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6ThZ(E)OK/6ThZ(E)O方案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复治菌阳肺结核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74例),化疗方案分别采取6ThZ(E)OK/6ThZ(E)O和3HRZES/6HRE.观察2组治疗第1、2、6个月末和疗程末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程末痰菌阴转率、肺内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闭合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6ThZ(E)OK/6ThZ(E)O方案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氧氟沙星(Oflx)和丁胺卡那霉素(AmK)对复治肺结核疗效。方法:以Oflx和AmK为基础,联合其他2种~3种抗结结核药物治疗7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结果:3个月痰菌阴转率86.5%,6个月痰菌阴转率97.3%,病灶吸收好转率94.7%,空洞闭合率66.7%。结论:含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显著,是目前治疗复治肺结核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治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新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复治老年肺结核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2HRZES±Lfx/6-10HRE±Lfx方案治疗,对照组应用2H3R3Z3E3S3/6H3R3E3标准复治方案治疗。观察两组X线胸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及临床治愈率。结果治疗2个月,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69.0%(29/42),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61.9%(26/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1.0%(34/42),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69.0%(29/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病灶吸收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治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新化疗方案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旧方案,左氧氟沙星可以有效提高复治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在复治涂阳肺结核免疫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微卡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采用2S3H3R3Z3E3/6H3R3E3化疗方案。观察治疗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菌阴转、不良反应及停药2年后细菌学复发情况。结果:第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4.5%和49.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痰菌阴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2%和74.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2.4%和58.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空洞闭合+缩小率分别为68.4%和44.4%,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2年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4.0%和12.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卡能加速痰菌阴转,有助于病灶吸收,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氧氟沙星 (Oflx)和丁胺卡那霉素 (Am K)对复治肺结核疗效。方法 :以 Oflx和 Am K为基础 ,联合其他 2种~ 3种抗结核药物治疗 7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结果 :3个月痰菌阴转率 86 .5 % ,6个月痰菌阴转率 97.3% ,病灶吸收好转率94.7% ,空洞闭合率 6 6 .7%。结论 :含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显著 ,是目前治疗复治肺结核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肺空洞灌注给药治疗空洞型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空洞型初治菌阳肺结核1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94例)。2组全身抗结核治疗方案均为3HRZE(S)/6HR,观察组另给予经皮穿刺肺空洞内给药。于第一月末、第二月末和疗程末观察2组痰菌转阴、肺内病灶吸收、空洞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痰菌阴转率,肺内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闭合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皮穿刺肺空洞灌注给药是治疗空洞型初治菌阳肺结核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对控制传染源和促进空洞闭合有很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复治肺结核的治疗疗效。方法分析比较卡介菌多糖核酸加抗结核药物联用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复治肺结核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痰菌阴转率72.5%,病灶吸收好转率50.0%,空洞闭合率52.2%;治疗组中痰菌阴转率χ2=5.9 968,P<0.05,病灶吸收好转率χ2=10.3 075,P<0.01,空洞闭合率χ2=6.1 940,P﹤0.05。抗结核药物加卡介菌多糖核酸较单纯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好。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剂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及其他难治复治病例的疗效,使用安全,并可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氧氟沙星治疗6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氧氟按星(OflX)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6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以探讨氧氛沙星对复治肺结核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①痰菌阴转率为88.71%,②X线显示病变吸收好转率为87.10%,③空洞闭合缩小车为73.7%,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说明由氧氛沙星参与组成抗瘠方案对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64例复治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50例未做药敏测定,采用国家制定的标准复治方案;214例已做药敏测定,根据既往用药史和药敏测定结果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观察264例患者治疗后第3、5、9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表现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9个月,未做药敏测定的50例患者中痰菌阴转率为66.0%,已做药敏测定的214例患者中痰菌阴转率为58.3%~82.5%.193例患者治疗后胸部X线病灶明显吸收好转,41例病灶无变化,30例病灶恶化.结论 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特别是耐单药的肺结核患者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黄雪梅  王继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46-3547
目的:研究力克肺疾(Dipasic,D)治疗复治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复治肺结核病例给予D0.9g/d~1.2g/d,分3次口服。结果:治疗3个月,痰菌阴转率43.6%,病灶吸收好转率87.2%,空洞闭合率55.2%,治疗12个月痰菌阴转78.2%。结论:治疗复治性肺结核,D是有效、安全、方便、值得推广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学药物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化学药物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复治肺结核32例,并与单纯用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复治肺结核34例进行比较。结果66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化学药物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加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组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好转率分别为88.0%、93.8%、86.4%,均高于对照组的61.5%、70.6%、64.0%,其中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好转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空洞闭合好转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中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红  申红连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09-1010,1015
目的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在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分微卡菌苗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2组方案均为2HRZES/1HRZE/5HRE,A组加用微卡菌苗治疗3月,B组不用微卡菌苗治疗。结果A组第1月涂片阴转率30%,培养阴转率40%;第2月涂片阴转率60%,培养阴转率66%。B组第1月涂片阴转率15%,培养阴转率13%;第2月涂片阴转率33%,培养阴转率40%。前二月痰菌阴转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疗程满8个月后A组涂片阴转率86%,培养阴转率86%;B组涂片阴转率85%,培养阴转率85%。A组和B组治疗满8个月痰菌阴转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A组优于B组,A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随访A组和B组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5.3%和8.6%(P>0.05)。结论微卡菌苗能改善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微卡菌苗可用作复治菌阳肺结核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对复治菌阳肺结核病人较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结核药治疗31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结果:①痰菌阴转率83.87%;②X线显示病灶吸收好转率87.09%;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说明包含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抗痨方案,对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陈俊林  施军卫  顾德林  陈晓丽 《重庆医学》2012,41(28):2966-2968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及利福布丁方案对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7例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A、B、C、D 4组,各组治疗方案分别为:2HREZS/6HRE、2DREZO/6DRO、2DREZV/6DRV、5DRbEZM。观察4组患者疗效指数、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安全性等情况。结果满疗程各组疗效指数及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疗程时各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1.3%、80.0%、82.4%、82.4%,满疗程时各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别为31.3%、33.3%、35.3%、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及利福布丁方案对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对我所2002~2004年住院12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在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方面明显,总疗程1.5年组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疗程1年组(p<O.05)。结论 控制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长疗程抗结核及早期应用胰岛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对我所2002~2004年住院12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在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方面明显,总疗程1.5年组肺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疗程1年组(p<O.05)。结论 控制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关键,长疗程抗结核及早期应用胰岛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对复治菌阳肺结核病人较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结核药治疗31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结果:①痰菌阴转率83.87%;②X线显示病灶吸收好转率87.09%;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说明包含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抗痨方案,对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声动力靶位药物传输联合HRZES方案治疗复治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复治空洞型肺结核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HRZES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声动力靶位药物治疗。比较治疗2、4、8个月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痰菌转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4、8个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有效率以及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2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动力靶位药物传输联合HRZES方案治疗复治空洞型肺结核能促进空洞缩小、痰菌转阴以及病灶吸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对抗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较完整的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抗结核治疗前后结核病灶范围、晨痰结核菌以及空洞的变化为评价指标,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与肺结核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中(Ⅰ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以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4.3%、100%和90%;在血糖控制尚可的患者中(Ⅱ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85.4%、92.3%和83.3%;在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Ⅲ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44%、73.3%和42.9%;在对照组患者中(Ⅳ组),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肺结核痰菌阴转率及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分别为96.7%、100%和100%.经χ2检验,Ⅰ、Ⅱ、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Ⅳ组分别和Ⅲ组比较,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与空洞缩小率或关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效果有负面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能改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21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全程督导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全程督导短程化疗对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1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取全国统一的化疗方案,实施全程督导短程化疗。结果强化期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2.5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4.39%。全程督导完成疗程时痰菌阴转204例,临床治愈率达95.33%。结论全程督导短程化疗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