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羧甲司坦片长期治疗对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作用。方法 COPD 稳定期患者服用羧甲司坦片 l 年,将同期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者归为观察组,放弃锻炼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 COPD 急性发作次数,治疗前后24 h 痰量,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病情稳定,COPD 急性发作次数平均不足2次,两组患者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 〉0.05)。经1年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痰量均有显著减少(P 〈0.05),两组间比较则没有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1年后 FeVl%、FeVl/FVC(%)及6MINT 均有明显提高(P 〈0.05),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则没有明显变化(P 〉0.05)。结论羧甲司坦片长期治疗可稳定 COPD 病情.联合呼吸肌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刺络拔罐配合苓挂术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刺络拔罐配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加用羧甲司坦片治疗。疗程均为14d。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O5)。结论剌络拔罐配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抑制心室重塑药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味。7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治疗前后测定左室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钟心排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改善。治疗组LVEF、LVEDd、SV以及CO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ET含量均明显降低、CGR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真武汤加味能显著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活动耐量、降低ET、升高CGRP,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蔡莹 《安徽医学》2014,(2):241-243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COPD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呼吸功能训练,对组照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SCRQ量表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SCRQ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老年病房确诊的3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缓解期在家庭内应用双鼻导管氧气筒吸氧,氧流量(1~2)L/min,每天吸氧时间为至少15h,总疗程均为12个月;定期随访患者吸氧的依从性。治疗前后两组均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血气分析、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实验组1年后SGR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低氧血症、6MWD改善明显(P〈O.01);肺功能变化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FEVI%、FEVl/FVC%及PaCO2较实验前加重(P〈0.01)。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伴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伴D-二聚体(D—D)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伴D-二聚体升高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必要时应用呼吸兴奋剂,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治疗7d。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D—D下降(P〈0.05),纤维蛋白元(FBG)、凝血酶元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治疗前后D—D、FBG、PT、APTT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对照组70%,治疗组8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伴D-二聚体升高的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舒利迭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舒利迭吸入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表明经治疗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表现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Pa02均升高(P〈0.05),PaCO2(P〈0.05)均下降,两组治疗前后PaO2及PaCO2差值,均以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对症状体征改善的有效率为66%,对照组为62%(P〉0.05)。4)用药期间,试验组有3例出现口干及咽喉不适,均自行缓解。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舒利达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疗效好,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羧甲司坦联合低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阳性对照药物平行研究。对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予羧甲司坦联合低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100μg),或单独高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治疗1年,评估COPD急性加重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80例完成1年随访,试验组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为1.2(95%CI,1.14~1.30),对照组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数为1.1(95%CI,1.03~1.14),试验组急性加重相对对照组的相对危险度为1.09(95%CI 0.82~1.18),两组急性加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1,P=0.157)。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1年后与用药前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总分分别减少5.54和5.59,达到临床改善。两组比较,试验组平均分数下降较对照组低0.45(95%CI,-0.3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肺炎发生比例高于试验组。结论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高剂量吸入性激素联合制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相比,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低剂量吸入性激素联合制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联合羧甲司坦疗效无明显差异,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阿奇霉素组和羧甲司坦组,每组60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胶囊及羧甲司坦片;阿奇霉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胶囊;羧甲司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羧甲司坦片。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治疗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和羧甲司坦组( P<0.05),联合治疗组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持续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阿奇霉素组和羧甲司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羧甲司坦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以提高临床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养胃舒胶囊,治疗组给予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3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胃镜结果及临床表现、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可临证加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评价转移因子穴位注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肺功能和复发次数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择88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穴位治疗组给予转移因子双侧足三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及复发率。结果 肺功能改善穴位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内复发率穴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转移因子穴位注射用于COPD缓解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拟龙仙汤经不同途径给药治疗急、缓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分为急性期及缓解期两个阶段进行。治疗组急性期予西药干预加龙仙汤雾化吸入;缓解期予西药干预加龙仙汤口服3个月。对照组急性期予西药干预加雾化吸入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20ml,普米克令舒2ml,氨溴索15mg;缓解期予西药干预加辅舒酮气雾剂合奥克斯都保气雾剂3个月。两组均临床观察一年。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日、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1年内重复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临床观察1年,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急、缓期,经不同途径给予自拟龙仙汤治疗COPD有效,均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孢茵素(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CsA联合司坦唑醇,对照组仅用司坦唑醇,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外周血中Hb、WBC及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二组患者外周血中Hb、WBC及PL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Hb及WBC水平较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组患者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67%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联合司坦唑醇治疗CAA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用药相关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哮喘、27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血清Eotaxin的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otaxin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期组(P〈0.05)以及其余三组(P〈0.01),哮喘慢性持续期组显著高于COPD组(P〈O.05)及健康对照组(P〈O.01),但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缓解期组、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哮喘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COPD比较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COPD缓解期患者60例(COPD缓解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60例(AECOPD组)和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CD3+、CD4+、CD8+及 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 COPD 缓解期组在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ECOPD组及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COPD缓解期组血清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 AECOPD组, 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 AECOPD 组( P <0.05)。 COPD 缓解期组患者 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呈显著正相关(P<0.05),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正相关(P<0.05), 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及FVC呈负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水平与FEV1和FVC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和肺功能的降低其免疫功能呈进行性减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吸入长效M-受体阻滞剂噻托溴铵18μg,每日1次;联合进行呼吸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呼吸操。对照组仅呼吸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情况、6min步行距离(6MWD)测试、生活质量评估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和急性发作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组6MWD测试和生活质量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训练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作用。方法 将两个社区卫生站中6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对照组(30例),对干预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健康教育和系统的治疗两年。结果 干预组的疗效明确优于对照组(P〈0.05):遵医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加强社区管理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缓解期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速递     
羧甲司坦可能成为COPD治疗新选择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等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作为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常伴发黏液高分泌、氧化应激和气道炎症。而黏液溶解剂羧甲司坦等是安全、  相似文献   

19.
唐雯  陈剑波 《中外医疗》2012,31(32):73+75-73,75
目的探讨使用环孢素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环孢素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司坦唑醇片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4%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胶囊联合司坦唑醇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COPD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3种血清细胞因子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TNF-α、IL-8、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在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与20例缓解期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TNF—α、IL-8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结论:TNF—α、IL-8、IL-10参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并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