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及产业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双孢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永昌县、凉州区、天祝县及山丹县等地,在步入“十二五”后呈现出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双孢蘑菇生产在河西走廊主要以日光温室秋季畦栽和半地下式简易菇棚夏季反季节栽培模式为主。就河西走廊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该地区双孢蘑菇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双孢蘑菇是世界上商业化栽培规模最大,普及地区最广,生产量最多的食用菌。广西玉林地区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利用本地大面积的荔枝树林地及其优良环境条件,集成创新双孢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机械化架料同步进出菇棚、泉水自动喷雾、数字化调控、荔枝林地拱棚栽培等技术,总结出双孢蘑菇荔枝林地拱棚数字化调控高效栽培技术。现将该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场地选择要求周边环境卫生,2km内不得有"工业三废"  相似文献   

3.
富邦双孢蘑菇周年化栽培模式的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根 《食药用菌》2013,(6):332-336
富邦双孢蘑菇周年化栽培模式是以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周年化高效出菇棚"为基础,由公司帮助农民建设周年化菇棚,公司为农民提供优质菌种、栽培管理技术、回收蘑菇等一系列服务。将公司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与农户自主经营责任心强、管理方便灵活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开创一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双孢蘑菇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菇农栽垮双孢蘑菇工艺繁多,现在国内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工艺与国外现代化的栽培蘑菇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尽管不全部适合于我国国情,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数百年来发展蘑菇生产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是提高我国蘑菇生产水平的必经之路。设施化栽培是营造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它的生长发育达到理想化的状态,笔者在设施化栽培双孢蘑菇的过程中具体操作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传统的栽培方式是床栽、箱栽和露地栽培。笔者用塑料袋培植蘑菇,经过两年的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具体方法介绍于后。(一)原料处理与配制采用发酵料或非发酵料栽培均可。发酵料的制备与常规法相同。非发酵料袋栽可采用以下三个配方:①干牛粪50%,干稻草50%,  相似文献   

6.
六盘山区大规模种植双孢蘑菇起步于2000年。2001年以来,我们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全国市场行情,对双孢蘑菇在六盘山区栽培的最佳季节进行了严格细致地试验研究,得出了“秋季建棚、冬季备料、2月堆料、3月养菌、4月覆土、5月出菇、9月结束”的最佳生产季节模式,通过多年大规模的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模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双孢蘑菇的现有栽培模式,包括床架式栽培、厢式栽培和块包式栽培等。提出块包式栽培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以山东莘县富邦菌业有限公司带领当地及周边数千户农民块包式种植双孢蘑菇为例,分析这一模式特点:对菇床、床架要求低,适应性广;集中提供隧道式发酵料使蘑菇优质高产,降低农户种菇难度,提高种菇积极性;周年化出菇棚可一年四季出菇,增加年生产利润等。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高架立体栽培在我国南方是广为采用的种植模式,与北方普遍采用的地沟拱棚和日光型塑料大棚相比,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采用立体栽培,充分利用棚内空间,便于环境调控;二是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使原料充分分解,病虫害少,产量高[1].……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大棚地栽”,顾名思义,就是在利用空闲大棚搭阴棚,直接在地床上栽培双孢蘑菇。该项技术是一项投资省、操作简便、栽培管理方便、周期短、效益高、实用性强的蘑菇栽培技术。浙江省菇房床架栽培110m。面积用干料2500-3500kg,收鲜菇800—1000kg,生物转化率为25%-30%;而大棚地栽110m。投料1350-1500kg,通常可收500-700kg鲜菇,生物转化率为37.1%-46%,高的可达50%。  相似文献   

10.
猪粪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规模化养猪场的废弃物——猪粪渣经固液分离技术处理后按照不同用量配方采用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猪粪渣替代牛粪栽培双孢蘑菇时,随着猪粪渣替换量的增加产量降低,当替换量为25%时产量略有提高;采用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模式发酵总时间18~20 d,比常规模式缩短25%。猪粪渣栽培双孢蘑菇,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实现猪粪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高产高效配套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杰 《食用菌》2000,22(4):33-34
双孢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我们从1997年开始试验研究,已总结出一套双孢蘑菇高产高效配套新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报道如下:1栽培季节选择 我县地处豫东平原,秋季气温下降快,霜期长,冬季气温低。根据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是15~17℃,培养料堆料发酵应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栽培播种应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比较适宜。2菇棚建造 根据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需要,结合豫东气候特点,一般选用冬暖式大棚和蔬菜改造棚,如果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蘑菇生长发育和便于推广新技术,采用二次发酵技术和冬暖…  相似文献   

12.
周秦福  陈先西 《食用菌》2010,32(4):55-56
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产销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福建省双孢蘑菇的栽培面积、产量及出口量居全国首位。随着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逐步提高,以稻草作原料的传统栽培双孢蘑菇远远满足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此我市在省科技厅星火办和省农林大学菌草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07年开展了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示范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初步探索,菌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具有无污染、品质优、产量高,出菇早等优点,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水稻种植区栽培,利用种植西瓜大棚采用草帘复盖阳畦的栽培模式栽培双孢蘑菇。采用麦草及稻草混合堆料,设置简易地沟加薄膜进行室外二次发酵,采用国内高产蘑菇品种2796,使用自制新型除氨杀菌剂代替毒性及残留量高的甲醛,生产无公害菌类蔬菜。摸索出了一套西瓜塑料大棚露地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双孢菇,属草腐菌,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1])。2016-2017年我国生产双孢蘑菇鲜菇335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全国双孢蘑菇栽  相似文献   

15.
北方双孢蘑菇地床式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孢蘑菇栽培近几年在北方有了较快发展 ,因为北方的桔秆作物和畜禽粪资源丰富 ,如果有效的利用 ,发展蘑菇生产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它具有工艺简单 ,成本低 ,见效快 ,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本文将近几年在日光暖棚采用地床方法栽培双孢蘑菇技术介绍如下 :1 季节选择 双孢蘑菇属  相似文献   

16.
大田中型拱棚是指介于小拱棚与大棚之间的一类拱棚 ,这种拱棚是笔者在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和广大菇农共同探索出的一种搭建容易、投资小、管理方便的栽培模式 ,近几年在河南省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 场地选择 场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取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的地方 ,一般农户应选择 1,0 0 0 m2以下的场地 ,规模化生产6,666~ 2 0 ,0 0 0 m2 ,但连片种植时规模可适当扩大。2 拱棚的建造 一个拱棚长 16m、宽 2 .5 m,综合投资 160元左右 ,667m2 拱棚投资需 1,60 0~ 2 ,0 0 0元。建棚之前先将土地平整 ,按东西走向规划好位置…  相似文献   

17.
高法暖 《食用菌》1997,19(6):25-26
北方地区,冬季栽培双孢蘑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既保证出菇房的温度在7~22℃,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曝晒,以满足双孢蘑菇的正常生长.1995~1997年我们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建菇棚 与北方普遍使用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在顶部和后墙留通气孔,孔距2m,顶孔和墙  相似文献   

18.
葛珍 《食用菌》2013,(6):39-41
祁连山北麓气候冷凉,利用半地下式菇棚适合发展双孢蘑菇生产,然而,在实践之初难免出现一些栽培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生产实践,从菇棚建造、管理技术到栽培模式多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利群 《食用菌》2012,34(5):38-39
双孢蘑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高温反季节栽培食用菌在北疆有多种模式,双孢蘑菇的生产也常借用这些生产模式,不同的反季节栽培模式都有其优缺点.通过调查与实践发现,高海拔、高纬度及机械制冷都存在高投入、高风险的问题,而利用遮阳网加喷雾的简易降温措施,在北疆反季节栽培双孢蘑菇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做到了投入低、效益高,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生产中普遍存在栽培设施随意性大、专业化水平低、栽培技术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保障双孢蘑菇质量安全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从栽培模式选择、栽培基质选择、菌株选用、栽培季节、培养基质、GAP栽培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双孢蘑菇GAP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