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重组TNF-α(0、1、5、10、25、50、100 ng/ml)、姜黄素20 μmol/L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印迹实验检测25 ng/ml TNF-α和20 μmol/L姜黄素作用下HaCaT细胞PCNA、 Notch-1 的蛋白表达。使用Annexin-V/PI试剂盒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25 ng/ml TNF-α和20 μmol/L姜黄素作用下HaCaT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 TNF-α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aCaT细胞增殖,25 ng/ml TNF-α对HaCaT细胞的促增殖基本达到最大,20 μmol/L姜黄素有效抑制25 ng/ml TNF-α对HaCa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25 ng/ml TNF-α对HaCaT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而20 μmol/L姜黄素有效促进HaCaT细胞发生凋亡,并可激发25 ng/ml TNF-α对HaCaT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结论 姜黄素可激发TNF-α对HaCaT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同时抑制TNF-α对HaCaT细胞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促HaCaT 细胞增殖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HaCaT细胞,转染NRP-1质粒EX-O0008-M02,采用逆转录(RT)-PCR法检测转染后NRP-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RP-1蛋白质表达。将部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脂质体对照组、对照质粒组以及目的质粒组分别予以脂质体、对照质粒pReceiver-M02及目的质粒EX-O0008-M02转染,各组分别加入PBS、MEK1/2抑制剂(U0126)、VEGF或U0126联合VEGF进行处理后,噻唑蓝(MTT)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ERK1/2的磷酸化情况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采用One-way ANOVA 检验组间差异,LSD法进行多重比较和校正。结果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提示EX-O0008-M02质粒转染可有效促进HaCaT细胞NRP-1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与脂质体对照组(A570值0.63 ± 0.07)及对照质粒组(A570值0.62 ± 0.13)比较,目的质粒组HaCaT细胞增殖活性(A570值0.88 ± 0.14)明显增强,F = 8.755,P < 0.05。与对照质粒VEGF刺激组(A570值0.88 ± 0.10)比较,目的质粒VEGF刺激组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A570值1.14 ± 0.18)亦明显增强,F = 4.591,P < 0.05。与目的质粒VEGF刺激组比较,U0126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VEGF对HaCaT细胞的促增殖作用(A570值0.50 ± 0.13,F = 42.106,P < 0.01)。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提示与对照质粒转染细胞比较,目的质粒转染后VEGF对HaCaT细胞ERK1/2的促磷酸化及促PCNA表达得到明显提高,然而此作用可以被U0126有效抑制。结论 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在NRP-1蛋白介导的VEGF促HaCaT细胞增殖作用中可能发挥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神经纤毛蛋白质1; 角蛋白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糖尿病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干扰素γ(IFN?γ)刺激HaCa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熊果酸(0、0.1、1、5、10、20、40、80μmol/L)分别刺激HaCaT细胞24、48、72 h,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HaCaT细胞与200μg/L IFN?γ共培养建成炎性细胞模型,再与10和15μmol/L熊果酸共培养,以IFN?γ诱导的HaCaT炎性细胞模型为对照,探讨熊果酸的抗炎作用,RT?PCR法检测IL?6和IL?33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IL?33、p?ERK1/2和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5~20μmol/L熊果酸作用24 h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而40~80μmol/L熊果酸在各个时间点均可明显抑制HaCaT细胞增殖(P<0.05),故后续实验采用10和15μmol/L浓度。HaCaT细胞经IFN?γ刺激后,IL?33 mRNA(0.812±0.036)、IL?6 mRNA(0.947±0.091)表达量和IL?33蛋白表达(1.317±0.119)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412±0.021、0.595±0.030和0.147±0.036,均P<0.05);而IFN?γ+10μmol/L熊果酸组(分别为0.447±0.042、0.437±0.099和0.923±0.058)和IFN?γ+15μmol/L熊果酸组(分别为0.438±0.028、0.350±0.075和0.564±0.113)又较IFN?γ组(分别为0.812±0.036、0.947±0.091和1.317±0.119)显著降低(均P<0.05),且这两个熊果酸组IL?33 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15μmol/L熊果酸组IL?33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FN?γ+10μmol/L熊果酸组(P<0.05)。HaCaT细胞分别经IFN?γ刺激5、60 min后,p?ERK1/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IFN?γ+15μmol/L熊果酸5 min组和60 min组p?ERK1/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0.458±0.053、0.302±0.054)分别低于IFN?γ5 min组(0.941±0.042)和60 min组(0.509±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ERK1/2蛋白表达量不变。结论熊果酸能够降低IFN?γ刺激的HaCaT细胞IL?33的表达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UVB诱导的衰老(UVB-SIPS)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ECM)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途径的作用。方法 采用辐射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分别制备由未衰老和衰老成纤维细胞分泌的ECM包被的培养皿(分别定为PRE-ECM组、SCIP-ECM组)。以空白培养皿(NON-ECM组)为参照,在HaCaT细胞接种于培养皿后,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等指标的变化;免疫印迹法分析ERK活化水平。干预性研究ERK信号通路对上述功能的影响。结果 三组中,SCIP-ECM组可诱导最强烈的ERK1/2的活化。采用U0126抑制ERK信号活化可完全抑制衰老成纤维细胞来源的ECM的促细胞增殖效应。阻断HaCaT细胞的ERK活化,NON-ECM组、PRE-ECM组和SCIP-ECM组S + G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分别由处理前37.40%、41.34%和43.31%减少至29.41%、36.48%到39.96%。结论 UVB-SCIP成纤维细胞分泌的ECM通过刺激ERK磷酸化促进HaCa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小鼠黑素瘤B16细胞移行及其信号通路机制.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各蛋白的表达;细胞迁移试验(phagokinetic track motility)测定法观察细胞的迁移.结果:EGF可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GF处理后5 min,EGFR和ERK的磷酸化达到峰值,EGFR激酶抑制剂(PD153035)和ERK抑制剂(U0126)可阻断EGF诱导的ERK磷酸化;EGF可显著提高细胞中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s-3,AQP3)的活性,并随时间延长活性增强,24 h达到较高水平,AQP3活性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当EGF浓度为100μg/L时达到较高水平:PD153035、U0126和CuSO_4可抑制AQP3的活性以及细胞的移行.结论:在小鼠黑素瘤B16细胞中,EGF通过磷酸化EGFR,激活ERK,进而使AQP3表达上调,促进B16细胞迁移.这一通路可被EGFR激酶抑制剂、ERK和AQP3抑制剂阻断,这些涉及的信号通路可能形成潜在的治疗黑素瘤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 方法 将培养的A375细胞分为对照组、选择性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10 μmol/L、5 μmol/L)处理组和选择性NF-κB通路抑制剂BMS-345541(10 μmol/L、5 μmol/L)处理组,分别提取蛋白质和mRNA,用Western 印迹、RT-PCR观察U0126抑制ERK通路后,NF-κB P65、p-IκBα蛋白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观察BMS-345541抑制NF-κB通路后ERK1/2 、p-ERK1/2蛋白及ERK1 mRNA的表达。 结果 应用10 μmol/L、5 μmol/L U0126抑制ERK通路后,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分别为0.60 ± 0.04、0.56 ± 0.06)均较对照组(1.54 ± 0.15)减少(P < 0.01),其表达量与药物浓度无显著相关性(P > 0.01);p-IκBα蛋白的表达(0.90 ± 0.05、0.70 ± 0.02)均较对照组(0.61 ± 0.03)增加(P < 0.01),两药物浓度组之间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NF-κB P65 mRNA的表达(0.79 ± 0.05,0.75 ± 0.04)均较对照组(0.86 ± 0.05)减少(P < 0.01)。应用10 μmol/L BMS-345541抑制NF-κB通路后,ERK1/2、p-ERK1/2蛋白及ERK1 mRNA的表达(0.73 ± 0.07、0.75 ± 0.09、1.51 ± 0.02)较对照组减少(P < 0.01),BMS-345541浓度为5 μmol/L时,ERK1/2、p-ERK1/2蛋白和ERK1 mRNA的表达(0.94 ± 0.11、0.99 ± 0.04、1.62 ± 0.03)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NF-κB通路和ERK通路在黑素瘤A375细胞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龙胆草提取物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刺激后HaCaT细胞增殖和凋亡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 取0 ~ 50 g/L龙胆草提取物作用于EGF刺激后的HaCaT细胞24 h,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GFR。 结果 龙胆草提取物浓度依赖性地抑制EGF刺激后HaCaT细胞的增殖(r = -0.991,P < 0.01),促进EGF刺激后HaCaT细胞的凋亡(r = 0.996,P < 0.05)。同时,龙胆草提取物使EGF刺激后的HaCaT细胞EGFR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该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 龙胆草可能通过降低EGFR的磷酸化,阻断相关细胞内信号通路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OLO16细胞关键信号受体调控的影响。 方法 COLO16细胞分为0(对照组)、5、10、15、20、25 μmol/L番茄红素6个处理组,处理24 h后进行LDH实验确定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根据LDH分泌量确定细胞死亡水平,选取番茄红素对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信号受体表达量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关键信号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使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Tukey Multiple Comparison和Brown?Forsythe(B)检验方法。结果 5、10、15、20、25 μmol/L番茄红素处理COLO16细胞24 h后,25 μmol/L组细胞死亡率和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116,P < 0.05),选取5、10、20 μmol/L三个浓度番茄红素处理COLO16细胞24 h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 < 0.05),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而维A酸受体、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显著。5、10、20 μmol/L番茄红素处理HaCaT、HEK细胞24 h后,HaCaT细胞和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磷酸化水平和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降低COLO16细胞活力,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活化,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这种效应可能有肿瘤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对角质形成细胞(KC)表达白细胞介素(IL)-18的影响,并初步探讨ERK1/2、JNK1/2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部分HaCaT细胞分为3个组,即对照组加入0.031%二甲基亚砜的细胞培养液,TGP组分别加入6种不同浓度的TGP(0.5、2.5、12.5、62.5、125.0、312.5 mg/L),抑制剂组分别加入10μmol/L ERKl/2抑制剂PD98059和JNK1/2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2h后,再加入125 mg/LTGP.细胞继续培养48 h.实时反转录(RT)-PCR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HaCaT细胞IL-18的表达.部分HaCaT细胞分为两组,一组用125 mg/L TGP分别处理15,30,60 min,另一组分别用10μmol/L ERKl/2抑制剂PD98059和JNK1/2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后再加入125 mg/L TGP分别处理15,30,60 min.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两组HaCaT细胞ERK1/2、JNK1/2磷酸化水平.结果 TGP在低浓度(0.5、2.5 mg/L)时对HaCaT细胞IL-18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促进作用,62.5~125.0 mg/L时可抑制IL-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125 mg/L TGP抑制作用最强.TGP(125 mg/L)作用15 min后磷酸化ERKl/2蛋白表达达到高峰,表达水平为0.448±0.018,与对照组(0.204±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 min后表达水平降低至0.213±0.005,60 min后为0.217±0.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98059预处理组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为0.237±0.010,与单独125 mg/L TGP给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 mg/L TGP对JNK蛋白的磷酸化作用不明显,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P可抑制IL-18 mRNA和蛋白的表达,ERK1/2信号途径可能介导这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永生化株HaCaT细胞中IFN-γ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10-10 ~ 10-7 mol/L)预处理HaCaT细胞2 h后,用重组人IFN-γ(rhIFN-γ,500 U/mL)刺激诱导细胞,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FN-γ信号途径中IFN-γ受体α(IFN-γRα)、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表达情况。结果 10-8 mol/L及10-7 mol/L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抑制HaCaT细胞中IFN-γ诱导的IFN-γRα蛋白表达(P < 0.05,P < 0.05);10-9 mol/L及10-8 mol/L雷公藤内酯醇可明显抑制IFN-γ诱导的pJAK2蛋白表达(P < 0.05,P < 0.05)。雷公藤内酯醇对IFN-γRα表达及JAK2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37 × 10-8 mol/L和2.83 × 10-9 mol/L。10-10,10-9,10-8 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HaCaT细胞2 h后可明显上调IFN-γ诱导的SOCS1蛋白表达(P < 0.05,P < 0.01,P < 0.01),其半数有效剂量(ED50值)为3.32 × 10-11 mol/L。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分别通过抑制HaCaT细胞中IFN-γRα表达、JAK2磷酸化以及上调SOCS1表达,从不同时相的3个环节,共同抑制HaCaT细胞中STAT-1磷酸化,从而抑制IFN-γ信号所诱导的多种炎症相关基因转录。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等IFN-γ依赖性炎症性皮肤病有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维A酸ECPIRM及全反式维A酸(ATRA)对白细胞介素17(IL-17)刺激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CPIRM及ATRA与IL-17共同作用于HaCaT细胞后对其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IL-17(20 μg/L)刺激HaCaT细胞或与ECPIRM(80 μmol/L)、ATRA(5 μmol/L)共培养24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提取总RNA,分别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蛋白及IL-1β mRNA水平的变化。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法。 结果 低浓度ECPIRM可促进HaCaT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对HaCaT细胞生长出现抑制现象,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ATRA抑制HaCaT细胞生长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IL-17刺激HaCaT细胞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蛋白及IL-1β mRNA水平(20.312 ± 2.053 ng/L、4.05 ± 0.47)与对照组(11.427 ± 0.929 ng/L、1.00 ± 0.03)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CPIRM作用后IL-1β蛋白及IL-1β mRNA水平(12.470 ± 1.897 ng/L、0.82 ± 0.12)与IL-17刺激组(20.312 ± 2.053 ng/L、4.05 ± 0.47)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TRA作用后IL-1β蛋白及IL-1β mRNA水平(12.694 ± 1.478 ng/L、0.87 ± 0.16)与IL-17刺激组(20.312 ± 2.053 ng/L、4.05 ± 0.47)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ECPIRM处理组、ATRA处理组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L-17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IL-1β,ECPIRM及ATRA对其诱导的HaCaT细胞IL-1β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HaCaT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及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实验组;采用水溶性四氮唑法(WST-1)检测沙利度胺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aCaT细胞VEGF及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HaCaT细胞VEGF及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沙利度胺浓度在0.01 ~ 100 nmol/L之间时,可抑制VEGF mRNA(0.439 ~ 0.634,P < 0.01)与蛋白(0.587 ~ 0.923,P < 0.05)的表达;浓度在0.1 ~ 100 nmol/L之间时,可抑制TNF-α mRNA(0.493 ~ 0.587,P < 0.05)与蛋白(0.408 ~ 0.617,P < 0.01)的表达。结论 沙利度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减少VEGF及TNF-α表达。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沙立度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石榴苷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 方法 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安石榴苷组、UVB组、安石榴苷 + UVB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Hoechst/碘化丙锭(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测定金属基质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P38、JNK、ERK的磷酸化水平变化。 结果 MTT试验示,10 ~ 40 μmol/L安石榴苷对UVB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有较佳的预保护作用。UVB组HaCaT细胞强Hoechst和强PI双染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增多,安石榴苷 + UVB组较UVB组减少。流式细胞仪分析,UVB组凋亡细胞百分率(9.82% ± 0.11%)高于空白对照(1.24% ± 0.91%,P < 0.01),而安石榴苷(10、20、40 μmol/L) + UVB组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38% ± 0.14%、5.24% ± 0.17%、3.77% ± 0.11%)较UV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UVB组MMP1 mRNA相对表达量(12.376 ± 0.602)高于空白对照组(1.007 ± 0.147,P < 0.01),而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0.103 ± 0.006)低于空白对照组(1.006 ± 0.139,P < 0.01),安石榴苷组MMP1及TIMP1 mRNA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安石榴苷预处理的HaCaT细胞经30 mJ/cm2 UVB照射后MM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UVB组降低(均P < 0.01),而TIMP1 mRNA较UVB组升高(均P < 0.01)。Western印迹示,经UVB照射后,HaCaT细胞p-ERK、p-JNK及p-p38表达升高(均P < 0.01)。安石榴苷组HaCaT细胞p-ERK、p-JNK及p-p38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 > 0.05),而安石榴苷 + UVB组有不同程度下降(均P < 0.01)。 结论 安石榴苷对UVB引起HaCaT细胞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本维莫德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皮肤屏障蛋白合成以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蛋白1(STAT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aCaT细胞,采用0.1 ~ 1 000 μmol/L本维莫德处理24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部分HaCaT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仅加入DMEM培养基,刺激剂组加入1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本维莫德组加入10 μg/L TNF-α和IFN-γ以及终浓度为1 ~ 10或1 ~ 100 μmol/L本维莫德,AhR拮抗剂组加入10 μg/L TNF-α和IFN-γ、10或100 μmol/L本维莫德以及10 nmol/L StemRegenin1(SR1),处理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IL-10、IL-22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的水平,RT-PCR检测HaCaT细胞芳香烃受体(AhR)、细胞色素P450 1A(CYP1A1)、聚丝蛋白、内披蛋白、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TARC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聚丝蛋白、内披蛋白、TSLP和STAT1及磷酸化STAT1(p-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本维莫德对HaCaT细胞中AhR核转位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非配对Student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Spearman检验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0.1、1、10、100、1 000 μmol/L本维莫德干预HaCaT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2 ± 2.4)%、(85.4 ± 11.9)%、(52.8 ± 14.0)%、(39.4 ± 7.9)%、(27.5 ± 3.4)%,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62.5,P < 0.001),50%抑制浓度为48.54 μmol/L。与刺激剂组相比,10和100 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上升(F = 16.110,P < 0.001),但100 μmol/L组IL-22(F = 6.884,P < 0.001)和10、100 μmol/L组 TARC水平(F = 7.052,P < 0.001)显著下降。与刺激剂组相比,1 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CYP1A1 mRNA表达(P = 0.004)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FLG mRNA表达(P = 0.040)水平显著增高,而10 μmol/L组 TARC mRNA和10 μmol/L组TSLP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 < 0.01),而刺激剂组和本维莫德组间AhR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93)。与刺激剂组相比,10 μmol/L本维莫德组聚丝蛋白(P = 0.020)和1、10 μmol/L本维莫德组内披蛋白表达水平(P < 0.001)显著上升,而10 μmol/L 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01),1和10 μmol/L本维莫德组p-ST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01)。与100 μmol/L 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IL-10分泌水平显著下降(t = 4.794,P = 0.003),TSLP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t = 3.769,P = 0.005);与10 μmol/L 本维莫德组相比,AhR拮抗剂组 IVL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 = 5.117,P = 0.002),TSLP蛋白表达显著上升(t = 3.117,P = 0.043), p-STAT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t = 1.400,P = 0.719)。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和1 μmol/L本维莫德组中AhR绿色荧光主要表达于HaCaT细胞胞质中,细胞核中基本无荧光表达;而在10 μmol/L和20 μmol/L本维莫德组HaCaT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可见高密度绿色荧光。结论 本维莫德可通过活化AhR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增殖,调节炎症因子分泌,上调皮肤屏障相关因子的产生和抑制STAT1磷酸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中波紫外线(UVB)对角质形成细胞水通道蛋白3(AQP3)的表达及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 方法 20例健康人每日外涂不同浓度EGCG乳膏,2周后测定皮肤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TEWL)变化。对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予以10-7,10-6,10-5 mol/L的EGCG处理后予以UVB照射,或者用EGFR/ERK的磷酸化抑制剂处理后予以UVB照射,Western印迹检测AQP3蛋白表达变化以及EGFR/ERK信号传导途径变化。 结果 健康人皮肤予以不同浓度EGCG乳膏处理后,皮肤含水量显著增加,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减少。UVB照射前予以10-7,10-6,10-5 mol/L EGCG处理,AQP3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172.36 ± 12.42,320.66 ± 15.51,368.10 ± 11.39,与单纯UVB照射组(灰度值设为10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6,26.75,38.62,P值均 < 0.05)。UVB照射前予以EGFR磷酸化抑制剂PD153035(1.0 μmol/L)和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10 μmol/L)处理后,AQP3表达也明显升高,分别为413.85 ± 25.27,268.85 ± 16.33,与单纯UVB照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6,19.25,P值均 < 0.05)。UVB照射可以激活角质形成细胞EGFR/ERK信号传导途径,预先予以EGCG处理可以显著抑制EGFR/ERK的磷酸化。结论 EGCG可以增强皮肤屏障功能。UVB照射可以下调角质形成细胞AQP3表达,而EGCG处理可以上调AQP3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UVB照射诱导的EGFR/ERK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rhPEDF)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和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HaCaT细胞分4组进行不同处理,分别为100 μg/L rhPEDF组、50 μg/L rhPEDF组、25 μg/L rhPEDF组及对照组(只加RPMI 1640培养液)。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rhPEDF作用于HaCaT细胞24、48、72 h后对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rhPEDF对HaCaT细胞IL-6、IL-8、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统计分析方法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25、50、100 μg/L的rhPEDF作用24、48、72 h后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和rhPEDF浓度的增加,rhPEDF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均逐渐增强(F = 1115、329.9,均P < 0.00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00、50、25 μg/L)rhPEDF作用于HaCaT细胞48 h后,VEGF、IL-6、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rhPEDF浓度的增加,各浓度rhPEDF组VEGF mRNA、IL-6和IL-8蛋白表达均出现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0 μg/L rhPEDF组的IL-6、IL-8 mRNA表达明显低于25 μg/L rhPEDF组(P < 0.05);100 μg/L rhPEDF组VEGF蛋白表达分别低于50、25 μg/L rhPEDF组(P < 0.05),而50与25 μg/L rhPED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rhPEDF可抑制HaCaT细胞体外增殖,并可在mRNA及蛋白水平下调IL-6、IL-8、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