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环境、服装、人体是一个统一系统,环境中温湿度以及其他物理指标的变化对人体着装舒适性产生显著影响。讨论环境色彩的改变对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的影响,从而为舒适的环境色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人体主观评价和客观生理量测试,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认为环境色彩的改变对着装温度舒适性产生影响,并引起皮肤温度的波动从而影响着装温度舒适性,同时环境色彩的变化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舒适感觉,但在正常环境下这个影响因素为非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正常环境中可以通过调节环境色彩来改变和提高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  相似文献   

2.
服装表面温度和衣下空气层厚度是研究服装穿着舒适性的重要参数.基于面料红外发射率的测定,校准了由红外热像测得的服装表面温度.考虑衣下空气层的存在,修正了人体-服装-环境系统的传热模型,同时基于面料的热阻测量值,提出了由红外热像测量静态衣下空气层厚度的估算算法.通过对人体服装穿着状态下的正面和背面红外热像拍摄,由服装外表面的温度场,计算了服装覆盖下的人体表面温度,估算了可测区域内典型空气层厚度,当空气层厚度较小时,测算值与观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在人工舱中以环境温度、湿度、风速为变量,考虑服装热阻的条件下,对多名静坐受试者的皮肤温度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显示: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呈线性相关,可用于预测人体的皮肤温度;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人体皮肤间的温差减小,皮肤温度均匀度增加;环境湿度对皮肤温度的影响取决于人体的出汗状态;环境风速增大加快对流与蒸发散热,皮肤温度随风速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人体的运动舒适性,测量了常规女子沙滩排球服装的压力分布,研究了沙滩排球运动生物力学.结合款式和面料,根据各部位不同压力,设计了新款女子沙滩排球服装.采用基于Lah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压力测量系统进行人体着装实验,分析了改进后服装的压力舒适性.穿着改进后的服装时,人体各测量部位压力大小顺序为肩部<背部<腋下<腹部<胸部<臀部<胯部.新款女子沙滩排球服的压力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部位压力均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服装结构设计是影响防护服装着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国内外防护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分别从服装衣下间隙、开口特征、部位结构设计以及防护服整体结构优化设计等4个方面分析了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对着装舒适性的影响.总结了防护服装着装舒适性的评价方法,提出采用"并行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防护服装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提高防护服装舒适性、降低人员体力消耗、加快人体防护装备研制与开发,开展了利用出汗暖体假人测量防刺服在不同环境下的热阻与湿阻特性的研究.根据国际标准,假人只适用于常温环境下服装的热阻和湿阻测量.对原有热阻模型进行修正,结合热电偶测量方法以及暖体假人测量技术,实现高温下防刺服热阻和湿阻测量.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设置不同环境工况,获得两套防刺服的热阻和湿阻特性,比较了不同防刺基板材料对防刺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以及防刺服不同部位热阻和湿阻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防刺服热阻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湿阻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湿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人体、动物实验基础上,对有可能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重要生理参数进行探讨.人体热反应实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对不同环境温度下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和主观感觉同时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受自主性体温调节活动影响的生理参数如人体皮肤温度、心率变异性、新陈代谢率、脑电波、肌电、排汗率与人体热舒适具有较好的生理相关性,并且在人体处于热舒适与不舒适状态时差异显著,具备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生理基础;平均皮肤温度反映热舒适程度的灵敏性较高,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而且其测量与计算较为简单,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客观指标来评价稳态热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8.
服装隔热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暖体假人设备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之一——服装热阻进行测试,得出单件服装热阻与组合服装热阻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不同穿着方式和环境温度对服装热阻的影响,为人体热舒适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人体-纺织品-环境这一系统出发,提出了纺织品的适用温度、湿度等热湿舒适性的应用指标.通过多层织物的物理测试并对应于多层服装的穿着试验,证明按这一套指标着装时,人体可基本处于热湿舒适状态,并得出了有湿传递存在时人体所需服装系统保暖量克罗值的一种估算方法,即1克罗约可抵御4℃温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实际间歇空调运行情况的体现,依托某实际空调房间,基于人体进入空调房间之前热经历以及空调环境变化的随机测试工况,通过人体主要部位皮肤温度等生理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的测试以及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意向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空调环境中处于静坐状态人体的生理热反应及其与空调关闭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四肢和颈部几乎暴露于环境的条件下,空调环境中人体脚底皮肤温度变化明显,并对人体热感觉产生重要影响,伴随脚底皮肤温度的降低,人体热感觉从热中性开始,之后以"阶梯降"的形式逐步降低.同时,尽管空调关闭时的人体热感觉存在差异,但从统计角度分析,决定空调关闭动作产生的关键因素仍是脚底皮肤温度.脚底皮肤温度又最终由人体的环境暴露状况(热环境经历和当前所处环境)所决定,空调环境温度越低,人体对空调环境的热不可接受度越高,空调关闭的动作越容易发生.与脚底相对照,颈部、胸部、手背、大腿和前臂的皮肤温度对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行为不产生统计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体着装部位间皮肤冷感受之差异性规律是隔热防寒服等服务服装设计的基础,利用一种着装温度舒适性感觉计测的新方法,实时监控测试研究了着装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在受到同样程序的冷刺激时皮肤温度随时序的变化过程,并运用Smirnov检测分析了主要身体部位对冷刺激导致的皮肤温度动态渐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Skin sensitive difference of human body sections under clothing is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 of thermal insulation clothing design.By a new method of researching on clothing comfort perception,the skin temperature live changing procedure of human body sections affected by the same cold stimulation is inspected.Furthermore with the Smirnov test the skin temperatures dynamic changing patterns of main human body sections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3.
Skin sensitive difference of human bodysections underclothing is the theoretic foundation of thermal insulationclothing design[1].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series of reportson studying skin sensitive difference of human bodysections under clothing, the pattern of maximum skintemperature changingof human bodysections stimulated bycold signal is reported[2]. Concluded by a multi comparisonmethod, the maximum skin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ofhuman body sections under c…  相似文献   

14.
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参数,热湿舒适性方面的透湿透气性,以及KES测试的低负荷下各项力学性能等各项性能。分析了非织造布相较于传统医用服装机织面料在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度成型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用DL-700C红外热像仪监测了模拟表下微气候的热湿传递特性,以及不同状态时面料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织物表面温度变化率作为表征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生理等效温度(PET)与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人体热舒适度的研究,基于不同空间格局下的人体热感受,提出空间优化策略。【方法】选取南京高淳老街,在分析场地布局和空间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微气候研究,对不同空间内气象因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瞬时风速)与天空视域因子进行实测,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各空间内不同时刻的实际人体热感受。进一步将实测数值导入RayMan中,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结合南京地区生理等效温度表测算不同的人体感觉及生理应激水平,并对PET与微气候因子做相关性分析,探索微气候因子与人体热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研究区域场地布局归纳出庭院式空间、街坊式空间、行列式空间和独栋式空间4种建筑肌理,将空间性质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3种。经测算,空气温度与PET的相关性最高,相对湿度与PET的相关性次之,瞬时风速的相关性最弱。行列式空间与独栋式空间(半开敞式)微气候表现较好,庭院式空间与街坊式空间(封闭式)表现最差。【结论】结合量化分析,提出5点优化策略,即确定有利于通风的街道方位与几何形态、确定适宜的建筑物与街道的高宽比、优化建筑表皮、增加绿化面积以及完善景观设施。另外, PET与历史街区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能够客观反映人体的热舒适感受,该方法可以为不同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影响下人体热舒适度作出科学评判,并提出气候适应性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制的织物动态热湿性能测试仪测定了不同透气性和不同原料的夏季服用织物在皮肤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中的皮肤热损失、微气候区温湿度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影响夏季服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的因素,指出在外界风速较大或织物的透气量较大时,汗液蒸发是通过紊流扩散进行,由于汗液的快速蒸发,可能使人体产生冷感,此时不同织物的微气候区温湿度差别很小,当外界风速小或织物的透气性小时,汗液的蒸发通过分子扩散进行,此时微气候区的湿度主要受织物吸湿能力的影响,吸湿能力较强时湿度低,纯涤织物在出汗后,由于微气候区湿度较高,将使人产生闷热感,在出汗结束后降温较多可能产生冷感,不宜作为夏季服用织物,纯毛织物因吸湿放热多在出汗初期升温较高,不利于散热,夏季以穿着纯棉、涤棉、毛涤混纺织物的服装为宜.  相似文献   

17.
服装热舒适性与衣内微气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热舒适、热感觉及衣内微气候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服装的热湿性质对衣内微气候的影响,并指出了衣内微气候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和充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the dynamic heat - moisture comfort of summer clothing fabrics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hen the wind speed outside is high, or the air permeability is very good, the sweat of human body will evaporate mainly through turbulent diffusion. Because of the rapid sweat evaporation, human body will feel cold, and then,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micro - climatic section will be very slight. On the contrary, when the wind speed outside is slow or the air permeability is unsatisfactory, the sweat of human body will evaporate mainly through molecular diffusion, and in this case, the humidity of the micro - climatic section will be depended on the hygroscopicity of the fabric, that' s to say, the better the hygroscopicity, the lower the humidity. It is difficult for pure wool fabric to loss heat because of its giving out much heat during the course of moisture - absorp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sweating. For pure polyester fabr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