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早产儿晚发败血症(LOS)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情况。方法 在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VLBW/ELBW早产儿(胎龄<32周)中,选取发生LOS的患儿作为LOS组,每例LOS患儿匹配2例非败血症患儿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LOS组分为死亡亚组和存活亚组,分析LOS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治VLBW/ELBW早产儿513例,LOS组65例,对照组130例,LOS发生率为12.7%。LOS组死亡6例,存活59例。LOS组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P < 0.05),LOS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 < 0.05)。LOS组小于胎龄儿(SGA)、机械通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低出生体重、SGA、PICC时间长为VLBW/ELBW早产儿发生LOS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96、2.550、1.068,P < 0.05)。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是VLBW/ELBW早产儿LOS死亡的危险因素(OR=13.443,P < 0.05)。LOS组共培养出65株病原菌,39株(60%)为革兰阴性菌,其中15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7%(10/15)感染ESBLs菌的LOS患儿发病2周前应用过抗生素,高于非耐药菌(29%,7/24)(P < 0.05)。结论 出生体重低、SGA、PICC时间长为VLBW/ELBW早产儿发生LOS的危险因素,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LOS患儿更容易发生死亡。LOS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发病2周前应用过抗生素可能会增加ESBLs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VLBW/ELBW)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etabolic bone disease of prematurity,MBD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3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多中心61 786例新生儿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早产儿504例,其中诊断MBDP 108例,纳入MBDP组,其余396例纳入非MBDP组。收集两组孕母及早产儿基本资料、住院期间主要疾病、营养支持策略和其他治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D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LBW早产儿MBDP发生率为19.5%(88/452),ELBW早产儿MBDP发生率为38.5%(20/52)。极早产儿、超早产儿MBDP发生率分别为21.7%和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BDP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MBDP组,住院时间更长,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更高(P < 0.05);MBDP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贫血、低钙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较非MBDP组高(P < 0.05);MBDP组较非MBDP组平均加奶速度更慢、达全肠内喂养日龄更大、肠外营养使用时间更长(P < 0.05);MBDP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使用比例高于非MBDP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比例低于非MBDP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 < 32周、低钙血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败血症是MBDP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低胎龄、低钙血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增加VLBW/ELBW早产儿MBDP发生的风险,应加强围生期孕期保健,避免早产,提高新生儿科医师对MBDP的防治意识,对早产儿采取积极合理的营养策略和综合管理措施,以改善VLBW/ELBW早产儿的近远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游离肉碱(FC)浓度,为制定早产儿FC补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 36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GA)分为超早产(EPTB,GA<28周)组(n=39)、极早产(VPTB,28≤GA < 32周)组(n=405)、中期早产(MPTB,32≤GA<34周)组(n=507)、晚期早产(LPTB,34≤GA<37周)组(n=2 417);根据出生体重(BW)分为超低出生体重(ELBW,BW < 1 000 g)组(n=36)、极低出生体重(VLBW,1 000 g≤BW < 1 500 g)组(n=387)、低出生体重组(LBW,1 500 g≤BW < 2 500 g)组(n=1 873)、正常出生体重(NBW,2 500 g≤BW≤4 000 g)组(n=1 072)。于生后72 h~7 d内采血进行FC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EPTB、VPTB组FC浓度明显高于MPTB、LPTB组(P < 0.05),MPTB组FC浓度明显高于LPTB组(P < 0.05);胎龄越小,FC的95%医学参考范围下限越高。ELBW、VLBW组FC浓度明显高于LBW、NBW组(P < 0.05),LBW组FC浓度明显高于NBW组(P < 0.05);出生体重越低,FC的95%医学参考范围下限越高。结论极/超早产儿、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血FC浓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湖南省新生儿病房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患儿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为规范湖南省新生儿病房住院早产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数据。方法 对湖南省24家三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上报的2017年1~12月住院VLBW/ELBW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4家医疗机构2017年全年住院VLBW/ELBW患儿共1 442例,抗生素中位使用时间为17 d(范围:0~86 d),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的53.0%。各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时间占住院时间的百分比差异较大,最高达91.4%,最低为14.6%,2/3(16家)的单位超过50.0%。血及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共113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4%,各机构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同(0%~14.9%)。败血症常见致病菌中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29例(25.7%),大肠杆菌12例(10.6%),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2.7%)。使用最多的抗生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全部抗生素使用的41.00%;其次为青霉素类抗生素(32.10%),再次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3.15%)。抗生素使用时间占比与出生体重Z值、出生体重与出院体重Z值的差值呈负相关(分别rs=-0.095、-0.151,均P < 0.01),与病死/放弃率呈正相关(rs=0.196,P < 0.01)。结论 湖南省新生儿病房住院VLBW/ELBW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不同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别大。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产房复苏插管影响因素以降低插管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极早产儿455例,依据复苏时是否插管分为插管组(79例)和非插管组(376例),分析复苏插管的影响因素。结果 极早产儿中复苏时插管发生率为17.4%(79/455)。非插管组胎龄、出生体重及剖宫产出生、延迟脐带结扎(DCC)、出生时间在复苏质量改进后、孕母产前足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 > 18 h的比例高于插管组(P < 0.05),而孕母妊娠糖尿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比例低于插管组(P < 0.05)。孕母产前足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DCC是极早产儿复苏时插管的保护因素(分别OR=0.368、0.222,P < 0.05),而胎龄小、出生体重<750 g、孕母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是极早产儿复苏时插管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对胎龄小、预估出生体重 < 750 g、孕母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的极早产儿,分娩时应该做好气管插管的充分准备;孕母产前足疗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和DCC应用能够降低极早产儿复苏时插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对生长发育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后于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在该院新生儿随访门诊定期随访生长发育及甲状腺功能情况的早产儿82例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组(观察组,n=31)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对照组,n=51)。观察组给予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对照组未予干预,比较不同胎龄(28周≤胎龄<32周、32周≤胎龄<34周、34周≤胎龄<37周)两组早产儿定期随访至矫正年龄12月龄时的体格、智力发育情况及甲状腺功能的转归。 结果 不同胎龄两组早产儿随访至矫正年龄12月龄时,体格发育指标(身长、体重、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周≤胎龄<32周和32周≤胎龄<34周早产儿Gesell发育量表各能区评分随访至矫正年龄12月龄时,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周≤胎龄<37周早产儿,观察组的大运动能评分在3月龄和12月龄时低于对照组,精细动作能、语言能、适应性能评分在12月龄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个人-社会性能评分在3月龄时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12月龄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2~4周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并完全停药的患儿有21例(68%),其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均正常(100%);未能停药患儿10例(32%),仅2例筛查结果正常,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并完全停药患儿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功能异常早产儿及早诊断并进行合理规范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早产儿甲状腺功能异常多为暂时性,新生儿筛查结果呈阳性的早产儿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早产儿纠正年龄6个月内生长发育情况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出院并按时完成随访的VLBW/ELBW早产儿109例进行纠正年龄6个月内的生长发育监测。采用Z评分法评价体格指标,并分析不同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组:母乳+母乳强化剂;混合喂养组:母乳+早产儿配方奶;人工喂养组:早产儿配方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年龄别体重Z积分、年龄别身长Z积分、身长别体重Z积分、体重指数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3个月内;年龄别头围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5个月。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在纠正年龄3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母乳喂养组头围、身长的生长在纠正年龄6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结论 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提示应加强早期个体化随访及营养指导以减少生长偏离的发生。亲母母乳喂养并添加母乳强化剂是VLBW/ELBW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28~31周组、32~34周组及35~36周组,选取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0名为对照组。分别在生后第1天和第14天检测新生儿静脉血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新生儿生后14天血清FT3、F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生后第1天(P〈0.05)。35~36周组和对照组生后第1、14天血清FT3、FT4水平均高于28~31周组和32~34周组,32~34周组高于28~31周组(P〈0.05)。TSH水平生后第1天35~36周组和对照组高于28~31周组和32~34周组,生后第14天28~31周组和32~34周组高于35~36周组和对照组(P〈0.05)。早产儿生后第1天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及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征综合征、休克等严重疾病;生后第14天影响因素为胎龄和出生体重。结论 早产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发育不成熟,生后14天检测甲状腺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6例胎龄≤32周低血糖早产儿作为低血糖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监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172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早产儿共计515例,其中低血糖86例(16.7%)。低血糖组小于胎龄儿(SGA)、剖宫产出生、孕母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出生体重及血糖检测前已静脉使用葡萄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SGA(OR=4.311,95% CI:1.285~14.462)、孕母高血压(OR=2.469,95% CI:1.310~4.652)和产前使用激素(OR=6.337,95% CI:1.430~28.095)为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 < 0.05),静脉使用葡萄糖(OR=0.318,95% CI:0.171~0.591)为早产儿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SGA、孕母高血压和产前使用激素可增加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对胎龄≤32周早产儿,建议生后尽早静脉使用葡萄糖,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早期或晚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82例为研究对象,按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日龄分为早期治疗组(日龄 < 3 d)(n=22)和晚期治疗组(3 d ≤ 日龄<10 d)(n=60),回顾性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围产期的基本情况、治疗过程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 早期治疗组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04);早期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吸氧时间明显短于晚期治疗组(P < 0.05);早期治疗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P=0.032)。其余基本情况、治疗过程情况及临床结局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使用枸橼酸咖啡因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氨茶碱在不同校正胎龄、体重及日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方法 选取发生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予以负荷剂量(5 mg/kg)氨茶碱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维持剂量(1 mg/kg及2 mg/kg,每8 h给药一次)。在治疗后8 h、3 d、7 d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记录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两组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 mg/kg组的稳态血药浓度、血浆清除率明显高于1 mg/kg组,半衰期低于1 mg/kg组(P<0.05)。2 mg/kg组患儿生后7 d内呼吸暂停发作天数明显较1 mg/kg组少(P<0.05)。两组患儿的氨茶碱血浆清除率与生后日龄及校正胎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不同维持剂量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参数具有差异,2 mg/kg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效果优于1 mg/kg;临床上对氨茶碱进行剂量调整时应考虑患儿校正胎龄及生后日龄,同时进行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出生后的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abdomin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A-rSO2)变化趋势。 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VLBWI/ELBWI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从出生后第1天开始每天监测A-rSO2,共监测4周。并根据出生胎龄分为较低胎龄组(<29周组)及较高胎龄组(≥29周组),对两组VLBWI/ELBWI生后4周内的A-rSO2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纳入VLBWI/ELBWI 63例,其中<29周组30例,≥29周组33例。63例VLBWI/ELBWI生后2周内A-rSO2呈现波动变化:生后第1天为最低值(47.9%),后逐渐升高,第4天达最高峰(67.4%),第5~9天逐渐下降,然后再次上升,至出生2周后趋于稳定。≥29周组出生后第1周及第2周A-rSO2均高于<29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3周及第4周两组A-rSO2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LBWI/ELBWI的A-rSO2在出生后最初2周随日龄增加存在波动变化,2周后趋于稳定;生后2周内的A-rSO2与胎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早期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神经智能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VLBWI 78例,根据患儿父母的选择分为rhEPO治疗组(n=35)与对照组(n=43)。治疗组生后4~5 h内给予rhEPO(250 IU/kg,每周3次,连用4周)。纠正胎龄40周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测(NBNA),纠正胎龄3月、6月、12月时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并比较纠正胎龄6月时脑干诱发电位(ABR)及头颅B超的异常率。结果 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纠正胎龄3月时的适应能力优于对照组,纠正胎龄6月时的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能力优于对照组,纠正胎龄12月时的大运动、适应能力、精细动作、社交能力、语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纠正胎龄6月时的ABR异常率、头颅B超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rhEPO治疗可以促进VLBWI神经系统症状早期恢复,改善患儿的认知、运动及语言能力,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LOS分为两组:LOS组和无LOS组。回顾性分析LOS的发生率、病死率、常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26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117例(51.8%)发生了LOS,其中45例为确诊LOS,72例为临床诊断LOS。LOS组患儿病死率为13.7%(16/117),明显高于无LOS组(5/10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其中32株(63%)为革兰阴性细菌,16株(31%)为革兰阳性细菌,3株(6%)为真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于胎龄儿、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机械通气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0.84、1.59、1.34、3.11、4.55,均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LOS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细菌。胎龄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小于胎龄儿、PICC或机械通气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的发生危险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34周以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4周早产儿694例, 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情况及相关合并症等资料。结果 694例早产儿中, 发生EUGR 284例(40.9%)。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患儿发生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极低出生体重儿(P<0.0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越高(P<0.01)。EUGR组早产儿禁食天数、静脉营养持续天数、首次肠内营养的日龄、全肠内营养的日龄均大于非EUGR组(P<0.01)。EUGR组患儿生后第1周蛋白质累积损失量与热卡累积损失量均大于非EUGR组(P<0.05)。EUGR组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非EUG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IUGR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4周以下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已经存在IUGR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 预防呼吸暂停、败血症等并发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