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输尿管镜行球部损伤尿道会师术的疗效。方法18例尿道球部损伤患者应用输尿管镜急诊行尿道会师术,同既往22例常规行膀胱切开会师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后平均最大尿流率(MUF)、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尿道狭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输尿管组患者术后8周平均最大尿流率、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尿道狭窄发生情况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镜行尿道会师术比常规会师术疗效好,能有效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选取尿道狭窄需行手术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予以输尿管镜钬激光和电切镜冷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术后最大尿流率、术后尿道扩张时间、再次手术病例、术后住院日及术后患者满意率。观察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镜钬激光手术对于尿道狭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尿道"分叶式"剜除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摸球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实施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联合组实施经尿道"分叶式"剜除联合电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结果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最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分叶式"剜除联合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能够获得优于单纯经尿道"分叶式"剜除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手术治疗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小儿尿道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尿道断裂患儿分为2组,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的9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开放手术尿道会师术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1a最大尿流率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50±4.50)min]、住院时间[(8.12±2.50)d]短于对照组[(26.30±5.30)min、(16.50±3.50)d](P0.05),术中出血量[(22.15±4.50)mL]少于对照组(84.50±6.50)mL;术后1a,观察组最大尿流率[(18.60±3.50)mL/s]与对照组[(19.30±2.90)m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感染3例,尿道狭窄3例,阴茎勃起障碍3例,尿失禁1例;对照组发生感染2例,尿道狭窄2例,阴茎勃起障碍4例,尿失禁1例。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尿道狭窄男性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尿道扩张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尿道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 14%,高于对照组的8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尿道功能相关指标(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 39±2. 08 ml/s、10. 41±2. 15 ml/s)、(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35. 93±4. 12 ml/s、35. 71±4. 01 m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20. 37±3. 82 ml/s)明显高于对照组(17. 47±3. 24ml/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膀胱残余尿量(21. 52±3. 46 ml/s)明显低于对照组(25. 97±3. 494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86%)明显低于对照组(17.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应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尿道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镜与开放手术行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与开放手术行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疗效,并探讨输尿管镜下会师术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和13例开放尿道会师术治疗后尿道断裂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尿道狭窄发生率和最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尿道狭窄发生率和最大尿流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下行尿道会师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优于传统开放会师术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逼尿肌无力疗效.方法 选取TURP后合并逼尿肌无力的患者4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给予膀胱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和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Qmax)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IPSS评分、MFR、AFR、PdetQmax和膀胱残余尿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IPSS评分、MFR、AFR、PdetQmax和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7.35±3.82)分、(24.31±5.79) ml/s、(11.88±3.53) ml/s、(81.87 ±31.65) kPa、(12.83 ±6.05) ml,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与对照组的(14.38 ±5.60)分、(13.16±3.46) ml/s、(7.21±3.20) ml/s、(70.38±22.5) kPa、(30.21±19.88)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TURP术后逼尿肌无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开术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3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取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开术治疗。统计比较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症状评分及残余尿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前列腺症状评分均高于术前,残余尿量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7/38)。结论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开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方法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和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同期微创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输尿管结石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经B超等检查确诊为前列腺增生并输尿管结石,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3.0±6.7)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4.1±0.9)分,最大尿流率(Qmax)为(10.3±6.2)ml/s,残余尿量(63.5±105.3)ml。所有病例均同期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果 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术后IPSS评分(6.2±5.8)分,QOL为(2.4±1.6)分,Qmax为(20.7±7.8)ml/s,残余尿量(33.0±42.0)m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输尿管结石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下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39例。微创组行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常规组行常规双镜联合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出血量少于常规组,禁食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术后最大尿流率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UPJO合并肾结石患者,能够减轻创伤和术后疼痛感,提升最大尿流率,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泌尿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观察组(46例)给予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前列腺切除情况、术中出血量以及膀胱冲洗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IPSS评分和尿道功能[残余尿量(PVR)和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除前列腺组织质量较多(P0.05)。术前,两组患者IPSS评分、Qmax和P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IPSS评分较低,最大尿流率较高,残余尿量较少(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21%(P0.05)。结论采用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除效果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治疗前尿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术(腔内组)和20例开放性尿道吻合术(开放组)治疗球部尿道断裂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术后尿瘘和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腔内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开放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率、术后尿道狭窄、尿失禁和勃起障碍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 采用输尿管镜下置尿营治疗前尿道损伤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排尿方式干预在降低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5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新膀胱储尿功能、排尿方式和控尿方式训练,并建立排尿日记。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尿流动力学指标,如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泌尿系B超结果,如肾积水程度、膀胱残余尿量等。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患者的Qmax、Qave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肾积水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采用排尿方式干预法,对改善此类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腔镜切开榆尿管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方法 67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切开输尿管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成功率、结石清除率.结果 输尿管镜组、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2.58±39.64)vs(74.25±28.48)min、(5.32±2.28)vs(8.47±2.65)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榆尿管镜组手术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3.33%、76.67%,腹腔镜组为94.57%、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鞘膀胱镜在急诊治疗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对57例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病例急诊行带鞘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门诊治疗,住院治疗38例,平均手术时间15 min(10~45 min),平均住院天数6d(4~13d).57例尿道损伤患者均能顺利留置尿管,术后4~8周拔除尿管.11例尿道完全断裂患者中,4例通过膀胱造瘘术以尿道探子加以指示后顺利置管.53例拔管后排尿通畅,常规定期尿道扩张1~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18~25 mL/s;3例发生尿道狭窄,定期尿道扩张3~6个月后最大尿流率16~23 mL/s;1例拔管3个月后尿道严重狭窄,行冷刀内切开、尿道瘢痕汽化电切术治疗后排尿通畅.结论 带鞘膀胱镜尿道会师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可门诊操作、有效恢复尿道连续性的优点,可用于闭合性尿道球部损伤的急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化前列腺增生腔内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各47例。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优化组行优化前列腺增生腔内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优化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优化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前列腺增生腔内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淋清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术前2 d开始口服热淋清颗粒剂8 g/次、3次/d,20 d为1疗程。术后2周测量残余尿和最大尿流率,术后3月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1.6±0.8)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9.1±2.8)分,残余尿和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0.5±10.3)ml、(17.0±3.3)ml/s,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口服热淋清能改善排尿异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腔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开放性尿道会师术治疗闭合性后尿道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56例闭合性后尿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的患者采用开放性尿道会师术治疗,26例的患者采用腔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比较了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泌尿系感染率、术后拔出尿管第1天、12周、24周的最大尿流率及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低、术后拔出尿管第1天最大自由尿流率高(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费用、术后12周最大尿流率和泌尿系感染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闭合性后尿道损伤早期治疗过程中,腔镜下尿道会师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开放性尿道会师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碎石率100%;手术时间45~117 min,平均72 min;围手术期均未输血,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前列腺外科包膜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5 d拔除尿管,无排尿困难、真性尿失禁;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25.8±3.8)分降至(9.2士4.1)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5.3士0.7)分降至(1.5士0.4)分(P<0.05);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8士3.4)mL/s升至(20.7士4.5)mL/s(P<0.05);残余尿量由术前(114.5±43.2)mL降至(19.8士8.3)mL( 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的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方法将该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76例膀胱结石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膀胱碎石术)45例;B组(经尿道输尿管镜膀胱碎石术)31例。结果 76例膀胱结石均获一次性碎石取石成功。碎石时间:A组(17.8±5.9)min,B组(22.7±8.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04);清石时间:A组(12.6±4.9)min,B组(24.5±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P=0.000);术中尿道黏膜损伤:A组(1.0±0.5)分,B组(2.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00);VAS评分:A组(1.9±0.6)分,B组(2.6±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P=0.000);留置导尿管时间:A组(1.0±0.2)d,B组(1.4±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12);住院费用:A组(7 437.4±356.7)元,B组(7 296.8±333.8)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P=0.087)。两组术中无膀胱大出血、穿孔和破裂等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B组发生术后泌尿系感染1例,经口服抗生素治疗后痊愈;A组发生术后尿潴留1例,B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11)。随访情况:失访13例,余63例随访6~12个月,两组各有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余患者均无再发结石,无尿道狭窄。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A组在碎石时间、清石时间、尿道黏膜损伤、术后疼痛和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方面较B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膀胱结石疗效无明显差异。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在碎石时间、清石时间及避免术中损伤尿道黏膜方面更优,两组手术费用无明显差异。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内镜膀胱碎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