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介绍了第七届国际无创通气会议有关情况,重点介绍了经鼻或口鼻面罩正压通气临床应用的进展,评价了其优势和不足,可供临床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呼吸机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新的机械通气模式不断产生.适应性支持通气、压力增强通气、气道压力释放通气、间歇指令压力释放通气、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比例辅助通气等机械通气模式是最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机械通气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呼吸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已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最主要手段,无创和有创通气存在一定的差异,社区医院开展无创正压通气工作,首先要明确认识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的各自特点,其次正确掌握无创正压通气的作用机制,严格掌握NPPV的应用指征和时机,合理运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判断,应在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选用,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和应用技巧,提高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呼吸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新的机械通气方法不断产生.VC+和VS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两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文章对其进行临床应用比较.  相似文献   

5.
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具有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日趋广泛。NIV不仅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呼吸衰竭,还可为外科手术和拒绝插管有创通气的患者提供通气支持以及协助有创通气患者早期拔管脱机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IV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诊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指通过鼻(面)罩与患者连接进行的正压通气。无须建立人工气道。随着NIPPV技术和鼻(面)罩性能的不断改进,其临床应用范围有不断拓展的趋势。本文从急诊方面对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重度急性左心室竭患者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或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观察氧合功能、心功能、生命体征等变化,结果:24例中,经呼吸机辅助治疗有效者19例,占79.2%,本组病死率为37.8%(9/24),本院1988-1993年相似病例病死率为78.9%(15/19),二者相比,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和各项护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吴巧彬  梁燕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52-152,15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通过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成功脱机,患者撤机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HS)是近几年来被医学界发现、研究和有所认识的临床综合征,是呼吸中枢调节异常、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所需而引起以呼吸困难为主、非器质性的多系统症状性疾病。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癔症或神经官能症,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对病人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创伤及经济负担[1]。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HS3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14~58岁,平均30.5岁。职业分布:学生10例,农民8例,工人5例,机关干部6例,教师2例,其他4例。发病诱因:精神过度紧张12例,过分焦虑10例,与他人发生纠纷8例,过度劳累6例,家庭变故6例,恋爱变故3例。2临床特点病人就诊时均表现为呼吸困难,焦虑不安,呼吸频率为32~50次/min,平均40.3次/min;伴有头晕30例,四肢麻木29例,手足痉挛、抽搐26例,心悸心慌25例,胸痛12例,视物模糊5例,濒死感4例。发病时间为0.5~2h,平均1h,既往有类似发作史18例。查体仅发现病人呼吸音均增强,心率加快,平均105次/min,别无阳性发...  相似文献   

11.
气管内吹气是一种辅助通气技术,可以在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的同时降低潮气量和吸气峰压,从而避免小潮气量通气导致的严重酸中毒,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气管内吹气的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抢救水平和提供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间歇正压通气方式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和各项护理策略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频通气(简称 HFV)已用于临床20年,国外应用 HFV 做为治疗呼吸衰竭的新手段发展较快,国内此项研究工作正在兴起,并取得了成效。为能展示 HFV 研究的现状,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如下:一、高频通气的概念及其类别 HFV 是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Sjostrand 等在1967年首先用 HFV 进行动物实验,近年来欧美及日本已将它应用于临床。Gallagher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新通气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的通气模式不断发展和更新.本文简介几种新的通气模式,这些模式无论从病人角度还是从医护人员角度都更具人性化、自动化,为临床的救治提供了更有效、更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采用正压痛气治疗时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OSAHS患者80例采取nCPAP治疗,并全程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80例患者中,nCPAP治疗时不耐受6例,2例放弃治疗,2例改为咽腭成形术,2例改为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74例经nCPAP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临床有效率为92.5%,治疗压力平均为10.3 mm Hg。治疗前后相关参考比较,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采用正压痛气治疗时临床护理干预,有效的预防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兰世才 《重庆医学》2006,35(8):766-767
BIPAP呼吸机是实行双水平正压通气的呼吸机,以无创通气的性能最佳,在临床上已为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但在有创通气方面,由于担心不能进行完全通气支持,而应用相对较少或没有报道。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6月应用BIPAP呼吸机有创通气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通气模式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气新模式不断产生.本文从原理、临床应用、优点、缺点和局限性等方面对 PAV模式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寿元 《吉林医学》2011,(6):1082-108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两种方法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32例确诊为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结果:治疗组对新生儿PaO2、PaCO2临床指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死亡新生儿,但是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4例重症哮喘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Bi—PAP通气治疗;对照组64例,使用常规治疗。结果: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