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远  袁忠祥 《生物磁学》2011,(3):512-514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合并瓣膜置换(VR)手术的特点及经验。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年11月至2010年3月对60例年龄大于80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83.77±2.45)岁。均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患者。其中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二尖瓣置换手术,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主动脉瓣置换手术,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双瓣置换手术,同时8例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3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1例升主动开成形术。置换生物瓣膜者51例,置换机械瓣膜者9例。CABG平均搭桥(2.13±0.75)根,搭桥材料为左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早期死亡9例(15%),1例死于术后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死于术后心衰。早期生存51例(85%),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2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心包填塞,3例肺部感染,1例心房扑动后发生室颤,3例二次开胸止血。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门诊随访49例,随访时间1~60个月,心功能I级2例、Ⅱ级29例、Ⅲ级18例、Ⅳ级0例(NYHA分级)。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冠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55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年龄>60岁)及同期60例非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年龄<50岁),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性质、术前情况及术后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老年组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老年组患者术前伴有基础性病变病例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显著多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术前应加强检查,完善手术方案;积极控制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病变,提高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能力;术后给予减少并发症的措施,加强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合并瓣膜置换(VR)手术的特点及经验。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2001年11月至2010年3月对60例年龄大于80的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男33例,女27例。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83.77±2.45)岁。均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患者。其中3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二尖瓣置换手术,1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主动脉瓣置换手术,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双瓣置换手术,同时8例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3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手术,1例升主动开成形术。置换生物瓣膜者51例,置换机械瓣膜者9例。CABG平均搭桥(2.13±0.75)根,搭桥材料为左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结果:全组早期死亡9例(15%),1例死于术后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死于术后心衰。早期生存51例(85%),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2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心包填塞,3例肺部感染,1例心房扑动后发生室颤,3例二次开胸止血。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门诊随访49例,随访时间1~60个月,心功能I级2例、Ⅱ级29例、Ⅲ级18例、Ⅳ级0例(NYHA分级)。结论:对老年患者行冠脉搭桥+瓣膜置换手术,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碧琰 《蛇志》2003,15(4):44-45
随着人口老龄化 ,手术治疗的老年人 (本文指60岁以上 )不仅病例数不断增加 ,而且年龄也日益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机体组织形态和脏器功能也不断发生退行性变化 ,病患增多 ,因此 ,麻醉意外相对较高。本文就我院老年手术麻醉护理成功的经验 ,对患者在麻醉前、中、后采取的护理对策作简要的阐述。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从 1 997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共469例 ,占同期手术人数 1 0 %左右。其中男 336例 ,女 1 33例 ;60~ 69岁 1 81例 ,70~ 79岁 1 76例 ,80~ 83岁 1 1 8例 ;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1 2 5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 1 4 2例…  相似文献   

5.
邱丹 《蛇志》2016,(3):358-35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择期行中高危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PCE)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中高危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574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6例(18.4%)患者发生PCE,其中88例发生在术后3天内(83.0%),18例发生在术后3天后(17.0%)。结论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危险评分及危险分层能较好进行老年患者中高危非心脏手术PCE的危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小型猪围手术期冠状动脉NO含量和选择素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急、慢性疾病,有时需要急症或择期行手术治疗。整个围手术期是一个应激过程,应激可使某些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冠脉循环受损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术中心肌缺血与术后心肌梗塞明显相关,因此冠心病心肌缺血围手术期心内科保健是当代冠心病治疗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本实验采用开胸和部分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75%以上的管腔狭窄,复制成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7天后再行胃大部切除术。观察手术对缺血  相似文献   

7.
黄创 《蛇志》2011,23(4):361-362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TR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经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年龄70岁以上)50例,与同期住院年龄70岁以上经股动脉行PCI治疗的52患者进行观察比较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结果桡动脉组(观察组)50例中,对其中62支病变血管进行TRI,TRI成功率为97.2%;股动脉组(对照组)52例,对其种63支病变血管进行PCI,成功率为97.5%。观察组无桡动脉闭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PCI治疗中,经桡动脉穿刺途径与经股动脉穿刺途径相比,两者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治疗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较股动脉路径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不受限制,术后护理工作量小,尤其适合较为肥胖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296例,统计其术后谵妄发生率,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谵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0.47%。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年龄、脑卒中病史、术中低氧血症、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术前焦虑、苏醒时间、慢阻肺病史、术中低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120 min、术前Hb<100 g/L、有慢阻肺病史、手术部位为颈椎、有术前焦虑、苏醒时间≥60 min、有术中低氧血症是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且受手术时间、年龄、术前Hb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此类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老年胆石症的临床特征,总结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35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胆石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34例(A组),经腹胆囊切除术172例(B组),根据是否行胆总管探查分为术中未行胆总管探查58例(B1组),术中行胆总管探查114例(B2组),经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51例(C组).针对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胆石症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多以腹痛为主,但疼痛不剧烈,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的辅助.C组手术时间较长,与A组、B1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住院时间相较A、B1、B2组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B2组(P<0.05),C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B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A、B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石症诊断需要影像学检查支持,应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于不同的人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手术治疗可使高龄胆石症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63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的变化.结果:①非手术组与手术组间治愈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②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间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延期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P<0.05).③经过治疗,早期与延期手术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早期手术组下降幅度大于延期手术组(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SAP的治疗效果,同时手术治疗中应尽量避免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4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4.5%(12/534),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80~91岁,平均年龄83.7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分支多处狭窄,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例,采用欧洲心脏病风险评分,4-6分16例,6-8分6例,8分以上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OPCAB,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20例.同期3例行左室室壁瘤折叠术.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搭桥1-4支/人,共58支,平均每人2.4支.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共4例,占16.7%,其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一过性意识障碍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48月,平均28.4月.随访期内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大面积脑梗死.其余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缓解,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为Ⅰ-Ⅱ级.平均住院11d.结论:采用OPCAB治疗80岁以上冠心痛患者,手术安全,疗效确切.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选择主要血管再血管化及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龄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要点及处理。方法:对64例6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就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结果:64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04.6±56.2(25—332)分钟,主动脉阻断51.5±128(13~128)分钟。自动复跳14例(14/56,25%),电激一次36例(36/56,64.3%)。两例进行左心转流,时间分别为136和65分钟,均存活。64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全心衰竭,死亡率为1.6%。结论: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应注意保护肺、肾等脏器功能的同时,尤要加强心肌保护,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49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预后。结果:49例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6例,Ⅴ级15例,其中14例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2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6月,根据ADL量表评价预后(ADL≥60分为预后良好):内科保守治疗者仅3例预后良好,手术及栓塞术者17例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而言,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导致的脑损伤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通过手术或栓塞术积极治疗破裂动脉瘤是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91例老年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9例和开腹组52例,术后随访3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请况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开腹组的21.1%(P0.05);腹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与开腹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当,且安全、微创,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或无心梗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按照有无心梗史分为心梗史组(n=63)和无心梗史组(n=65)。监测麻醉前15min、术中、术后30min ECG,统计sT-T改变和各型心律失常,记录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结果:术中心梗史组ST-T改变发生率、sT段抬高的最大幅度、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房颤和室内传导阻滞(完左、完右)的发生率均高于无心梗史组(P〈0.05,P〈0.01);术后ST-T改变发生率、ST段压低最大幅度、ST段抬高的最大幅度以及心梗发生率均大于无心梗史组(P〈0.05,P〈0.01);且术后4~7d心梗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有心梗病史是老年冠心病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7例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及语言陈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h、3h、6h及12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麻醉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对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墨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5例,将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将其中出现心血管事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列为观察组,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列为对照组,分析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所出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异常、吸烟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上长和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方面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在6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异常以及LDL-C上长,而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可以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更好地提供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以适应现代快速康复的要求。方法:组建营养支持小组团队,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对2015年6—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住院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个体化目标营养管理,实施术前营养评估、个体营养目标方案的制定、实施及评价等措施。结果:对290例患者实施营养评估,其中151例(52.07%)病人都不同程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其中老年人比例为97.84%;对所有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均进行不同方案的营养支持,最终完成营养支持的患者数量为142例,完成率为94.04%;并发症发生率由上半年的15.91%下降为2.82%;平均住院时间由上半年的10.86±0.67下降为6.07±0.76;患者出院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由上半年的86.36%上升为97.18%。结论:现阶段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日益盛行,骨科有必要组建营养支持小组,针对比例较高的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目标营养管理,即目的性较强且有效结合个体化实施的营养管理模式,这对于提升营养管理效果,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治老年吸入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组(47例)和无吸入性肺炎组(73例)。分析吸入性肺炎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构成比;单因素分析吸入性肺炎的可能相关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7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67.7%)、革兰阳性菌20株(20.8%)、真菌11株(1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咳嗽反射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饮食、低白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口腔疾病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咳嗽反射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饮食、低白蛋白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均是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70岁、存在咳嗽反射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饮食以及合并低白蛋白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40例应用IABP治疗的危重症CABG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术前安置IABP 19例,术中安置IABP 10例,术后安置IABP11例。平均IABP辅助时间98.6±48.2小时。32例患者治愈出院,死亡8例,死亡率20.0%。术前安置者死亡率为21.1%,若除外机械并发症原因则死亡率为10.5%;术中安置者死亡率为20.0%;术后安置者死亡率为18.2%。5例出现血小板减少症;1例出现肠系膜动脉栓塞。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积极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危重症CABG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