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3D点云与以规则的密集网格表示的图像不同,不仅不规则且无序,而且由于输入输出大小和顺序差异,具有密度不均匀以及形状和缩放比例存在差异的特性。为此,提出一种对3D点云进行卷积的方法,将关系形状卷积神经网络(relation-shape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RSCNN)与逆密度函数相结合,并在卷积网络中增添反卷积层,实现了点云更精确的分类分割效果。方法 在关系形状卷积神经网络中,将卷积核视为由权重函数和逆密度函数组成的3D点局部坐标的非线性函数。对给定的点,权重函数通过多层感知器网络学习,逆密度函数通过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学习,逆密度函数的引入对点云采样率不均匀的情况进行弥补。在点云分割任务中,引入由插值和关系形状卷积层两部分组成的反卷积层,将特征从子采样点云传播回原始分辨率。结果 在ModelNet40、ShapeNet、ScanNet数据集上进行分类、部分分割和语义场景分割实验,验证模型的分类分割性能。在分类实验中,与PointNet++相比,整体精度提升3.1%,在PointNet++将法线也作为输入的情况下,精度依然提升了1.9%;在部分分割实验中,类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比PointNet++在法线作为输入情况下高6.0%,实例mIoU比PointNet++高1.4%;在语义场景分割实验中,mIoU比PointNet++高13.7%。在ScanNet数据集上进行不同步长有无逆密度函数的对比实验,实验证明逆密度函数将分割精度提升0.8%左右,有效提升了模型性能。结论 融合逆密度函数的关系形状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获取点云数据中的局部和全局特征,并对点云采样不均匀的情况实现一定程度的补偿,实现更优的分类和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的人工特征选取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本文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卷积核CNN的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并在脑电情绪识别分类上进行了验证.本文首先进行了通道选择方面的研究,其次使用多尺度卷积核CNN模型对提取了微分熵(differential entropy feature,DE)特征的脑电数据进行情绪三分类实验,相比于传统的CNN模型,多尺度卷积核CNN模型在卷积层中采用多个尺度的卷积核,同时从高维度与低维度对脑电信号进行二次特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数据在33通道的情绪分类平均准确率为89.72%,几乎接近全通道的平均准确率;多尺度卷积核CNN在微分熵特征上的情绪三分类取得了98.19%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地物分类特征表征性较弱及全卷积网络分类精度较低的问题,文中提出结合编码-解码网络(E-D-Net)和条件随机场(CRF)的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土地覆盖分类算法.首先,利用Freeman分解和Pauli分解建模全极化SAR影像,提取各分解对应的散射特征.再借鉴语义分割网络模型的建模思想和多尺度卷积单元构建对称网络模型,将多尺度非对称卷积单元嵌入中层,设计E-D-Net网络模型.通过E-D-Net网络模型对PolSAR影像Freeman分解散射特征进行多层自主学习,获得初始分类结果.最后,利用全连接CRF结合Pauli相干分解伪彩色图信息,对初始分类结果再进行降噪和平滑优化,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在两地区PolSAR影像上的实验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行人检测中卷积速度慢、抗噪弱、冗余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稀疏自编码网络的方法。首先在输入层后添加一层感兴趣层,在非相邻和相邻特征(nor-neighboring and neighboring features,NNNF)的基础上丰富图像的对称性特征,融合LUV空间、梯度方向等多通道的跨通道特征,并在非相邻特征设计的区域处理中采用一种改进的随机池化方法来消除行人形变的影响,得到表示行人信息的主要特征。然后利用四个自动编码器设计四层隐含层深度网络,以交叉熵为损失函数及改进的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函数为激活函数,以此结合稀疏表示的理论构建新的目标函数来学习网络,寻找数据的内在结构。最后用第四层隐含层输出的有效特征来训练分类器。在公共数据库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现存的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降低了平均漏检率,减少了运行时间,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工程》2018,(2):210-219
为了对社交网络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和信息进行情感分类,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多特征融合,提出一种情感分类方法。结合Twitter自身语言特性和情感字典资源设计语料特征和词典特征,对Twitter文本词向量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获得对应的深度词向量特征,将上述3类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并采用One-Versus-One SVM实现情感极性的分类判别。针对SemEval语料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情感分类效果,多特征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情感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图分类模型的重点集中在将卷积神经网络迁移到图数据领域,包括重定义卷积层和池化层。卷积操作泛化到图数据上是有效的方法,但无论是卷积还是池化都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在提取网络拓扑结构信息方面。提出一种基于重构误差的同构图分类模型,一方面利用改进的同构图卷积网络WaveGIC增强提取拓扑结构信息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多重注意力机制表征全图,使得模型能够关注关键节点信息。由于网络加深过程,局部拓扑结构的特征表达越来越不明显。在分类损失基础上添加重构误差损失,使分类器同时考虑图的节点特征和拓扑结构。在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图分类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完成众多视觉任务的关键是提取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图像特征,传统的图像特征仅描述图像某一方面的信息,表达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文中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出图像深度层次特征(DHF)提取算法,通过对图像的层层抽象表达,可以有效挖掘隐藏在图像内部的本质信息.首先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产生图像特征图,选取卷积输出层的特征图构建图像阶层结构.然后基于匹配实验选择最佳的层级组合,采用信息熵描述低层级特征图,采用区域平均的方法描述高层级特征图,最终构建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DHF特征.实验表明,相比已有特征,DHF特征优势明显,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图像匹配任务.  相似文献   

8.
陈郑淏  冯翱  何嘉 《计算机应用》2019,39(7):1936-1941
针对情感分类中传统二维卷积模型对特征语义信息的损耗以及时序特征表达能力匮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混合模型。首先,使用一维卷积替换二维卷积以保留更丰富的局部语义特征;再由池化层降维后进入循环神经网络层,整合特征之间的时序关系;最后,经过softmax层实现情感分类。在多个标准英文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SST和MR数据集上的分类准确率与传统统计方法和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有1至3个百分点的提升,而对网络各组成部分的分析验证了一维卷积和循环神经网络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文本的表示与文本的特征提取是文本分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连续词袋模型(CBOW)与ABiGRU的文本分类模型。该分类模型把改进的CBOW模型所训练的词向量作为词嵌入层,然后经过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和池化层,以及结合了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双向门限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充分提取了文本的特征。将文本特征向量输入到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在三个语料集中进行的文本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文本分类算法,提出的方法有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一的卷积神经网络文本分类模型忽视词语在上下文的语义变化,未对影响文本分类效果的关键特征赋予更高权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重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文本分类模型.该模型将注意力机制分别嵌入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层前后,对影响文本分类效果的高维特征和低维特征进行权值的重新分配,优化特征提取过程,实现特征向量的精确分类.在池化层采用平均池化和最大池化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减少特征图的尺寸,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发生,最后使用softmax函数进行分类.本文在三个不同的中英文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同时设计注意力机制重要性对比实验,分析自注意力机制与CNN结合对文本分类效果提升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有效地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特征互补性对脑电情绪分类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脑电情绪分类新方法。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DE、MST和SampEn特征提取,采用双样本T检验去除冗余筛选出最优特征并融合,采用SVM分类模型来识别不同的情绪状态。在SEED-Ⅳ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单一特征中DE的平均分类准确率最高(77.86%),而融合非线性SampEn特征与功能连接MST属性后平均分类准确率得到进一步提升(84.58%),不同时间段采集的数据上重测实验则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和共空间模式,结合最优波长空间滤波,提出了三者相结合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式分解进行分解,得到固有模态函数,选择合适的固有模态函数进行信号的重构,然后将重构的信号进行最优波长空间滤波变换,得到最优的波长选择信号,再经共空间模式投影映射,提取相应的特征向量,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运用该方法对9位受试者进行分类结果分析,平均分类准确率在95%以上,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识别性。  相似文献   

13.
常规的公共空间模式分解方法需要大量的输入通道、缺乏频域信息,发展受到限制。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将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公共空间模式算法结合,改变CSP滤波器成分选择方式,提出EMD-CSP算法来获取特征向量。该算法对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经验模式(EMD)分解,得到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观察并计算每个IMF分量的能量谱,筛选有效的IMF频段(5~28 Hz),使用改进的CSP滤波器进行滤波获取特征,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得到9位受试的想象运动平均分类正确率为92%,证实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点对点自动学习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空间与时间维度上的情感相关特征,提高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的准确率,基于DEAP数据集中EEG信号的时域、频域特征及其组合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模型的EEG情感特征学习与分类算法。采用包括集成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和贝叶斯线性判别分析算法在内的浅层机器学习模型与CNN深度学习模型对DEAP数据集进行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上的情感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效价和唤醒度两个维度上,深度CNN模型在时域和频域组合特征上均取得了目前最好的两类识别性能,在效价维度上比最佳的传统分类器集成决策树模型提高了3.58%,在唤醒度上比集成决策树模型的最好性能提高了3.29%。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缓解不同受试者跨天试验间脑电信号差异对分类性能的影响,结合共空间模式和小波包分解算法,对12个受试者连续5天的脑电波数据进行空间滤波处理和时频域上小波包能量特征提取。采用Bagging tree、SVM、LDA和BLDA模型进行情感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SVM和BLDA分类器对该算法提取的脑电特征进行两类情感分类的精度比目前最优的结果分别提高了4.4%和3.5%,有效地提高了跨天脑电情感分类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对于开发鲁棒的情感脑-机接口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Gabor小波与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在表情识别上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中心误差补偿二值模式(Center Error Compensation Binary Pattern,CECBP)的表情识别方法。对预处理后的人脸表情图像创建多尺度的金字塔,用中心误差补偿二值模式对金字塔中的各层图像进行编码,分块提取各层编码后的直方图序列作为特征,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分类。在JAFFE、Cohn-Kanade以及Pain Expression表情库上的交叉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抑制噪声,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比传统的Gabor小波以及LBP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情绪识别中数据稀缺及由此导致的情感分类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的条件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SA-cWGAN),通过自注意力模块从训练数据学习长时上下文相关的全局特征,采用Wasserstein距离和梯度惩罚的Lipschitz约束对网络的损失函数进行优化,进而生成高质量的EEG数据对原有训练集进行增强。所提方法分别在DEAP和SEED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的二分类和三分类对比实验,生成了与EEG训练数据分布接近的微分熵(DE)和功率谱密度(PSD)特征,以此来增强EEG训练数据集,采用SVM分类器对增强后的EEG特征进行情绪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DEAP数据集上的唤醒度和效价维度下,增强后的DE、PSD特征较原有DE、PSD特征二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6.63、17.55个百分点和6.48、8.34个百分点;在SEED数据集下,三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4.64、5.18个百分点,证明所提方法生成的特征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也表明通过对GAN网络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生成的特征增强原有训练数据集能够有效提高E...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局部二元模式的面部表情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二元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使用LBP算子对图像进行处理,对图像的模式进行统计形成面部表情特征;使用线性判别分析对表情特征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支持向量机对面部表情进行分类。用Matlab实现了上述方法,并在日本女性人脸表情(JAFFE)数据库上测试,取得了70.95%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9.
从相关向量机(RVM)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相似性以及RVM的稀疏特性出发,将RVM应用于脑电信号(EEG)的情感识别中。针对一对一(OAO)和一对多(OAA)两种多分类方法各自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两层多分类模型(OAA-OAO),改进现有OAO算法中无效投票影响最终决策的现象。设计情感EEG信号识别对比实验,验证基于RVM的改进多分类算法在脑电信号情感识别中的应用。对于实验室采集的情感脑电信号,提取其非线性特征(功率谱熵、样本熵和Hurst指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将OAA-OAO-RVM算法分别和OAO-SVM、OAO-RVM两种识别网络进行对比,分析RVM的识别性能以及OAA-OAO多分类算法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降维后的最优特征集合作为识别网络的输入向量得到的识别性能更高,且RVM表现出的性能优于SVM。同时,改进后的OAA-OAO算法较传统OAO模型的平均识别率提高了7.89%,证明OAA-OAO算法可有效去除一部分无效投票从而使分类精度得到显著提高,验证了此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多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能量熵的特征提取方法。对三类脑电思维信号分别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并得到与其相对应的IMF。试验发现对于不同类别的信号,同阶的IMF能量的判别熵有明显的不同。而采用K-近邻分类器对三类脑电信号进行了分类,发现基于最佳特征向量选择的分类试验的平均正确识别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