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系统介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血管系统、心肌系统、心血管疾病及运动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相关的文章,检索词:“CGRP、cardiovascular、sports”,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文章,检索词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心血管系统、运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相关的文章。纳入标准:有关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血管分布、代谢、疾病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46篇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13篇,纳入33篇。其中关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分布与代谢7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心血管效应10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9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运动的关系7篇。资料综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一种生物活性肽,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血管神经纤维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心血管系统效应包括:心脏的正性变时变力作用,血液动力学作者,舒血管效应,心肌细胞和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可参与防治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治疗休克。运动可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泌增加。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也广泛存在于心血管系统,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重要肽能神经递质。是体内已知最强的扩血管物质,有强大的舒张冠状动脉作用,并参与高血压及休克形成机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运动可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尹涛  王海昌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121-123
目的: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的研究有了很多的进展,了解血管紧张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不同受体而产生效应的多样性,将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启示。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2000—01/2005—06关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的文章。检索词“Receptor,Angiotensin,Type2,cardiovascular system”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5-06/2006-01,检索词“Angiotensin Type 2Receptor,AT2R”。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2000—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取相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效应的研究。②该型受体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3)能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获取文章的全文。排除标准:①除心血管系统外有关其它系统的研究。②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2篇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相关的文献,其中25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①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心血管系统有一定量的表达,而且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表达量会发生改变。(2)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可对心血管的细胞、组织结构及功能产生多种影响。(3)已经发现有若干种分子机制介导这些效应。 结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许多效应是拮抗1型受体的,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不少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对于该型受体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及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促进健康的机制,以期为运动训练、运动健身和运动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lsevier science 2000-01/2005-12关于有氧运动健身的文章。检索词“aerobic exercise,health”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同期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有氧运动,健身”。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有氧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②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③有氧运动对自由基产生和清除能力的影响。④关于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⑤有氧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78篇,排除47篇重复性研究。31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都表明:有氧运动能改善能量代谢,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心血管危险因子.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结论:有氧运动能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促进健康,是运动健身和运动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立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8):164-165
目的:通过对人体运动时调节心血管机能的内源性含氮类生物活性物质的起源、发生及调节机制的阐述,以进一步认识体液性调节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期间有关内源性含氮类生物物质在运动中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的文章,检索词:“Nitricbioactive substance,Catecholamine,serotonin,histamine and peptid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在图书馆阅读和收集关于生物活性物质的书籍。 资料选择:对有关含氮类生物活性物质的资料及书籍进行全面检索,从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资料及书籍中提炼出在运动中对心血管机能起主要调节作用的含氮类活性物质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13篇关于生物活性物质的文献,书籍4本,涉及运动中神经及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机能的调节6篇,生物活性物质作用机制7篇。对资料进行归纳引用8篇描述部分含氮类物质的作用。 资料综合:含氮类生物物质指机体内某些细胞产生、释放、作用于效应器官或组织,具有机能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主要存在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器官组织发挥其生物效应。剧烈运动中对心血管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的有儿茶酚胺、5-羟色胺、组织按、肽类物质,对机体具有正性机能调节作用,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结论:含氮类生物物质是一种对释放刺激源及其敏感,效率非常高的物质。在运动中表现为随运动强度变化而对机体产生不同效应,总体结果是使机体更适应运动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的研究有了很多的进展,了解血管紧张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不同受体而产生效应的多样性,将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启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06关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的文章。检索词“Receptor,Angiotensin,Type2,cardiovascularsystem”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5-06/2006-01,检索词“AngiotensinType2Receptor,AT2R”。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2000-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取相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效应的研究。②该型受体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③能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获取文章的全文。排除标准:①除心血管系统外有关其它系统的研究。②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2篇与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心血管效应相关的文献,其中25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在心血管系统有一定量的表达,而且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表达量会发生改变。②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可对心血管的细胞、组织结构及功能产生多种影响。③已经发现有若干种分子机制介导这些效应。结论: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许多效应是拮抗1型受体的,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不少争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对于该型受体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及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化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促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作用机制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6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的文章,检索词“growth factor,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化,生长因子,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有86篇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9篇符合要求。资料综合:①促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可以加速血供,促进组织工程组织的存活。②通过生长因子控释系统及基因转染技术,促血管生长因子可用于促进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结论:多种生长因子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工程化组织血管化的发生,通过促血管生长因子重组蛋白的控释技术和基因转染技术将其应用于工程化组织,可有效促进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  相似文献   

7.
成静  盛净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352-8353,8355
目的:了解胰岛素在心血管中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胰岛素抵抗在心肌缺血和冠心病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及运动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6/2003-10关于胰岛素抗药性,心肌缺血的相关文章,检索词“insulin resistance,cardiolvascular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3-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胰岛素抗药性;心肌缺血;运动”。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胰岛素抗药性;心肌缺血研究文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综述,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的基础及临床试验(RCT)。②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检索到相关文章40篇,对检索到的胰岛素抗药性;心肌缺血相关24篇文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实验研究提示,胰岛素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的的作用舒张血管,并以剂量依赖方式加快心肌的血流、降低冠状动脉的阻力。而冠状动脉功能减退患者如肥胖、Ⅰ型糖尿病和冠心病,胰岛素虽也能增加心肌的血流,但是这种舒血管效应明显减弱。冠状动脉血管的胰岛素舒血管效应降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运动是机体基础代谢率以外的主要的耗能形式,是防治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之一。适当运动对治疗胰岛素抵抗是有益的。结论: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胰岛素在心血管中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胰岛素抵抗在心肌缺血和冠心病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及运动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西地那非对治疗患有勃起功能障碍的心血管患者的研究进展,讨论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对相关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在线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10/2006—02的文章,检索词为“sildenafil,erectile dysfunction.sexualitv.cardiovascular disease”。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Medscape数据库相关文章,限定语种为英文,检索词为“sildenafil.cardiovascular disease”。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关于西地那非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的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与心血管疾病无关的性功能障碍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的实验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5篇相关文献,其中22篇符合纳入标准并仔细阅凑全文. 资料综合:22篇文献分别按照性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西地那非对心脏病患者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效用以及普林斯顿共识会的建议进行归类。 结论:大量研究文献表明使用西地那非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可能性相对较低,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性功能障碍时不必过于担忧。目前有实验证明西地那非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的趋势,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学术背景:有氧运动是目前流行且有效的健身方式.健身运动时,人体系统内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尤为突出,而有氧运动最首要的作用是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目的:总结有氧运动对血液指标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6-12有关有氧运动和心血管方面的文献,检索词"aerobic exercise,cardiovascula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6-12相关有氧运动和心血管的文献,检索词"有氧运动,心血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②有氧运动对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81篇.文献评价:排除51篇重复性研究,共30个研究满足全部纳入标准,予以纳入.资料综合:有氧运动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作用,所以它在健身运动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是有氧运动最主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都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加机体内热能消耗,提高脂蛋白活力,降低血脂含量:还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以及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同时能有效的增强心脏功能.结论: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指标,增强心脏和血管对机体各器官、组织的供血功能,并且在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影响很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升高可能参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对危险人群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插入/缺失多态性筛查,并采取一级预防措施是预防心血管病的有效手段。 资料来源:全面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Polymorphism,Heart disease”为 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关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对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的文章,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多态性;心脏病;一级预防”为检索词,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文献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并对重点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及追踪相关全文,排除重复性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有关文献,排除的20篇系同一研究、综述、Meta分析等文献。纳入与本文密切相关的28篇。 资料综合:分别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生物活性,以及其与冠心病、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反应,否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并进行一级预防等方面作以综合。 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筛查心血管病的危险人群,进行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though quality of life is enhanced and life expectancy is prolonged, aging,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health problems are unavoidable. More and more people, therefore, a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and place high demands on medical care. As modern medicine cannot meet all such demands, other medical care systems emerge. Trends in the seeking of medical care show that people are inclined towards natural approaches, so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once again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well a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nder the patient-oriented concept, medical personnel have to recognize means of health care while thinking of the individualized and socioeconomic impact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therefore is to provide medical personnel with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knowledge and research with regard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as well as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