坑工程的监测十分必要。1工程概述某工程位于北京市亚运村附近,拟开挖的基坑深7·5m,由于紧临该基坑有2栋刚…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的力学特性,首先回顾了目前土压力与基坑侧壁水平变形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然后在水平位移-土压力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水平支撑受力、变形、基坑侧壁水平变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同时,结合一工程算例,分析了支撑受力、支撑的位移和基槽支护形式的最初状态以及土体和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压力作用点等诸多因素变化时的相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其与基坑的初始位移基本无关,不过随着基坑总的水平位移增加、支撑作用点位置的增加、支护结构和土体之间的摩擦角的增大等,均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其与土压力作用点高度之间呈现出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的位移土压力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与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有关.本文提出了位移土压力法,可考虑挡土桩墙侧向位移对土压力的影响,使挡土桩墙结构计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以东莞某基坑为例,研究有限土压力条件下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并分析了土钉长度对土钉墙支护结构变形约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土压力条件下,当土钉长度大于0.8倍基坑深度时,土钉长度对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变形影响不大;当土钉长度小于0.8倍基坑深度时,土钉墙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随土钉长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1.
魏建文  郝勇  吴文经 《山西建筑》2008,34(13):100-101
探讨了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的意义,介绍了几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阐述了土抗力法中的m法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m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以推广土抗力法中m法在基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小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工程中实际土压力的误差,在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础上,减少了其基本假定中的限定性条件,考虑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产生的土拱效应以及基坑支护结构与土体间的摩擦力,通过分析平面应变条件下土单元体的极限平衡状态,提出了修正的朗肯土压力理论。用理论分析结合实例验证的方法与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做对比,发现修正的朗肯主动土压力大于经典朗肯主动土压力,修正的朗肯被动土压力小于经典朗肯被动土压力。同时还讨论了不同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模式对极限状态下土压力分布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极限状态下修正的朗肯土压力对黏聚力与内摩擦角两个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卢斌强  翟守俊  刘晓忠 《山西建筑》2010,36(33):118-120
结合水土压力的计算是支护结构荷载取值的关键,对基坑土压力中的水土分算和水土合算问题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介绍了不同计算方法的公式,并简要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对实际基坑提供一定的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14.
史三元  孙新坡 《山西建筑》2008,34(5):136-137
指出了高层建筑基坑工程中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在非极限状态下随结构的变形而变化,提出了土压力的计算模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以促进基坑挡墙土压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是极限平衡法和弹性地基梁法。极限平衡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不考虑支护结构与土的共同作用,不能计算支护结构的变形;而弹性地基梁法考虑支护结构与土的变形协调,对于柔性支护结构,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弹性地基梁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应用有限元法中的加权余量法和杆系有限元法对其进行求解,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弹性地基梁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基坑复合土钉墙转角处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受力变形较小,对支护结构有利,但不清楚转角定量的有利影响范围,目前设计中仍按照与基坑中部一样保守设计,为在此范围内降低土钉用量,避免保守设计,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建立了全尺寸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这种模型包含基坑的转角,能考虑基坑的空间效应,通过建立接触面单元,能考虑土体和搅拌桩、土体和土钉的相互作用,量化分析了基坑转角对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的有利影响范围,计算结果表明,基坑转角对开挖面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坑底隆起、土钉轴力的有利影响范围分别约为1.3、1、1、1.2倍的开挖深度。经与实际工程现场实测值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分析结果优于平面二维和局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为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安全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苏永聪 《福建建筑》2009,(9):119-121,126
支护结构的选择重点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通过泉州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3种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阐述了软土基坑支护挡土和支撑构件选择、支撑设置、土压力、造价等几方面问题,选中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取得成功,说明软土基坑支护应重视当地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土压力的变化规律与取值,确保施工质量,并进行开挖施工监测,才能既确保基坑工程安全又节省投资、节省工期。  相似文献   

18.
应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及有限差分理论,对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与地下连续墙加锚杆两种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近邻建筑物沉降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表明:内支撑与土层预应力锚杆可有效减小基坑支护结构及近邻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而内支撑在控制基坑变形方面的作用要远大于土层预应力锚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确定有效的围护方案是基坑设计中的难点。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江北盾构工作始发井为依托,采用空间地基板法反演分析得到各地层m值,通过编制DLOAD子程序实现主动区与被动区的判别和相应荷载的施加,得到坑外降水条件下软土地层深大盾构工作井围护体系的受力与变形特征。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较为吻合,从而证明采用空间地基板法配合反演得到的地层m值可有效预测工作井围护体系的变形与受力特征。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选定连续墙厚度、支撑截面尺寸及底板以下5 m范围内土体m值3个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参数分析,得到影响连续墙水平位移及支撑轴力的主要因素。计算方法及相关计算结果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层开挖基坑影响建筑物沉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勇 《山西建筑》2009,35(3):127-128
以秦皇岛长城公司综合办公楼深基坑工程为例,运用大型通用分析软件ADINA,模拟分析了其呈现的变形性状的变化规律,并改变建筑物模型距离基坑的距离为5m,10m,15m,20m的情况,对每种情况进行分析模拟,得出其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