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体能源,煤炭产业是煤炭资源丰富省区的主导产业,但煤炭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以全国煤炭资源储量前四位的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四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2个层面构建了由4因素11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了四省区煤炭产业的竞争力指数和竞争力排名,即山西最具现实竞争力,其次是内蒙古、新疆和陕西。同时新疆是最具潜在竞争力的省份,基于此,提出了煤炭产业集群化发展及四省区协同共建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很多产业集群都亟需提升竞争力,需要实现产业升级,而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可以维持产业集群内和谐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以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即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组织学习能力为基本要素,构建社会资本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概念模型,然后提出相关假设,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并借助Lisrel软件对本文的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对组织学习能力有促进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促进作用;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促进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并通过组织学习能力发挥间接作用。因此,研究社会资本、组织学习能力及产业集群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解释其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是对相关理论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规模、产业经营、产业效益、产业能耗及安全4个维度,建立了省(区)煤炭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蒙古等10个省(区)煤炭工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位于煤炭工业竞争力前三,山东、河南和河北位于第4至第6位,安徽、云南、新疆和黑龙江位于第7至第10位。总体上看,煤炭工业竞争力与各省煤炭资源优势和煤炭产量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征与内涵,结合煤炭产业自身特点,从集群竞争力的来源视角,按照集群规模、集群效益、集群成长、集群环境等四个因素构建煤炭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理论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为科学的评价煤炭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成本竞争力是决定新疆煤基能源化工产品外送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煤基能源化工产品成本竞争力模型及判据,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产品(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外运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新疆与能源"金三角"地区之间煤基能源化工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研究表明,新疆煤炭外运竞争优势很小,仅限于兰州以西市场;新疆煤化工产品较宁夏、甘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内蒙古、陕西相比,无竞争优势;新疆煤电直流输送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综合来看,未来新疆煤炭利用应坚持煤电、煤化工"两翼齐飞"的战略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新疆煤炭清洁高效转化规模,而不宜扩大煤炭外运规模。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已经跃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和讨论十分热烈,特别是西方许多国家对于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大大地丰富了产业集群这一重要课题的内容。但是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尚不丰富,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工具,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研究,构建了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进行赋分,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佧琦 《资源与产业》2010,12(Z1):42-4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已经跃上了历史的舞台,并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和讨论十分热烈,特别是西方许多国家对于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大大地丰富了产业集群这一重要课题的内容。但是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尚不丰富,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工具,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对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的研究,构建了湘西矿产资源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进行赋分,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代学钢 《煤炭技术》2013,(12):278-280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新能源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成为推动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GEM模型为分析框架,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找到制约河北省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提升河北省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典型研究区若羌县为例,定量分析其沙漠化驱动因素.依据研究区1959~2003年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和提取能够表征沙漠化发展的社会和自然因子,并从单一因素和综合因素两个角度引入影响系数的概念分析它们对当地土地沙漠化的影响程度.由此得出,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发展与社会因素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  相似文献   

10.
油气资源是上游油气产业链的基础,是下游产业链的保障。油气企业定位在油气区域附近是为了获得交通成本的优势,现有的分工状况由生产力水平和市场消费水平决定,油气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间的相互熟识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风险。由此可见,传统因素对油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传统因素在油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不足,如自然资源优势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交通成本受市场函数影响、分工专业化中的外部分工不尽合理、交易费用理论的局限性等。因此,需要采取扩大现有油气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新疆油气产业上下游均衡发展;建立油气行业协会等综合措施以促进新疆油气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新疆15个地区1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因子、服务性投资因子和高级产业投资因子)分析各地区的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5个地区分成5类,找出投资结构类似的地区。最后,利用3个公因子,对新疆各地区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因子对经济增长起正向拉动作用,而服务性投资因子和高级产业投资因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负向的,说明新疆的经济增长还是粗放型的,从而为今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参照。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业是柳州市的支柱产业,在广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本文运用GEM模型,构建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表,对该集群各要素的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范围内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设施、外部市场方面得分较低。因此,需从软硬件设施质量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入手,加快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柳州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强化要求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正确选择主导产业,由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对于加快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新疆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新型工业化内涵、关联性、发展潜力、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选择22个指标组成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通过Weaver-Thomas模型和综合分析法,选出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产业和培育主导产业,即提出新疆在新型工业化大背景下应该集中发展石油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注重培育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塑料制品业、纺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在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形成循环经济型主导产业群和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4.
彭颖 《资源与产业》2010,12(5):174-179
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内企业间的垄断与竞争及规模经济和效率这两组关系研究为核心,并逐渐扩展到对企业内部组织制度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当前,我国许多产业内的组织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规模经济偏低、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组织分散、缺乏产业合作和无序竞争等。本文针对以上弊端,分析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产业组织战略性调整与产业组织政策支撑两方面可行性措施,从而提升我国产业组织的竞争力,发挥大国优势。  相似文献   

15.
孙宝慧  张丽 《资源与产业》2013,15(2):136-142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国工业化过程吸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过剩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是平衡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的一个最重要的经济空间。在对第三产业竞争力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产业竞争力指标的构建原则,从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发展效益和成长力4个方面构建13个二级指标,用来反映第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15个省会(或首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乌鲁木齐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为第11位,属于比较靠后的位置,第三产业竞争力较弱。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是提升第三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烨  曹梅 《资源与产业》2015,17(4):88-93
在分析贵阳市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低碳化转型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城市低碳化转型的路径选择,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生态恢复重建的重要途径,贵阳市应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在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为主要方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监督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低碳化的项目建设等措施,按照产业低碳化转型路线图,将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