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重度胃轻瘫是对常规治疗胃轻瘫药物无效、需进行营养支持以及频繁需要急诊住院治疗的难治性胃轻瘫.对于重度胃轻瘫治疗方式选择一直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难题,国内外也少见对重度胃轻瘫治疗的文献报道,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有限的相关重度胃轻瘫治疗文献,系统阐述了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方式治疗重度胃轻瘫的研究进展,并对重度胃轻瘫治疗方式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胃电刺激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轻瘫属胃动力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非机械性的胃固体排空延迟,如餐后饱胀、早饱、恶心和长期的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体重减轻,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对胃轻瘫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用促胃动力药如红霉素、多潘立酮和西沙比利等治疗。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胃平滑肌运动,增加胃蠕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胃轻瘫的症状。然而这些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已导致约40%的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用。这些对促动力药不耐受的顽固性胃轻瘫病人往往需要通过腹部外  相似文献   

3.
胃轻瘫即运动障碍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可分为特发性胃轻瘫以及糖尿病、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所致继发性胃轻瘫。部分患者对促动力药、止吐剂、以及止痛和营养支持等治疗无效。为此,此研究观察胃电刺激(GES)对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胃轻瘫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0 引言无机械性梗阻因素存在时导致的胃排空延迟称为胃轻瘫.胃轻瘫患者可无症状,也可有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早饱及体质量减轻等症状.目前国内外对胃轻瘫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胃轻瘫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按发病机制,胃轻瘫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按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胃轻瘫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原发性胃轻瘫,又称特发性胃轻瘴,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年轻女性,属于功能性上消化道综合征.继发性胃轻瘫,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非机械性梗阻而致消化道功能异常.常见于糖尿病、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淀粉样变性、假性肠梗阻、慢性病毒感染、神经性厌食、伴或不伴胃大部  相似文献   

5.
胃轻瘫即运动障碍引起的胃排空延迟 ,可分为特发性胃轻瘫以及糖尿病、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所致继发性胃轻瘫。部分患者对促动力药、止吐剂、以及止痛和营养支持等治疗无效。为此 ,此研究观察胃电刺激 (GES)对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胃轻瘫的疗效及安全性。病人与方法 :病例入选标准 :①每周呕吐 7次以上 ;②胃排空延迟 ;③胃轻瘫症状持续 12月以上 ;④症状难以控制或不能耐受胆碱能激动剂、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3种胃动力药中的 2种 ,以及抗组胺剂、5 -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等 3种止吐药中的 2种。剔除标…  相似文献   

6.
<正>胃轻瘫是在无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出现慢性胃运动功能障碍,以胃排空延迟为特点。胃轻瘫常见症状有早饱、餐后饱胀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厌食、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良等,从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胃轻瘫和继发性胃轻瘫,其中原发性胃轻瘫,又称为特发性胃轻瘫,多见于年轻女性,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变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层或支配肌肉的肌间神经丛。继发性胃轻瘫常见病因有糖尿病、胃切除术或迷走神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称胃轻瘫、胃无力或胃麻痹,是一种手术后的非机械性梗阻,最常见于胃部手术后.研究发现,胃瘫不仅发生在胃手术后,还可见于其他腹部大手术后[1].老年患者腹部大手术后一旦发生胃瘫,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本文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胃轻瘫主要表现为难治性恶心、呕吐、早饱、中上腹饱胀等,多见于糖尿病患者.一氧化氮(NO)作为新型神经递质,是否介导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清NO含量,同时动态监测其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电变化规律,以探讨NO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胃轻瘫主要表现为难治性恶心、呕吐、早饱、中上腹饱胀等,多见于糖尿病患者.一氧化氮(NO)作为新型神经递质,是否介导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Ⅱ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清NO含量,同时动态监测其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电变化规律,以探讨NO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轻瘫是临床常见的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以非梗阻因素导致的胃排空延迟为特点,伴有一系列上消化道症状.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DG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DGP患者中女性居多,并且女性患者的症状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而变化,推测雌激素可影响胃运动.胃排空是诊断胃轻瘫的客观指标,本文就DGP以及雌激素对胃排空的可能作用机制就现有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轻瘫症状一般包括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早饱、上腹痛等,但这些症状并非胃轻瘫独有的,临床上其他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都可能出现上述症状。与上腹痛相比,早饱、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更能代表胃轻瘫。胃轻瘫有特发性胃轻瘫和继发于糖尿病等疾病的胃轻瘫。我们所特指的糖尿病胃轻瘫又该如何诊断呢?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气虚弱型(17例)和胃阴不足型(23例),分别给予六君子汤、麦门冬汤治疗,比较两者疗效.结果胃阴不足型与脾气虚弱型总有效率分别为78.3%、82.4%(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胃轻瘫主要指胃无法正常排空同时未见消化道或上腹部器质性病变,表现为胃排空延缓、胃窦动力降低、胃电活动异常等。随着临床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也逐渐增多。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不仅会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致使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还易引起血糖水平波动,增加患者血糖控制难度。2型糖尿病胃轻瘫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现有治疗药物较多,且药物的选择缺乏严谨指征。现将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常用治疗药物进行总结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该病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患者胃肠激素GAS、SS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进行胃窦部黏膜的H.pylori检查和GAS与SS浓度测定。将结果输入SPSS 20.0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H.pylori检出率相比,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异(P0.05);胃轻瘫组与DGP组差异显著,均高于正常组(P0.007)。DGP组H.pylori(+)患者GAS浓度明显高于H.pylori(-)患者,SS浓度明显低于H.pylori(-)患者,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感染是胃轻瘫与糖尿病性胃轻瘫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DGP组H.pylori(+)患者GAS浓度明显高于H.pylori(-)患者,SS浓度明显低于H.pylori(-)患者。H.pylori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病变,可能是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胃轻瘫是一种慢性病。有相当多的人有胃轻瘫,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目前,胃复安(metoclopramide)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轻瘫的唯一药物。但是,FDA最近就胃复安的迟发性运动障碍风险副作用,增加了黑框警告,文献显示,此相关副作用的发病率已经高达了15%。本文首先回顾了胃复安改善胃轻瘫症状的作用机制,其次是胃复安治疗胃轻瘫临床疗效的证据,再次是从现有文献中获得的胃复安引起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证据,最后是讨论降低使用胃复安潜在的并发症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胃排空检测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赵荣莱,李惠云,任蜀兵,王立胃排空障碍主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尤其是固体食物的排空延迟,常见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手术后胃轻瘫,特发性胃轻瘫和慢性胃炎。临床上表现有胃院胀满甚或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为探索研究一种...  相似文献   

17.
胃轻瘫综合征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胃排空明显延缓而无上消化道器质性损害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血清NO含量,同时动态监测其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电变化规律,以探讨NO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胃轻瘫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研究发现,至少有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胃轻瘫。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上腹痛、嗳气、体重下降等。糖尿病胃轻瘫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口服药物的吸收和胰岛素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糖尿病胃轻瘫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如服用胃动力药物)外,正确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胃轻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45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信息(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情况(病程、用药方式、合并症)、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通过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s Index, GCSI)量表调查患者是否存在胃轻瘫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该组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发生率为13.9%(34/245),胃轻瘫的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腹胀、胃部饱胀感和早饱,以上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7.6%(23/34)、62.9%(18/34)和44.1%(15/34)。胃轻瘫患者与无胃轻瘫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用药方式、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轻瘫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空腹血糖水平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发生与糖尿病控制不佳、空腹血糖偏高、糖尿病病程较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7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36例治疗组口服莫沙比利加六味能消胶囊,36例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改变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7.2%,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率为27.8%,总有效率为66.7%.结论莫沙比利和六味能消胶囊联合优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且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