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鼠疫F1抗体胶体金方法的敏感性,分析河北省人群鼠疫F1抗体的分布及产生该分布的原因。方法采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疫区和动物间鼠疫发生地区(张家口市)健康人群血清样本196份,保定市皮毛加工工人健康人群血清样本162份,非疫区采集100份血清作对照,用鼠疫F1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做间接血凝试验,对比其最小检出量。结果通过检测,鼠疫疫源地196份血清检出阳性血清3份,阳性率1.53%;保定市162份血清样本阳性率为0;100份对照血清全部为阴性。结论鼠疫F1抗体胶体金法的最小检出量小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阳性血清,血清阳性者的年龄组成都在40岁以上,保定市皮毛加工工人健康人群检验结果全部为阴性,而非疫区人群血清F1抗体亦为阴性。经过随访,3份阳性血清中,注射鼠疫疫苗产生抗体的有2份,其他不详,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摸清建平县所辖鼠疫自然疫源地鼠间疫情 ,以便采取有效地防制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间接血凝吸附试验和家野鼠密度调查等方法。结果 从 2 41份鼠血清样本中 ,检出阳性血清 10份 ,F1 抗体最高滴度为1∶12 80 ,确定该疫源地为鼠间鼠疫现疫流行 ,随即开展划定疫区范围和疫区处理工作。结论 基本查清了此次鼠间鼠疫的流行区域和强度 ,经及时采取灭鼠、灭蚤措施 ,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3.
广西鼠疫疫区指示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广西鼠疫疫区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阳性率,探讨鼠疫指示动物在鼠疫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检测鼠疫指示动物和鼠类血清中鼠疫F1抗体。结果鼠疫指示动物(猫和狗)血清F1抗体阳性率为2.06%(10/486),鼠血清F1抗体阳性率为0.37%(1/27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结论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学监测对鼠疫防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丽水口岸出境人员鼠疫F1抗体感染途径及其原因分析,掌握丽水口岸出境人员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分布情况。方法从2005年至2012年出境人员留样血清中,随机选择不同年龄的出境人员5 278份血清样本进行鼠疫Fl抗体间接血凝试验;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5 278份不同年龄的出境人员的血清样本中,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l抗体,阳性样本3份,阳性率为0.057%。阳性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74岁;对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除1例为历史鼠疫幸存者,其他均无明显的临床指征,但都有不同程度蚤类等叮咬史。结论人群血清中鼠疫F1抗体血凝阳性和鼠疫历史疫区有关,并在人血清中检获高滴度鼠疫F1抗体。F1抗体阳性者不一定是现患鼠疫病人,不一定存在传染性,但在鼠疫静息期加强鼠疫F1抗体监测,可对鼠疫感染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406份狗血清鼠疫抗体检查结果分析河北省鼠疫防治所(张家口,075000)李玉贵,刘满福,张健,刘建军1992年,笔者在对西藏自治区加查和朗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中,对采集于喜马拉雅旱獭栖息地的拘血清406份,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查,结果阳性...  相似文献   

6.
广西西林鼠疫疫情发生及应对措施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掌握动物鼠疫向人间传播规律,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指示动物(犬类)进行日常监测,发现动物鼠疫早期活动迹象。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法检测动物血清中鼠疫F1抗体;病原学检测包括分离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胶体金检测动物脏器中鼠疫F1抗原。结果血清(鼠、人、犬)利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总阳性率为0.57%(1/175)、其中指示动物犬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2.1%(1/48)、而宿主动物鼠血清、人血清均为阴性;鼠脏器应用RIHA法、胶体金法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59%(1/168)、4.17%(7/168)、分离培养为阴性。结论广西西林县存在微弱的动物鼠疫流行。掌握指示动物、宿主动物阳性标本涉及的疫源地,能尽快对疫区进行有效的灭鼠灭蚤处理、切断鼠疫由动物向人间传播的途径、达到最终遏制鼠疫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攀枝花市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3-12月采用笼(夹)捕法捕获小兽,对捕获动物及蚤类进行鉴定,检材分离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和胶体金试验检测鼠疫F1抗原及抗体;采集犬、猫、猪等指示动物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小兽192只,隶属3目3科10种,捕获率为4.14%,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8.96%(94/192);5种小兽25只染蚤,获蚤71匹,隶属5科5属6种,染蚤率为13.02%,蚤指数0.37,室内以印鼠客蚤为优势种,占98.46%(64/65),室外以不等单蚤为优势种,占83.33%(5/6);采集指示动物血清283份,阳性31份(犬28份、猫2份、猪1份),阳性率为10.95%;回顾性调查表明无鼠疫及疑似鼠疫疫情发生的可能,96.77%指示动物(血清学阳性)为本地饲养,以拴(圈)养为主(83.87%)。结论攀枝花市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和媒介昆虫等与相邻的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类似,结合鼠疫阳性抗体分布情况,可能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和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巴塘县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巴塘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在巴塘县采集相关动物标本,细菌检测动物材料31份,从1只自毙旱獭中分离鼠疫杆菌1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动物血清72份,其中旱獭血清20份、犬血清52份,从牧犬血清中检出阳性10份、阳性率19.23%,滴度为1∶160~40 960.结论 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苏鹏  苏丽琼  宋志忠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33-3634,3636
[目的]了解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F1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剑川县的疫区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χ2检验对调查对象的10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被检疫区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12.19%,经χ2检验筛选出年龄、住址、鼠疫疫苗接种次数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鼠疫疫苗接种次数与疫区人群血清中的F1抗体明显相关。[结论]目前疫区人群体内F1抗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反复接种鼠疫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鼠血清的鼠疫F1抗体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水平。方法:鼠疫F1抗体,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HFRS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结果:口岸区共捕获鼠形动物243只,采血176份,其中144份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2份(复判均为阴性);另109份检测HFRS抗体,阳性12份,阳性率11.01%,阳性鼠均为褐家鼠;另对不同性别的鼠和不同捕鼠点的阳性率作了比较。结论:口岸区鼠类存在HFRS感染,有发生人间HFRS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监测和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1.
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现场应用评价。方法结合鼠疫常规监测工作,对现场采集的标本同时进行常规鼠疫检验和ELISA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鼠疫菌分离培养和ELISA检测人和动物脏器标本1798份,ELISA与鼠疫菌分离培养比较检出率较高(7.01%),符合率可达98.23%,鼠疫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好、时间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与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人和动物血清1份,结果无明显差异,但符合率低,ELISA加胶体金标记层析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可提高符合率(91.56%)。结论鼠疫F1抗原(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鼠疫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德格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对2008年在德格县捕获的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6份,分离鼠疫菌9株;IH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3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3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GICA检测旱獭血清79份、阳性2份,牧犬血清29份、阳性9份,藏系绵羊血清32份、阳性8份;GICA抗原检测组织悬液30份,阳性11份(旱獭10份、家猫1份)。结论从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8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阳市鼠疫历史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变迁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夜法。对捕获的鼠类及捡获的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染蚤率和蚤指数;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四步”检验法进行鼠疫病原学活体培养。结果捕获鼠类动物1269只,隶属1目2科6属10种。褐家鼠(67.57%)为室内优势种,黑腹绒鼠(71.72%)为野外优势种,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1.42%和2.42%。在1197只鼠类动物中发现染蚤鼠10只,捡获蚤17匹,鼠体染蚤率0.84%,总蚤指数0.01。采集鼠血清1216份,经IHA检测均呈阴性,病原学活体培养1007份,未发现鼠疫菌。结论褐家鼠和黑腹绒鼠仍是东阳市室内外的主要鼠种,不等单蚤为主要蚤种,染蚤率和总蚤指数低于鼠疫控制标准警戒线,鼠疫F1抗体和病原学检测均呈阴性,目前未发现有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7年剑川县一起动物间鼠疫疫情进行调查。方法 以距离鹤庆县疫点马厂最近的大庆自然村为中心进行调查,搜集自毙鼠、用鼠笼和自制的油条为诱饵捕鼠,解剖采集鼠类组织和血清,并采集调查地区的狗血清。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对采集到的鼠组织和蚤样本进行鼠疫细菌学检测和鼠疫F1抗原检测,分离到的鼠疫菌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结果 共捕获鼠222只,捡获自毙鼠14只。齐氏姬鼠占38.14%(90/236),大绒鼠占32.63%(77/236),黄胸鼠占12.71%(30/236),其它鼠种占16.53%(39/236)。鼠染蚤率为47.03%(111/236)。共获蚤345匹,其中棕形额蚤占54.78%(189/345),特新蚤指名亚种占22.61%(78/345),方叶栉眼蚤占21.45%(74/345),其它蚤种占1.16%(4/345)。以上样本经细菌学检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从一只自毙黄胸鼠分离到鼠疫菌1株,鼠疫F1抗原阳性。并从该自毙鼠捡获的棕形额蚤和一只捕获的齐氏姬鼠染带的特新蚤指名亚种中各分离到鼠疫菌1株。共采集狗血清52份,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率57.69%(3/52)。采集鼠血清69份,鼠疫F1抗体阳性率72.46%(5/69)。结论 在剑川县大庆自然村确定了动物鼠疫流行,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鼠句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和效果。方法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2002-2012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02-2012年,广西鼠疫病例数由42例降至0,鼠疫菌检出率由0.19%降至0,F1抗体阳性率由0.38%降至0,鼠体染蚤率由68.00%降至4.64%,鼠体蚤指数由1.15降至0.06,鼠密度控制在5%以下。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明显遏制,取得显著效果,值得鼠疫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