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云南省鲁甸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现场评估,为灾区下一阶段卫生防疫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昭通市鲁甸县与巧家县,通过现场资料查阅、调查问卷和知情人访谈等方式,对灾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传染病控制效果、卫生防疫能力恢复、卫生防疫覆盖及工作规范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9月27日,2个县传染病控制效果良好,卫生防疫能力基本恢复,卫生防疫工作覆盖率达100%,卫生防疫工作基本科学规范。灾后灾区并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灾区灾后卫生应急防疫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多部门卫生防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下一阶段应重点做好外援力量撤离工作交接,关注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恢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发挥省级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等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江苏赴川卫生防疫队通过开展灾后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并被国家卫生部和人力资源部评为先进集体。早期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尤其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保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卫生防疫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亲身参与汶川大地震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总结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模式:一是在地震灾区开展应急防疫工作要严格区分疫区和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点;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三是应及时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应急培训。  相似文献   

4.
对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现场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工作思考,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通过现场调查,及时收集地震灾区的基本情况,及时进行灾后卫生学评估。开展以消毒杀虫、疾病监测、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重点人群免疫、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为重点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思考进行讨论。所防疫的区域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所做的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地震灾后学校卫生防病措施,为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地震后的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定性、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本文作者根据"8.03"鲁甸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灾区学校采取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技术培训、疫苗群体接种、健康教育、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疾病监测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经初步评估,鲁甸县地震后3个月学校无传染病爆发,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论各项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显著,但校医配备、常规工作规范开展是确保地震灾后工作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家卫生部、湖北省卫生厅、四川省卫生厅“5、12”地震灾后卫生应急预案,为做好天全县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和末稍水卫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地震灾后的水质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大对饮用水的消毒工作,防止灾后疫病的流行和发生。按照湖北省卫生防疫总队的部署,湖北卫生防疫队天门分队风雨兼程赶到灾区后,成立了卫生检测组,狠抓地震灾后饮水卫生监测和饮水消毒这一工作要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回顾赴北川县参加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总结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的有效措施和经验体会.方法 归纳总结参加北京疾控系统卫生防疫队赴地震重灾区绵阳市北川县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的工作.结果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应专业互补、装备良好,统一管理;通过对灾后卫生资源和卫生状况的快速评估,掌握灾区基本情况;灾后不同阶段应突出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6·21"抚河决堤灾后灾区进行阶段性效果评估,掌握灾区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灾后防病工作措施。方法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走访群众等多种评估手段,对环境危害因素、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卫生系统能力恢复、重点传染病防治效果等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受灾乡镇公共卫生各项指标较受灾前期有显著改善,综合卫生防疫措施效果显著,为确保"灾后无大疫"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结论制定规范、科学的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建立卫生评估方法是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卫生防疫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遵照国家和军队的统一部署,第三军医大学多支卫生防疫队赴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理县进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方法在认真分析、充分把握灾区乡村卫生防疫形势的基础上,依照地震后各时期不同的防疫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并对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工作能力进行了强化和提升。结论在确保地震灾区无疫情的同时,也推动了灾区乡村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为地震灾区乡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卫生防疫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云南鲁甸"8·03"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为今后类似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方法重点关注影响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结合鲁甸灾区现场的经验、教训,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合理、实用的意见和建议。结果从关于政府责任、关于理顺关系、关于各方职责、关于技术支持、关于工作时限、关于总结提炼等6个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结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明确卫生、环保、农业、食药监等部门职责,理顺国家、省、市、县几级卫生防疫队伍的关系,重视技术支持,把握工作时限,做好总结提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智能拓展车载方舱医院8次灾害救援卫生防疫工作,总结灾害救援卫生防疫的有效措施及经验体会。方法对智能拓展车载方舱医院国内外8次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复盘及总结。结果智能拓展车载方舱医院在出队前,应完成对灾区卫生状况及卫生资源的快速评估;人员抽组时做到卫生防疫组人员专业互补,人员最佳搭配、携带便携装备等工作;到达灾害现场后,根据灾情,第一时间制定灾后不同阶段卫生防疫重点及步骤。迅速展开消杀工作,有序展开食品卫生、环境和针对性健康宣教工作;撤离前完成灾区卫生人员分层次卫生防疫知识培训,为灾区组建一支带不走的"防疫队"。结论智能拓展车载方舱医院以其独有的优势规避了当前灾害救援卫生防疫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做法可在今后灾害救援卫生防疫中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地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灾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中的饮用水卫生工作实践,分析地震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全履盖中的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防疫措施,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制定饮用水卫生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大地震灾害之后,无通过饮用水发生的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灾区震后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工作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地震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总结了部队如何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工作:从突出防疫工作的三个重点,到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覆盖、无盲点”的灾后卫生防疫机制,抓好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科学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正确把握心理干预的有关问题,引导灾区民众和救灾部队尽快走出受灾阴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茂县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防病工作措施。方法开展灾区卫生防病工作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结果针对茂县灾后卫生防病面临的5个问题,提出今后的防病对策:坚持预防在先,对重点疫情实施主动监控;加大政府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视,促进卫生防病工作的落实;坚持教育在前,逐步改变生活卫生习惯;认真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加强污染物管理;包乡进村入户,建立覆盖的卫生防疫网络。结论准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对策措施,有助于提高防疫部门对灾后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和恢复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地震灾害后食品卫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保障食品卫生安全。方法结合在四川灾区进行食品卫生工作的实际,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结果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4点对策:(1)食品卫生工作重点与灾后不同时期食品保障特点相结合;(2)培训食品卫生监督员与普及卫生知识相结合;(3)卫生检测内容与灾区实际相结合;(4)食品卫生工作与消杀灭及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四个结合”,食品卫生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确保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圆满完成。结论总结在地震灾后农村地区开展食品卫生工作做法,为今后部队参与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地震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制定卫生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汶川大地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地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卫生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了地震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涉及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卫生学评估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结论]及时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可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遭到巨大改变.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务院提出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全国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深入四川地震灾区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由解放军疾病控制研究所、海南省卫生防疫队、吉林省卫生防疫队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组成汶川县三江乡灾后防疫联合工作队,在当地开展"生态防疫、保护家园"模式的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摧毁了重灾区的卫生防病体系,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江苏赴川卫生防疫队根据灾后卫生应急防病特点和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病阶段目标,突出灾后卫生防病特点,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采用了科学合理的灾后卫生应急防病管理模式,使卫生应急防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工作成为灾后的工作重点。本文对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处理类似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卫生防疫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灾区卫生防疫是5.12四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地震后2天派出第一支防疫队抵达四川灾区进行卫生防疫工作。本文通过在抗震救灾中所面临卫生防疫的一些重点及对策进行探讨,提出在抗震救灾期间和灾后的重建中均要做好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争取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