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钟良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44-1445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胃腺癌中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6例胃腺癌中P-gP和GST-π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86例胃腺癌中P-gP和GST-π表达的阳性标记与胃腺癌临床化疗的相关性。结论P-gP和GST-π联合表达与胃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P-gP和GST-π对胃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检查手术切除的大脑癌中ER、PR表达状况.以正常大脑组织作对照,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大脑癌中ER阳性率为61%.PR阳性率为62%.两明显相关.但与性别无关。ER、PR共同表达50例.在单纯腺癌中48例.粘液癌中2例.其差异有显意义。结论:大肠癌具有性激素依赖性.单纯腺癌中ER、PR表达明显,提示单纯腺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伽玛刀治疗68例肺部原发恶性肿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伽玛刀疗效的评价与评价方法选择。材料与方法收集68例可以准确测量肿块直径的肺内肿块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68例肺癌中,鳞癌32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18例,大细胞癌6例;两肺共有病灶81个,肿块直径大小为0.8~13.5cm。结果68例中,完全缓解率(CR)14例占20.6%;部分缓解率(PR)43例占63.2%;无变化(NC)3例占4.4%;进展(PD)8例占11.8%;CR PR占83.8%。其中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CR PR均大干80%,大细胞癌CR PR为50%。结论伽玛刀治疗对肺癌病灶的控制有显著的效果,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的伽玛刀治疗效果相似,大细胞癌的放疗效果稍差。影像手段评价肿瘤有一定的局限性,PET将成为最佳的影像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祖星  叶倩婕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58-135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内镜特征。方法对经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10例进展期胃癌的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镜下BorrmannⅠ型19例、Ⅱ型18例、Ⅲ型70例、Ⅳ型3例。癌灶位于胃底贲门部21例(19.1%),胃体部40例(36.4%),胃角部13例(11.8%),胃窦部36例(32.7%)。病理检查腺癌92例,乳头状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5例,粘液腺癌11例。结论进展期胃癌内镜下以溃疡浸润型(130rrmann Ⅲ型)最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癌肿多位于胃体、胃窦和贲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57^kip2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蛋白)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57^kip2和Rb蛋白在37例大肠癌和26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40.5%,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69.2%(x^2=5.039,P&;lt;0.05),并与大肠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x^2=8.914,x^2=4.416.P&;lt;0.05);Rb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腺癌组织中为51.4%。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76.9%(x^20=4.234,P&;lt;0.05),并与大肠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x^2=14.596,P&;lt;0.05),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gt;0.05);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组Rb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p57^kip2蛋白阴性表达组。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369,P&;lt;0.05)。结论:p57^kip2和(或)Rb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57^kip2和Rb蛋白在大肠癌细胞周期调控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肺腺癌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提供辅助手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immunosor-bantassay,ELLSA)法检测60例肺腺癌患者,20例健康人和20例肺良性病变血清中VEG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正常健康人与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肺腺癌的分期、分级和淋巴结转移而显著增高(P〈0.01),且与血清VEGF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的增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行为有关,可作为临床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富源等地肺癌21例,其他对照地区肺癌24例,共计45例手术切除标本作了电镜观察,发现女性肺癌腺癌多见,男性肺癌腺癌也较多见;腺癌中一般腺癌占73.80%,细支气管肺泡癌占26.20%,与日本重松信昭等统计的一般腺癌占29.20%,细支气管肺泡癌占71.00%相反;并对富源肺癌病因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及食管腺癌较少见,国内大宗病例报告不多,随着内窥镜检查的普及应用,对上述两种疾患的病情演变过程及诊断治疗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院近5年共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876例,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870例,食管腺癌6例;手术治疗BE伴高度异型增生、溃疡3例,现就BE及食管腺癌的诊断治疗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胆囊良恶性病变 bcl-2 和 P_(16)蛋白产物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4例胆囊粘膜异型增生和38例胆囊腺癌中bcl-2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胆囊粘膜中bcl-2和P16均未见表达,而胆囊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及胆囊腺癌阳性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加(P<0.01),bcl-2和P16蛋白的阳性率也随着异型增生程度增加而增高。P16表达与胆囊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果表明,bcl-2蛋白表达对胆囊腺癌的增殖有一定意义,P16在胆囊粘膜癌变和胆囊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47例胃癌患者全身骨显像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胃癌患者与骨全身显像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4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常规全身骨显像,其结果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对照。结果 Ⅰ~Ⅱ期患者骨转移发生率0例(0%),Ⅲ期患者5例(6.85%),Ⅳ期患者68例(93.15%),总转移率为49.7%。其中管状腺癌骨转移发生率(1/3),乳头状腺癌(2/4),低分化腺癌(46/104),粘液癌(21/30),印戒细胞癌(2/3),未分化癌(3/3)。多发转移(3处以上)46例,少发转移(2~3处)23例,单发转移4例。结论 Ⅲ~Ⅳ期胃癌患者应实施常规骨显像,以免漏诊骨转移。  相似文献   

11.
FasL诱导caspase-3表达与肺癌细胞凋亡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FasL基因转染的肺腺癌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在FasL基因转染的A-549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肺腺癌细胞凋亡以及caspase-3活性。结果 caspase-3在A-549母系细胞中低水平表达,转基因后的A-549/FasL细胞的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显升高(P<0.01)。同时肺癌细胞凋亡率升高(44.08% vs 18.15%,P<0.01),凋亡率与caspase-3的活性呈明显正相关关系(γ-0.647,P<0.01)。结论caspase-3在肺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FasL基因转染的肺腺癌细胞的凋亡与caspase-3的活性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58例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大肠癌患者60岁以上多见(占70.7%),临床症状以血便为主(发生率56.9%)。肿瘤部位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类型:腺癌20例,管状腺癌14例,乳头状腺癌8例,管状乳头状腺癌10例,息肉恶变6例。结论:对可疑病人进行结肠镜检查可大大提高早期诊断率,不能忽视青年大肠癌的发生,镜检中发现息肉并及时摘除,可减少癌变机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21-26
目的探讨HIF-1α、VEGF、MVD(用抗CD34抗体标记)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手术切除标本或活检组织中HIF-1α、VEGF、MVD的表达情况,其中38例大肠腺癌组织、22例大肠腺瘤组织、29例正常大肠组织。结果 HIF-1α、VEGF在大肠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7%、65.8%,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正常大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组织中MVD值分别是(52.36±9.66)、(30.23±5.22)、(21.37±4.755),MVD值在腺癌中明显高于腺瘤及正常肠组织(P0.05)。28例HIF-1α呈阳性表达的大肠腺癌组织MVD值为(53.22±10.15);呈阴性表达的10例中MVD值为(42.75±10.47),呈正相关关系(rs=0.392,P0.05)。VEGF呈阳性表达的25例大肠腺癌组织MVD值为(54.54±9.60);呈阴性表达的10例中MVD值为(42.63±9.80),呈正相关关系(rs=0.491,P0.05)。结论在大肠腺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提示HIF-1α和VEGF可能参与大肠腺癌的发展。MVD值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提示大肠腺癌中血管生成较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丰富;MVD值是衡量大肠腺癌发展、浸润及转移的重要指标。HIF-1α、VEGF的表达与MVD值在大肠腺癌组织中均呈正相关,提示HIF-1α、VEGF可能与大癌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周围型小肺癌的高分辨CT征象,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2例经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其中细支气管肺泡癌14例,腺癌8例,鳞癌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4例,同时对照分析26例良性肺孤立性结节。结果 周围型小肺癌中,分叶、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柬征、空泡及空气支气管征为基本征象,出现率分别为87.5%(28/32)、84.4%927/32)、68.8%(22/32)、53.1%(17/32)、43.8%(14/32)。但上述5种基本征象没有一种为周围型小肺癌所特有。结论 深分叶,短细毛刺,典型胸膜凹陷和空泡、空气支气管征为周围型小肺癌较具特异性的CT征象,HRCT能清楚显示周围型小肺癌的形态边缘特征和内在结构,能为周围型小肺癌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肺癌脑转移4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400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最高(41.3%)。单发脑转移121例(30.2%),多发脑转移279例(69.8%)。脑转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运动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肺部原发灶未治疗组平均3.1个月出现脑转移,治疗组平均7.4个月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或r—刀治疗辅以化疗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及1年、2年生存率较高。结论 肺腺癌最易发生脑转移,要重视肺癌脑转移的不典型起病方式,肺部原发灶的治疗可以延缓脑转移的出现,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或脑r—刀辅以化疗放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对1993年5月至1995年5月间住院病人中54倒晚期肺癌,用EP方案(顾铂加鬼臼乙叉甙)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54例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年龄34~68岁,平均52.4岁;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腺癌31倒,鳞癌19倒,小细胞癌4倒;按TNM分期:Ⅲ期35例,Ⅳ期19例,KS评分平均50分。1.2EP方案鬼臼乙叉甙(VP-16)100rag,静脉滴注,第1、2、3天;顺铂(DDP)40rag,静脉滴注,第1、2、3天。21天为一周期,一般用2—6个周期,平均4.5个周期。2结果2.I疗效评定按孙燕等建议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进展(P)。治疗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17.
癌胚抗原和凝集素受体在胆囊病变中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志向  汪国先 《江苏医药》1995,21(11):735-736
用癌胚抗原(CEA)和4种凝集素(RCA、UEA、PNA、PHA)对48例睑囊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CEA在胆囊的正常、增生、异常增生和癌上皮中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呈递增趋势。4种凝集素受体则在胆囊化生上皮中呈不同程度阳性反应。结果表明,CEA可作为检测胆囊癌的较敏感的标志物,4种凝集素对识别癌前病变和胆囊癌功能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两者在病理分化以及超高分辨率CT扫描鉴别下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00例为分析资料,均已采取病理组织学进行检查确认类型,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患者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超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对其所得图像各方面诸如形状、密度、边缘方面差异,对两种肺腺癌病灶直径以及CT值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病理显示两种肺腺癌在病理分化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病灶在边界的清晰程度以及边缘规则程度方面高于微浸润腺癌患者,病灶密度(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方面存在差异(P<0.05)。肺原位腺癌患者病灶直径小于微浸润腺癌,病灶平均CT值高于微浸润腺癌(P<0.05)。两种肺腺癌患者在病灶内情况(肺静脉异常、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两种肺腺癌类型在病理分化程度方面并无显著区别,应用超高分辨率CT扫描成像对于鉴别两种类型肺腺癌有积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北京伟力公司产WLWGX-888血液净化仪对1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22次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好转率为43.8%,明显高于对照组(25.7%),治疗后胆红素、ALT、AS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脂酶(CHE)、胆固醇(CHOL)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治疗组16例患者中好转7例(43.8%),死亡、自动出院9例;对照组35例中好转9例(25.7%),自动出院、死亡26例。结论 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安全的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术的必要性和术后的效果。方法 自1995年5月-2002年7月,对27例肺癌病人进行根治性手术中,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除,其中病理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21例(78%)。根据肺癌分期进行化疗。结果 27例手术病人,中心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9例;鳞状细胞癌14例,腺癌8例,小细胞癌5例。清除淋巴结116组.阳性64组(占56.9%)。结论 根治性肺癌手术对于病人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指导对病人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