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5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对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内试验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吸入组中螨、屋尘、野苋菜花、秋季花粉、蟑螂、蜜蜂、蚕蛹等均有较高的阳性率,食物组中虾、尤墨鱼、蟹、芝蔴、冬菇、芝麻、黄豆亦有较高的阳性率.结论:变应原检测可使慢性荨麻疹患者明确过敏原,并为临床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主要过敏原的种类,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SM-3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对5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组与食入组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在58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有523例的血清总IgE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89.86%;吸入组变应原中粉尘螨33.68%(196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花粉26.29%(153例);食入组变应原中海鲜28.01%(163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鸡蛋22.68%(132例)。结论:粉尘螨、海鲜等是诱发深圳地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过敏原,对患者的预防和脱敏治疗应主要针对这几种过敏原展开。  相似文献   

3.
慢性荨麻疹370例体外变应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变应原检测结果的关系及体外抽血检测过敏性疾病的意义。方法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对患者血清中特应性变应原进行定量检测,系统分析3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检测资料。结果吸入组由高到底依次为粉尘螨、室内尘、猫毛、狗毛、蟑螂、树花粉、律草、豚草、霉菌、蒿草,食物组依次为淡水鱼、螃蟹、花生、海鱼、鸡蛋白、牛奶、黄豆、海虾、牛肉、羊肉,检测阳性率为82.16%(304/370)。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外过敏源检测安全可靠,结果准确,能够指导特异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816例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常见过敏原的可能致病情况.方法 用标准变应原液在前臂屈侧皮肤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分别用0.1%组胺和0.9%氯化钠液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尘螨(屋尘螨+粉尘螨)的阳性率最高,达50.0%~78.6%,其次为动物毛,达7.1%~21.4%,霉菌的阳性率也较高,达7.1%~14.3%,并且这3种变应原在3种疾病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特异性皮炎的阳性率最高.食物组过敏原中虾的阳性率(6.6%~14.3%)最高,但在3种疾病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枪鱼在慢性荨麻疹中的阳性率(9.5%)较高,鸡蛋、牛奶、芹菜在特异性皮炎中的阳性率(7.1%~14.3%)较高,这4种变应原在3种疾病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组过敏原是慢性过敏性皮肤病的常见过敏原,尘螨为首要过敏原,以特异性皮炎的阳性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地区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及脱敏治疗效果。方法对960例患者进行吸入物变应原及食物变应原皮试,并对二者均阳性者620例进行特异性(免疫)脱敏治疗。结果吸入组变应原中,阳性率高的依次为屋尘、花粉、尘螨等;食物变应原中,阳性率高的依次为牛羊肉、海鱼、芒果等;脱敏治疗有效率为76.3%。结论病历明确,治疗得当,特异性脱敏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慢性荨麻疹血清屋尘螨、蟑螂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国内外报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吸入过敏原有关[1].皮内试验报告显示尘螨和蟑螂在慢性荨麻疹中有较高的皮试阳性率[2].为进一步了解螨及蟑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致敏情况,我们采用PharmaciaCAP变应原检测系统对5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IgE(SIgE)测定,并同时进行皮内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 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礸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内皮肤试验及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在过敏原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皮内试验法及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4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慢性荨麻疹吸入组过敏原以螨虫、屋尘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海鱼、虾蟹贝类为主,两者存在一定的相符性。但皮内试验各种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P〈0.01)。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但两者各有优缺点,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见变应原的致病状况,为其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 Allergopharma标准变应原液在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同时应用0.1%组胺和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判断结果得出的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2检验和t检验.结果:1 232例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等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中,结果变应原阳性率为81.3%;尘螨(屋尘螨+粉尘螨) 阳性率(57.0%)明显高于其它变应原,其次阳性率较高的有虾(18.1%),其余阳性率〉10%的有松属、禾本科花粉、霉菌、杂草.儿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程度明显高于食物组变应原(P〈0.01).结论:吸入组变应原是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见变应原,尘螨为首要变应原,其儿童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反应的强度明显强于成人组(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德州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常见过敏原的种类,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定量测定德州地区24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总lgE抗体及20种血清过敏原特异性lgE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阳性者达64.08%;阳性病例中吸入组阳性率的前2位是粉尘螨、屋尘螨;食物组中对鸡蛋过敏者最多。结论 该地区过敏原分布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筛查过敏原对该地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云南地区湿疹患者主要的食物和吸入物过敏原。方法采用变应原皮内试验方法检测湿疹患者过敏原。结果488例湿疹患者吸入组变应原中以尘螨(72.5%)、屋尘(64.3%)阳性率最高;云南地区特有的变应原旱冬瓜花,其阳性率为33.2%;而食物组变应原以淡水鱼(72.7%)、海鱼(69.5%)阳性率最高。结论云南地区引起湿疹的主要变应原吸入组为尘螨、屋尘、蟑螂;食物组为淡水鱼、海鱼、虾,各主要变应原与湿疹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甘利欣治疗多种皮肤病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各种变应原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皮内试验 (皮试 ),可判断受试者对何种变应原过敏。我们于 1995年 7月 1日~ 2000年 6月 30日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吸入性变应原皮试及脱敏治疗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我院儿科及皮肤科门诊。其中男性 26例,女性 24例;年龄 5~ 56岁,平均 22岁;病程 3~ 15年,平均 5年。皮内试验:将吸入变应原 A组 (包括室内尘土、多价昆虫、多价霉菌 1、蒿属花粉、春季花粉 1、豚草花粉、春季花粉 2、尘蟥、多价霉菌 2、夏秋花粉及吸入变应原 B组 (包括棉絮、蚕丝、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了解西宁地区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55例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主要过敏原食物组:蛋白/蛋黄、海虾/海蟹、大豆/花生、鱼,阳性率分别为34.5%、32.7%、32.7%、25.5%;吸入组:尘螨/粉螨、室内尘土、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榆树/柳树/杨树/松树,阳性率分别为40%、34.5%、30.9%、30.9%。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变应原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克服了皮内试验在患者发作期需要停药,减轻了患者针刺痛苦,为荨麻疹患者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慢性荨麻疹450例变态反应检测及脱敏治疗观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脱敏治疗效果。方法 对 45 0例患者进行吸入物变应原及食物变应原皮试 ,并对二者均阳性者 3 86例进行特异性 (免疫 )脱敏治疗。结果 吸入物变应原中 ,阳性率高的依次为夏秋花粉、多价霉菌Ⅱ、室内尘土等 ;食物变应原中 ,阳性率高的依次为海鱼、虾、小麦、白菜等 ;脱敏治疗有效率为 68.91%。结论 病因明确 ,治疗得当 ,特异性脱敏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及分析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过敏原(s Ig E)及总Ig E水平。方法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 100过敏原分析仪对新疆地区118例变应性皮肤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血清特异过敏原及总Ig 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18例变应性皮肤病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血清多价过敏原均以食物组过敏原(fx5、fx2、fx7)和吸入组过敏原(p Had、hx2)阳性率较高,维吾尔族患者食入组过敏原(fx5)阳性率明显高于汉族,汉族患者吸入组过敏原(hx2)阳性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血清总Ig E阳性率为78.9%,以荨麻疹和异位性皮炎最高,阳性率分别为93.4%和85.7%。变应原特异性Ig E阳性率略高于总Ig E阳性率。结论对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实验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合理寻找过敏原并对其进行预防、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变应原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皮肤点刺试验对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27种变应原的检测。结果: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检测阳性率达83.8%。屋尘螨、粉尘螨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变应原,各占58.10%、59.70%:其次是虾、杂草、松属、谷类和花粉(禾本科),分别占25.8%、23.4%、22.60%、17.70%和16.9%。其中对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9例(7.26%),对两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8例(6.45%),对三种及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为65例(52.4%)。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点刺试验有较高的变应原检出率,能为疾病的预防和进一步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荨麻疹     
960722 1450例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检查/姜日花…//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5).-288~289 1287例吸入组皮试中694例一种以上抗原皮试呈阳性反应,其中尘、螨、多价霉菌、花粉检查阳性结果分别为60.37%、54.90%、48.56%、45.53%。其次阳性率较高的为枕垫料、其它垫料和棉絮,对吸入组阴性和自觉发病与食物有关的162例进行食物组皮试,75例一种以上抗原皮试呈阳性反应,其中虾、鱼、芝麻、羊  相似文献   

18.
荨麻疹     
20052395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血清中P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检测,20052396 Th1、Th2失衡与慢性荨麻疹(综述),20052397 荨麻疹过敏原筛选及特异性治疗,20052398 酶免疫分析法体外检测过敏原在荨麻疹病因筛查中的价值,20052399 急性荨麻疹伴心电图异常与变应原检测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慢性荨麻疹患者特异性IgE检测及过敏原筛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广州地区慢性荨麻疹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采用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进行检测,并对过敏原的种类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在食物组中主要对螃蟹、虾(66.88%)和鳕鱼、带鱼、金枪鱼(62.42%)过敏,在吸入组中主要对尘螨、粉螨(64.97%)和点青霉、交链孢霉(62.42%)过敏,慢性荨麻疹患者对3种(36.94%)或4种(26.75%)过敏原同时过敏所占的比例最高。慢性荨麻疹患者往往对多种过敏原同时过敏,过敏原类别与当地的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普宁市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次性点刺针和阿罗格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0种吸入性变应原、17种食入性过敏原、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组胺阳性对照组)对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总阳性率69.53%,其中吸入物阳性数2 134例,食入物阳性数1 894例。吸入物过敏原中,蟑螂阳性率最高,共2 100例,占66.65%;粉尘螨居第二位,共2 066例,占65.57%;第三位为屋尘螨,共1 372例,占43.54%。食入物过敏原中,金枪鱼阳性率最高,共1 793例,占56.90%;红辣椒居第二位,共903例,占28.66%。结论:本观察组3 15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以蟑螂、粉尘螨、屋尘螨多见;食入性过敏原以金枪鱼、红辣椒为主。找出病因,对临床治疗该病有较好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