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饮用某天然矿泉水对实验性高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28只5周龄的雌性清洁级SD大鼠禁食12h后,内眦采血,测血清中的胆固醇(TC),根据TC水平随机分为高脂模型实验组和高脂模型对照组,每组14只。饲喂髙脂饲料的同时,高脂模型实验组自由饮用某天然矿泉水,高脂模型对照组自由饮用自来水,饮用某天然矿泉水第30 d和40 d,分别禁食12 h后,内眦采血,Autolab 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饮用某天然矿泉水第30 d,高脂模型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TC和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第40 d时高脂模型实验组大鼠血清中T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极显著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统计学分析表明该天然矿泉水虽未降低TC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但饮用该天然矿泉水后雌性大鼠TC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并且HDL-C水平有升高的趋势,而自来水组雌性大鼠TC水平较第30 d时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某天然矿泉水具有改善实验性雌性高脂大鼠血脂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预防性饮用某天然矿泉水对实验性高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实验组和高脂模型对照组。二组大鼠食用高脂饲料的同时,高脂模型实验组自由饮用某天然矿泉水,高脂模型对照组自由饮用自来水,饮水40 d后,禁食12 h,内眦采血,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高脂模型实验组大鼠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实验组大鼠T-SOD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预防性饮用某天然矿泉水可能对缓解高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培达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8周龄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8),糖尿病对照组(DC,n=8),和糖尿病培达干预组(DP,n=8)。实验性糖尿病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STZ(45mg/kg)诱导。糖尿病培达干预组每日经灌胃给培达(50mg/kg)一次。治疗24周后取血测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血甘油三酯显著升高86.4%(P<0.05)。培达治疗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P<0.05)。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的水洗红细胞低切粘度(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增加(P<0.05)。培达治疗显著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结论本实验显示,培达改善糖尿病大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加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临床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研究药物。  相似文献   

4.
大鼠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峰 《科技信息》2008,(1):105-108
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0%猪油、10%蛋黄、1%胆固醇、0.5%胆盐)饲喂SD大鼠,4周后,复制外源性高脂血症.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结果表明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喂可导致大鼠脂代谢紊乱,复制人类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猪油日粮及高蔗糖日粮分别诱发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为此类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给予高猪油含量的日粮,高糖组给予高蔗糖含量的日粮。喂养6周,每两周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胰岛素,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n1/(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6周后,高脂、高糖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猪油组血清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蔗糖组血糖、胰岛素均上升,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各组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脂、高糖日粮均可诱发IR大鼠模型,高脂模型具有血清胰岛素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的特点而高糖模型伴有较高的血糖、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在大鼠高脂饲料中添加膨润土以提高高脂饲料的硬度及可食性,探讨其与传统高脂饲料配方相比,对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普通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各20只。动物自由摄食饮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实验前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喂养8W后测量每只大鼠的体长、脂肪重量(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计算其脂体比和Lee’s 指数。结果 1、膨润土高脂饲料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高脂饲料组相比增高不明显。2、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血清TC、TG和LDL-C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血清中HDL-C有降低的趋势,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降低的趋势更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高脂饲料组比较,膨润土高脂饲料组TC水平显著增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大鼠身长、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脂体比和Lee’s指数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高脂饲料组相比,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附睾脂肪重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高脂饲料组和膨润土高脂饲料组饲料喂养SD大鼠8周后,均能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但膨润土高脂饲料组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优于普通高脂饲料组。  相似文献   

7.
探讨杜仲叶总黄酮降血脂作用。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杜仲叶总黄酮,对其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检测,并在建立的高血脂动物模型上,检验杜仲叶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的血脂指标的作用效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杜仲叶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的含量。杜仲叶总黄酮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可为杜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瓜蒌皮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致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瓜萎皮提取物药物组,连续喂饲、灌胃11周.实验结束后检测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弓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细胞间粘附分子-Ⅰ(ICAM-1)的表达.结果 瓜蒌皮提取物给药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5);光镜下模型组血管壁_可见典型粥样硬化斑块,药物组血管壁结构变化轻微,接近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ICAM-1呈高表达,正常组呈现基础量的表达,药物组明显弱于模型组.结论瓜萎皮提取物可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下调ICAM-1的表达量,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高糖高脂乳剂建立大鼠非酒精性 脂肪肝模型,观察非诺贝特对模型大鼠血脂、肝脂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非诺贝特0. 05 g / kg 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大 鼠肝系数,降低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TG) ,增加血清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H) 、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 ,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 P < 0. 05 和P < 0. 01) ,加重肝细胞的损伤。结论非诺贝特具有降脂作用( TG) ,同时却加重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马齿苋水提物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肪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洛伐他汀组、马齿苋低剂量组、马齿苋高剂量组.喂养正常对照组时使用一般饲料,其他实验组使用高脂肪饲料,并且在饲喂同时按照其相应体质量进行灌胃给药.7周后,检测实验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 马齿苋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TC、TG、LDL-C、MDA、ALT和AST水平(P<0.01),显著提高HDL和SOD水平(P<0.01).结论 马齿苋水提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血脂的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喂食高脂饲料对实验动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斑蝥黄质对高脂饲料喂养下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干预血脂代谢的情况.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药组(15mg/kg)、斑蝥黄质高刺量组(20mg/kg).斑蝥黄质中剂量组(15 mg/kg)、斑蝥黄质低剂量组(10 mg/kg),分别饲喂标准、高脂、高脂+辛伐他汀、高脂+不同剂量斑蝥黄质,于实验开始前1天和开始后第4,8,12周末取空腹血,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血脂模型组比较,斑蝥黄质组的TC,TG,LDL-C在第8,12周时降低(P<0.01),而HDL-C升高(P<0.01).研究表明斑蝥黄质可以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诱发高血脂症过程中血脂代谢产生影响,改善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的影响。采用5-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脂饮食组(100只)和正常饲料组(100只),采用高脂饲料(40%脂肪比)诱导大鼠肥胖模型,连续喂养14周。动态检测(第0、4、6、8、10周)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经HE染色后,检测股骨骨髓腔中脂肪细胞数目及形态变化,同时测量其直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第十周后,两组大鼠体重均进入平台期,体重不再增加。肥胖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始终高于正常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大鼠高脂饮食前6周骨髓腔内仅发现少量脂肪细胞,6周后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开始增加,但始终少于正常大鼠,各检测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细胞直径测量结果显示,肥胖组大鼠脂肪细胞直径出现了双峰趋势,从第0周到第2周逐渐增大,且直径均大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到6周降低,且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6周到第8周再次逐渐增加,此时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8周后,再次下降,直径显著低于正常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肥胖对大鼠骨髓脂肪细胞数目及直径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肥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影响的差异可能与高脂饮食导致的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给正常大鼠饲喂高糖脂饲料,建立高糖脂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脂模型组、高糖脂模型对照组、铁椆叶粉低、中、高剂量组,研究铁椆叶对各组大鼠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铁椆叶粉后高糖脂腜痛笫蟮腉LU、TC、TG和LDL-C等指标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铁椆叶有显著的降血糖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牛肝菌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黑牛肝菌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高、低两个剂量组和高脂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 ,前三个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 ,并每日分组灌胃给6.50%、3.25%黑牛肝菌匀浆液和蒸馏水1ml/100g体重 ,连续30d。分别测定血脂及抗氧化指标。结果 :黑牛肝菌高、低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 (P<0.01) ,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血清及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高于高脂模型组 (P<0.01)。结论 :黑牛肝菌对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探究红芪多糖(H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Wistar雄性大鼠,随机留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一次性注射大剂量STZ制造T2DM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二甲双胍组(C组)(67.5mg·kg~(-1)·d~(-1))、红芪多糖高剂量组(D组)(200mg·kg~(-1)·d~(-1))、红芪多糖低剂量组(E组)(100mg·kg~(-1)·d~(-1))。A、B组均灌胃等量超纯水,C、D、E组按上述剂量用药,各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连续灌胃6w,6w末处死大鼠,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组、红芪多糖高剂量组、红芪多糖低剂量组血糖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TG、TC、LDL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L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胰岛素的敏感性指数升高(P0.01)。HPS对T2DM大鼠有降低血糖,抑制TG、TC、LDL的升高,抑制HDL的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指数,减弱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从而缓解T2DM大鼠病情及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链饱和脂肪酸(MC-SFA,MCF组)、长链饱和脂肪酸(LC-SFA,LCF组)、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SUF组)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TUF组)四种脂肪酸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给予脂肪热量比相同的高脂日粮。喂养10w,每18d测定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根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1/(FPG×FINS)评定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结果10w后,LCF组和SUF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高脂组;LCF组和对照组血清TG显著高于其它高脂组(P0.05);LCF组血清T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高脂组(P0.05);高脂组血清H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以TUF组下降幅度最大;LCF组血清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CF组和TUF组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脂肪酸对大鼠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椭叶花锚醇提物对小鼠降血脂的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采用脂乳剂及饲料灌胃造模,连续喂养29天,分别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结果:喂养29天后,阳性试验组、高、中、低剂量组对高脂模型血清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的降低TC水平上(P〈0.01),极显著的降低TG水平上(P〈0.01),提高HDL水平,极显著降低了LDL水平(P〈0.01)。结论:椭叶花锚醇提物对小鼠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价铬、左旋肉碱以及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分为6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2组高脂肥胖组;3组高脂运动组;4组高脂铬运动组;5组高脂铬肉碱组;6组高脂铬肉碱运动组,每组10只。大鼠高脂饮食,经灌胃给予有机铬(吡啶甲酸铬,按照4mg/kg体重/天)悬浊液和左旋肉碱水溶液(按照100mg/kg体重/天)治疗八周后,用试剂盒测定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各组均自由进食。大鼠运动采用跑台训练(相当于65%-75%VO2max)每周5次,共八周。结果:实验8周后,高脂铬肉碱运动组大鼠体重、脂肪量、脂肪率、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肥胖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机铬、左旋肉碱以及有氧运动三者结合能明显影响高脂饮食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大鼠的脂肪代谢,效果优于运动组,以及单纯补铬肉碱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h2,G-Rh2)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NO、MDA含量、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2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及Rh2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加维生素D3(总量7×105U/kg,分别于第1周和第6周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Rh2组大鼠高脂喂养同时1次/d Rh2200 mg/(kg.d)-1灌胃,每周称体质量1次,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给药量;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11周后颈动脉采血,检测血脂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Rh2对血脂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及AI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给药组TC,LDL-c和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1,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Rh2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h2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Rh2对血清MDA含量与SOD活力的影响:模型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h2对血清SOD活力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5);同时,Rh2具有显著降低MDA水平的作用(P0.05).Rh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2通过降低高脂大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提升高脂大鼠血清NO水平、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和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保护内皮细胞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补充具有胆盐水解酶活力的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脂质代谢,因此对实验室现有的水解胆盐能力较强的植物乳杆菌AR113和水解胆盐能力较差的干酪乳杆菌LC2W进行体内降血脂试验,探讨其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的影响。以ICR小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高脂模型+菌株AR113组、高脂模型+菌株LC2W组。4周造模成功后开始连续灌胃菌液4周,研究其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TC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AR113比LC2W降低血清血脂和肝脏血脂效果更好,菌株AR113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胆固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