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由于混凝土路面病害发展规律有其自身特点,现有预防性养护理论难以直接指导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系统分析了混凝土路面各阶段典型病害的发展演化机理,指出混凝土路面病害遵循由轻到重、由接缝料破损等非结构性病害到板块断裂的结构性破坏转变。基于此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延缓病害转化的三个关键时期的养护维修对策和实施时机的选择方法。并以湖南省益常高速公路调研数据进行各养护维修对策的费用效果比排序。说明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对策能大大提高养护效益,提高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养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志宜 《工程与建设》2010,24(4):561-563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发展规律有其自身特点,现有预防性养护理论难以直接指导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论文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各阶段典型病害的发展演化机理,指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遵循由轻到重、由接缝料破损等非结构性病害到板块断裂的结构性破坏转变。提出了延缓病害转化的三个关键时期的养护维修对策和实施时机的选择方法。以湖南省益常高速公路调研数据进行各养护维修对策的费用效果比排序。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养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卫 《科技信息》2007,(10):77-78
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断板、脱空板、接缝料脱落等,分析共产生的原因,介绍其维修养护对策,说明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光辉 《工程与建设》2010,24(1):132-134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易施工等优点,目前交通运输车辆超载现象十分突出,超载车辆给水泥混凝土路面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道路板块由压断到压碎,路面失去防水性能,雨水沿裂缝进入路面底层,再经过车辆辗压则路面完全被破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虽然预防性养护只是对轻度和中度病害进行养护,通过区别对待,采取不同养护措施,达到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表现,阐述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预防性养护机械的工作机理,进而说明了预防性养护机械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赵国书 《甘肃科技》2011,27(17):158-162,126
通过微表处技术在古永高速公路养护维修工程中的应用,对微表处技术在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微表处比热沥青薄层罩面具有更好的封层效果,更好地防止水下渗,同时可提高路面的防滑能力,可延缓和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防止路面病害进一步恶化,避免造成结构性破坏,有效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在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中则要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表现,阐述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预防性养护机械的工作机理,进而说明了预防性养护机械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表现,阐述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介绍了几种预防性养护机械的工作机理,进而说明了预防性养护机械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路面养护备受关注。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和节约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能有效改善路面技术性能,及时修复路面微小病害,防止水分侵入破坏路基,使路面整体结构始终得到保护,不致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减少铣刨、翻修次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状态,进而大大节省维修费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用较少的费用取得较好的养路效果是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所以,研究开发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实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我国公路养护维修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接缝错台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结构病害,精确预测错台演化规律对制订路面养护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国内外几种典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接缝错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模型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模型参数不断具体化和隐性化的发展趋势.对广西柳南高速公路的接缝错台发展规律的分析表明,该路段错台发生发展过早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接缝设计不当,并非面板过薄和交通量增长与预计不符所致;在接缝中设置传力杆可延缓错台的发生,并为预防性养护的有效切入提供足够的时间,便于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合理安排与顺利开展;同时,指出了应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模型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综合修正方法,旨在为国内错台模型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主要表现为疲劳破坏.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强度和路面表面的平整度,对路面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建议采用混凝土的"双向拉伸强度"作为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设计验算标准,并在施工中尽量整平路面,提高路表的平整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合理确定军用机场水泥道面预养护最佳时机,在分析现有公路路面和机场道面性能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军用机场道面破损指数与国际平整度指数之间的关系式,结合军用机场水泥道面破损指数衰变模型和破损指数 国际平整度关系式,得到了军用机场水泥道面预养护最佳时机决策模型。基于目前我军仍然主要采用三米直尺进行平整度测试的现状,在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米直尺平均间隙与国际平整度指数相关关系式,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转换。基于军用机场水泥道面性能检测数据积累较少的现状,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对我军使用环境相近的若干个水泥道面的破损状况和平整度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验证了预养护最佳时机决策模型的正确性,得出了模型的具体参数。通过对破损指数 国际平整度关系式进行二次求导寻找道面破损指数衰变最快的唯一临界值,再由破损指数衰变模型求出该值所对应的使用年限,即为最佳预养护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损害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新建公路水损害的具体预防措施和改建公路水损害的处理办法,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和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公路路面的早期损坏,进行了超载车辆的轴重及其轮胎接地面积和压力的调查.基于实际轴载的作用图式,分别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和弹性薄板理论有限元法分析了重荷载作用下,该公路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按照起决定作用的各结构层材料抗拉强度确定两种路面结构类型的极限承载能力,初步建立了分析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根本原因是过大轴载对路面结构的一次性加载破坏,而不是轴载重复作用的疲劳破坏,按现行规范设计确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沥青路面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机场水泥砼道面动载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场水泥奏道面动载系数的概率特性进行了研究,建议在计入温度应力的机场砼道面设计方法中采用由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导出的等效动载系数,并提出了效动载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
车辆超载超限,施工质量差,监理制度不严,养护不及时,设计规划的先天不足等是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一要保证施工质量。二要健全养护和管理机制,三要严格执行道路质量终身制,四要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段成强  韩旭  张月 《山西科技》2009,(4):107-108
裂缝是当前水泥砼路面损毁的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就裂缝的成因、预防、修复3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罗祺 《科技信息》2013,(7):387-387,391
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版本中提到了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置沥青缓冲封层的技术,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泥混凝土设置沥青缓冲封层的力学分析仍未完善,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静力荷载下路面力学响应情况。通过设置沥青缓冲封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对比,同时改变沥青封层厚度找出与路面力学响应的规律以及影响程度。从而得出了沥青缓冲封层对提高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依据。通过不同厚度沥青封层力学分析,再综合造价以及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将沥青封层厚度控制在3-5cm的建议,分析结果对水泥路面沥青缓冲封层的设计以及施工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水泥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新旺 《河南科学》2004,22(1):121-123
通过试验研究,在水泥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粉煤灰,选用适当的配合比,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材料的路用性能,从而能够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程造价。通过实际路面铺筑,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