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术后患者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可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该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单双号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应用华法林治疗,实验组应用利伐沙班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随访出血情况、静脉血栓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2周D-二聚体水平和D-二聚体下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实验组静脉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安全可行,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护理,治疗组加服清营泻热化瘀汤,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相关生化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下肢周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肢(踝段、腓中、髌上10 cm、股中)周径缩短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满意,可显著减轻下肢肿胀及疼痛,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赤芍甘草汤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自拟赤芍甘草汤,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部分APTT、PT高于对照组(P<0.05),D-Dime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1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73.68%(P<0.05)。结论:自拟赤芍甘草汤联合利伐沙班片能够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络宁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0例拟行脊柱外科手术且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联合脉络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腘静脉内径(POPV)、股浅静脉内径(FSV)、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OPV、FSV、FDP无明显波动(P均 0. 05),D-D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对照组POPV、FS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P均0. 05),FDP、D-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观察组(P均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脉络宁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单用利伐沙班好,治疗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改善,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无明显变化,患者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平乐正骨活血灵方与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髋部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106例行髋部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口服活血灵汤,同时口服低剂量利伐沙班,对照组口服正常剂量利伐沙班,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变、凝血指标、血栓发生率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APTT和P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患肢大腿周径差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54%,对照组为5.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平乐正骨活血灵联合低剂量利伐沙班预防髋部术后DVT,能减少利伐沙班用量、降低DVT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正常剂量利伐沙班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利伐沙班用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用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一般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病情况及用药安全性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4.3%)显著低于对照组(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381,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无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均未发生药物过敏反应。说明两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较单纯的利伐沙班显著,安全性基本相当,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敏华  金尧  汪苏英 《新中医》2021,53(2):63-65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观察2组治疗后1周、2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D、Hcy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DD、Hcy、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5.56%,对照组分别为11.11%、2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片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力学指标,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溶栓术后加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持8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置管溶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数据采用SPSS 18.0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周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七厘散加减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6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七厘散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期间炎症因子、Hcy、血液流变学指标、D-D、FIB变化情况,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和皮下淤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7 d、14 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FIB、D-D、TNF-α、CRP、IL-1、IL-6、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皮下淤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厘散加减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自医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确诊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抽选93例进行研究,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甲组43例应用华法林治疗,乙组50例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乙组膝上差、膝下差与静脉血流速度、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而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利伐沙班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利伐沙班预防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但不及祛瘀通脉汤,利伐沙班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和中药方剂预防效果优于单用利伐沙班。单用利伐沙班治疗效果优于华法林和低分子肝素钠,自拟赤芍甘草汤联合利伐沙班优于单用利伐沙班。药师应根据医院收治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利伐沙班及其联合用药,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保证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师恒伟 《光明中医》2016,(3):365-367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化瘀汤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活血化瘀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祛湿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祛湿化瘀汤加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益气化瘀利水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口服,对照组按常规西药治疗,共14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出血病例,能快速缓解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缩短治疗时间。结论:活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及依诺肝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对照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观察组在该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药物利伐沙班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及KSS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及依诺肝素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深静脉血栓防治仪在骨科下肢瘫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下肢瘫痪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下肢疼痛(0.89±0.31)分、下肢肿胀(0.87±0.29)分等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研究组ADL评分为(63.45±3.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下肢瘫痪患者应用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研究对象该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的78例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39,使用西药治疗)和观察组(n=39,在西药基础上使用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肢髌周、髌下15 cm周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肢髌周、髌下15 cm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WBLSV)、血浆黏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患肢髌周、髌下15 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给予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清营泻热化瘀汤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缩小下肢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集成疗伤片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80例,Ⅱ组182例。术后当天即开始预防血栓治疗,Ⅰ组采用集成疗伤片和利伐沙班口服治疗;Ⅱ组单纯使用利伐沙班片口服治疗。于手术前2 d及手术后第9天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含量;第8天行彩色超声多普勒,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T时间延长D-Dimer含量降低;DVT发生率对照组6.73%,治疗组2.94%,2组差异显著。结论:集成疗伤片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黎海妮 《环球中医药》2013,(Z2):153-154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术后患者80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划分为研究组(利伐沙班治疗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各40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引流量和DVT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在术后DVT发生率和术后48h引流量方面的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前术后未出现凝血指标异常变化。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骨科术后DVT形成,可取得较低分子肝素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无大出血发生,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组灌胃3 m L生理盐水;利伐沙班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血栓通胶囊组灌胃0.45 g/kg血栓通胶囊;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和0.45 g/kg血栓通胶囊。连续给药7 d。观察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血栓质量,ELISA法和qRT-PCR检测TM、MCP-1、ICAM-1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利伐沙班组和血栓通胶囊组相比,联合组APTT、PT、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明显减少;TM、MCP-1、ICAM-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组织切片显示联合组细胞结构损伤轻微,有极少炎症细胞附着(均P <0.05)。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可提高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