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牙列缺损情况及活动义齿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与常人不同的特点。方法:对603例60岁以上镶牙患者牙列缺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初期要求义齿修复的病例较多,此后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例;老年人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是龋病,其次是牙周病;上颌牙列缺损较下颌牙列缺损多;后牙缺失较前牙多。结论:老年人牙列缺损修复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结合全身健康状况及口颌条件提供既照顾患者心理又能满足生理功能的及时合理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义齿修复时余留牙的处理及修复特点。方法对2009年-2011年在我院就诊的321例65岁~93岁老年患者余留牙处理后进行活动义齿修复。结果317例患者通过活动义齿修复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咀嚼效率,改善了美观、发音,提高了生活质量,4例患者因口腔条件太差、对义齿材料过敏、适应能力弱、性格等原因修复失败。总有效率达98.8%。结论针对老年人的口腔特点,对余留牙做合适的处理后义齿修复,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对医生的信任度,而且可以为老年患者设计制作出美观、经济、实用的修复体,大大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难点与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并给予全口义齿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实施回顾性整合、分析,探究采取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手段后患者的修复结果.结果:选取的100例老年患者在实施全口义齿修复治疗后,其中81例老年患者获得良好的修复结果,其余19例则获得相对较差的修复结果.结论: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治疗过程存在一定难度,治疗后定期来院复查,才能获得良好的修复结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年人口腔问题.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特点.方法 73例老年人通过二次取模法、准确的颌位记录、排牙、临床制作全口义齿.结果 73例老年患者的全口义齿试戴3个月后在功能及美观方面均有良好效果,有效率为94.8%.结论 对于不同牙槽嵴状况的老年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合理修复,精心制作,可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口矫临床治疗中 ,经常遇到老年人要求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这些无牙的老年患者大都经历了漫长的痛苦的治疗过程 ,心理状态较为复杂 ,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老年人全口义齿进行修复。提高了无牙患者对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率。1 资料及方法本组 6 5例 ,女性 33例 ,男性 32例 ;年龄 5 5~ 80岁。均为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其中 ,原戴过局部义齿1 5例 ,旧总义齿 1 3例 ,37例要求全口义齿修复。修复方法 :取印模。先取一初模 ,翻取石膏模型。用自凝塑料制做个别托盘 ,要求个别托盘唇侧、舌侧允许离开黏膜 1~ 2mm ,不允许对该部组织有任何压迫后 …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冠桥修复护理初探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杨春英,郭蕾在口腔修复方面冠桥修复是老年人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作者根据老年人口腔特点、老年人冠桥修复特征,就过桥修复的护理做一初步探讨。临床资料我院修复科3年内收治六十岁以上患者1006人,男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人保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糖尿病等不宜拔牙的老年人及无慢性病但不愿意拔牙的老年人残冠患者.结果 对50例58颗残冠行根管钉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2年,临床效果好.结论 对于不适宜拔牙的老年患者的残冠可行根管钉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缺失牙后的口腔功能,尤其是咀嚼功能会受到很大削弱,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而良好的义齿修复无疑是延长失去咀嚼功能老人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然而怎样使修复的活动义齿能够较长时间地使用而不会过早地废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60~80岁我院门诊口腔100名老年患者,因活动义齿不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而重新修复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为老年人活动义齿的修复与口腔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牙列缺损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缺牙特点 ,对复杂可摘局部义齿采用铸造支架制作 ,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 ,现将我科 1990 -1996年间 986件铸造支架 ,复杂可摘义齿修复老年患者牙列缺损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收集本院 1990 -1996年老年人采用复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76 8例 ,其中男性 32 5例 ,女性 443例 ,年龄 5 2~ 78岁。平均 6 5 .5岁 ,其中 6 0岁以上者 2 6 2例。1.1 义齿分类  根据义齿的复杂程度分为A、B类。A类 :支架蜡型可脱模包埋铸造 ,修复的缺牙类型一般为六类分类法的第一、五类[1]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光固化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充填老年人前磨牙楔状缺损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65岁以上老年患者72例共190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预备Ⅴ类洞银汞合金充填.充填修复后6个月、12个月评价其临床疗效.用χ2检验对临床评价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共98颗楔状缺损患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者有8颗患牙修复失败,82颗楔状缺损患牙采用银汞合金充填者有6颗患牙修复失败.结论 对于老年人的前磨牙楔状缺损,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与银汞合金充填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患者全口义齿复诊及修复原因和良好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口腔修复科诊治的68例老年人牙列缺患者安装全口义齿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老年人在安装全口义齿后复诊一次的3例,无修复失败记录;复诊2次的7例,修复失败1次;复诊3次的58例,修复次数2次.将复诊及修复原因进行归类比较分析.结论 对老年人安装全口义齿时全面了解口腔情况及严格合理的设计是降低复诊及修复次数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步入老年的顾虑 ,更多是疾病带来的困扰。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齿缺损或缺失。如何结合老年人牙齿缺失后口腔的特点 ,进行合理的义齿修复治疗 ,提高咀嚼、消化、语言表情等功能 ,使老年人义齿修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患者年龄 40岁~ 70岁。以复杂义齿为主。包括牙间食物嵌塞、牙周病、缺牙、残根、残冠、牙齿重度磨耗严重 ,面下 1/ 3距离过短而伴有牙齿缺失的患者。1 2 设计要点修复前应仔细检查口内情况、缺牙的时间长短、余留牙有无移位伸长、牙槽嵴的大小形状、颞颌关节的功能状况、龈组织的口腔黏膜的健…  相似文献   

13.
刘承明  张尧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64-3065
目的:了解航天四院社区1 020例老年人牙列缺损及修复情况.方法:对1 020例老年人进行问诊及口腔检查.结果:1 020例老年人中缺牙者949例,患病率93.04%.缺牙修复者891例,修复率87.35%,其中不良修复体146例,占16.39%.结论:牙列缺损患病率高,有部分患者未修复,仍有不合格义齿存在.因此要及时修复缺牙,修复体应适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玲 《当代医学》2013,(13):113-114
目的研究修复老年人口腔义齿的途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老年口腔义齿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修复方法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对修复结果评价良好,其中有6例在1个月之中改进了2次,3例在1~3个月中修改了3~7次,3个月以上改进了7次以上的3例。结论依照老年人牙齿缺损的差异以及自身状况的不同,提供相应的修复方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老年人套筒冠义齿与普通可摘义齿的修复功能。方法 :为 15例 6 0岁以上曾做过普通可摘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 48颗牙用套筒冠进行义齿修复 ,分别测定两种修复体的咀嚼效率 ,用问卷调查主观感受。结果 :比较结果表明套筒冠义齿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普通可摘义齿 (P <0 .0 1) ,使用的舒适耐度用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人套筒冠义齿的修复效果优于普通可摘义齿。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故在临床常表现出与其他年龄人群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所以在治疗时需要慎重选择并加以实施针对这一特定人群的修复治疗方法.现总结修复治疗相关的老年人的口腔特征、常用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以及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抑郁状况,进一步探讨影响老年人以及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以期提出一些措施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102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和194例60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老年慢性病患者与社区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9%,而社区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仅为8.2%.住院老年人:不同户籍,文化程度,付费方式之间的抑郁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社区老年入: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情况,体育活动情况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社会支持以及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逐渐增长,缺失牙齿的人数随之增长,这种状况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咀嚼与消化功能,同时由于前牙的缺失,影响面部外观,对老年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影响社交活动。为此,笔者随机抽取1998~2001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诊治的523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缺牙和修复设计资料作回顾性的统计分析,并对老年缺牙患者、的口腔修复心理特点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52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分析及修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及修复的特点。方法:对523例60岁以上患者牙齿缺失和修复设计情况进行统计分所。结果:老年缺牙患者男女比例相近,老年初期义齿修复的病例较多,此后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缺牙数增多,活动义齿修复比固定义齿修复多。结论:老年缺牙患者具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口腔修复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科学的修复对策,满足临床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20.
袁艺 《大家健康》2013,(22):163-164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治疗老年人的各种牙体缺损效果分析。方法:将76例牙冠断裂、牙根断裂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牙体缺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复。结果:采用固定修复25例,其中冠修复15例,桩核恢复后冠修复10例,调磨改未修复9例。在部分活动义齿上加牙14例,各种类型的覆盖义齿8例,拔除5例,制备洞形补13例,嵌体修复2例。对进行修复后的76例牙齿进行1-3年的治疗后回访,治疗成功例数73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6.1%。结论:老年人患者出现牙齿疾病的几率较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当患者出现牙体缺损是需要进行及时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