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10月19日,以“建筑·光·视觉”为主题,2012亚洲照明设计师沙龙北京站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2号院正厅举行。来自北京的建筑师、照明设计师和艺术家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别样的关于“光”与“建筑“的对话,共探建筑、光与栅觉之间的设计配合,以共同缔造融建筑、光与视觉于一体的完美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及“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观点和实践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建筑”没有灭亡,“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补充和发展——“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建筑文化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北京UIA第20届大会的学术主题定为“21世纪建筑学”,其分题2为“建筑与文化”这意味着关于建筑文化的研究,仍然是下个世纪建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建筑文化热”:在连续几年的时间内,各种关于建筑文化的学术讨论的论文,令人目不暇接;有人大声疾呼“建筑是文化”、“是颠峰性的文化”、是“灵  相似文献   

5.
林小峰 《园林》2009,(11):46-49
几年前读过章俊华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景观设计师栅野俊明》一书,翻开第一页作品——“青山绿水的庭”,就被深深地打动:只见山石嶙峋、细水潺潺,品位独特,是一个罕见的园林佳作,显示出设计师栅野俊明对石与水造景以及庭院景观的处理功力,特别吸引人的是那种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造园气质,  相似文献   

6.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建筑—北京兴涛会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算深入却一直未曾中断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我越来越感兴趣:就是在中国建筑传统中,对于我们今天称之为“建筑”与“城市”的两个概念并没有特别的区分,而这恰恰成了中国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干中国的传统来说,城市(如紫禁城、北京城)不过是放大的建筑,而建筑(如四合院)却可是缩小的城市。用今天的话来讲,所谓的“城市”与“建筑”具有平面与空间布局的同构特征。可能并不恰当:我把这种“城市”与“建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称作“城市”与“建筑”的复合性。 中国建筑的另外的特点上一在于它的特别简化单一的…  相似文献   

8.
陈美华 《建筑》1999,(5):20-21
对“建筑之乡”,人们并不陌生。“建筑之乡”一说,在我国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同“教育之乡”、“百工之乡”、“鱼米之乡”,等等。而这里所说的“建筑之乡”,在本行业有着明确的概念,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各省命名的七个县(市)。这些“建筑之乡”都基本具备4个条件:1.具有较长的建筑业发展历史;2.建筑业已成为本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3.建筑业从业人数较多;4.施工能力形成较大规模。“建筑之乡”的蓬勃发展是行业内所共知的。然而,当人们走近许多“建筑之乡”,就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建筑之乡”的建筑有何特色?这是…  相似文献   

9.
萧默 《新建筑》2007,(3):59-62
从“建筑艺术”的文化性和中外文化的不同,论述了中国建筑应立足于本国文化土壤之上,慎言与西方的“接轨”;从建筑的双重性和建筑艺术的层级性、公众性,论述了“建筑艺术”只是指称建筑中的“艺术性”,“建筑”作为整体,不可能是纯艺术,仍应以满足包括功能在内的物质性为其首要的追求,慎言“艺术”。  相似文献   

10.
以苏区时期的历史背景为立足点,提出苏区时期的建筑及其建筑活动的七大特点,并分别以“红色故都”──瑞金的重要苏区建筑为例加以论述,同时还提出了“苏区建筑”和“群众建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中的“文化”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指的是一种建筑类型(“文化类”).后者可以看成是一系列条理化、符号化的“行为模式”。“文化与建筑”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要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来表述确实很难。因此.只能通过说“文”解“化”简单地阐述笔者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建筑”和“建筑文化”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界有着许多的体系体系的“规则”,其中一条似乎是:建筑艺术更多时候是建筑师的事情。而当大批规划师、建筑师埋头于处理国内蜂拥而至的建筑案子的时候、同样有大批建筑物源源不断地相继被“生产”矗立起来。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是:谁对建筑的艺术或“建筑意”(梁思成先生根据画意而创造性地提出“建筑意”概念.用以描述“建筑的精神”)或更广泛层面二的建筑文化负责任?尤其在面对中国目前极大的土地开发量的现实下。  相似文献   

13.
黄靖  徐燊  刘晖 《新建筑》2014,(1):144-147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向之一,选取“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化建筑”两类代表课程,分别从建筑教育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三个层次,剖析了英美建筑教育中对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整合,归纳出“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从“它山之石”的视角对我国建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强  王晓青 《山西建筑》2003,29(8):20-20,66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深层含义,揭示出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提出只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精”、“气”、“神”,才能创造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5.
霍光 《建筑师》2007,(2):73-75
文章认为“华侨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一个相对独立、极富特色的类型。文章扼要地介绍了“华侨建筑”的类型、美学特征和思想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指出:研究“华侨建筑”对丰富中国近代建筑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外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此文根据1999年北京UIA大会学术主题“21世纪的建筑学”,对其四个分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科技”、“建筑与城市”的内容,提出12点需要侧重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提出了这12点和合关系的内容,阐述了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和合观。  相似文献   

17.
从人文视角深化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建筑理念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节能省地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当今,“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综合了自然、文化与经济等多层面问题的复合概念。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是绿色建筑的灵魂。“以人为本,诗意安居”是绿色建筑的核心人文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绿色建筑的根本出发点和归结点,“诗意安居”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理想化的审美境界,自然是绿色建筑所要追寻和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山西建筑》2005,31(7):16-17
通过对“绿色建筑”、“人文建筑”、“健康建筑”的概念、意义及具体做法的介绍,体现新建筑的三大需求,展望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加快建筑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李行 《南方建筑》2001,(1):28-30
建筑三大规律之一的“地点性”是建筑区别于其他物质产品的唯一特有规律。建筑及其设计方案之成败首先在于建筑的选址即地点,在于其“特定地点性三要素”间的关系,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观念中的所谓“风水”,这是建筑中一条永恒的真理。  相似文献   

20.
追求建筑的科学美陈纲伦姐果选择建筑审美形态作为观点来考察建筑的发展、变化,一部复杂的建筑史可以被简化为几个大阶殷:“古曲前”建筑、“古典”、“前现代”建筑、“现代”建筑。它们分别属于人类建筑的“自然美”时期、“艺术美”时期、“技术美”时期。就象人类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