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第1跖趾关节及拇趾趾间关节的血供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拇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拇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拇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拇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节支。  相似文献   

2.
第二、三跖趾关节移植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只足标本上观察了第二、三跖趾关节的动脉供应,其中20只足标本还观察了关节的神经支配。每个关节规律地有背胫、腓侧,跖胫、腓侧和跖趾关节后五部分动脉关节支。作关节移植时,若以一条跖背动脉为蒂可有胫侧6支以上或腓侧7支以上的动脉关节支供血。神经蒂可选用趾背总神经或趾底总神经。  相似文献   

3.
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移植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及皮肤缺损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上,对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邻近皮肤的血供进行了观测;2侧标本摹拟术式设计。结果: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肤由第1、2跖背及跖底动脉供给,其分支间在关节周围和深浅筋膜间形成丰富吻合。其中第1跖背动脉沿途发4~9支、外径0.1~0.3mm(混合支0.5~0.8mm)的分支,至关节面以近0.8~1.5cm与以远0.3~0.8cm之间的跖趾关节及背侧肌腱和皮肤。结论:以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为蒂,第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其皮瓣可依据受区需要,设计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带血供改良跖趾关节全关节及半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总结该改良关节置换不同术式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解剖观测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乳胶成尸下肢标本,对第2跖趾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血供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测量。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改良全关节及半关节重建修复掌指关节14例,其中全关节8例,半关节6例。术后均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第2跖趾关节的血供丰富,血管、神经位置恒定。临床应用14例,其中12例于术后5个月~3年2个月得到随访,第2掌指关节均获得较良好的功能恢复,带关节囊半关节移植效果最佳,全关节移植次之。结论:改良的第2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第2掌指关节的不同术式,能有效地恢复第2掌指关节的功能。熟悉关节的解剖特点、改良的手术方案、神经关节支的修复及全面的关节结构功能重建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髂腰血管为蒂髂骨(膜)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髂腰血管蒂髂骨(膜)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具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标本上,对髂腰血管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摹拟骨瓣切取。结果:髂腰动脉96.3%起自髂内动脉,3.7%起自髂总动脉。其主干79.6%走行髂肌浅面,20.4%走行于髂肌深面,末端均分布髂嵴中部,并与前、后血管之间形成吻合。髂腰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7mm,腰大肌外侧缘处外径为1.6mm。由腰大肌外侧缘至其末端的长度为4.5cm,分布于髂嵴中部的范围长为7.0cm左右。结论:以髂腰血管为蒂可切取髂嵴中部骨瓣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弄清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方法:正常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24只,观测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结构,各关节血管及神经的分布情况。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第1跖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关节前和关节后6部分关节支。趾趾间关节的动脉关节支来源于趾趾背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它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跖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结论:第1跖趾关节和趾趾间关节的血供丰富,但跖侧多于背侧,腓侧多于胫侧,故这些部位手术时,切口尽可能在背胫侧,以减少对关节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转位腰骶段椎体植骨融合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 0具共 6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尸体上 ,解剖观察旋髂深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范围及其毗邻结构 ,测量有关数据 ;摹拟转位情况、测量旋髂深动脉的起点至S1椎体中部、L5~S1椎间、L5椎体中部的距离 ,并用量角器测量旋髂深动脉主干向内转位的角度。结果 :旋髂深动脉起于髂外动脉者占 63 .3 % ,起于股动脉者占 3 6.7%。起点外径 ( 2 .6± 0 .4)mm ,腹壁肌支外径 ( 1.4± 0 .4)mm ,旋髂深动脉的主干延续为髂嵴支 ,外径 ( 1.8± 0 .4)mm ,沿途发出许多小的分支进入髂嵴 ,以最后一个分支作为终点测量其蒂长为( 10 .7± 0 .7)cm ,旋髂深动脉起点至L5椎体中部距离为 ( 11.2± 0 .7)cm ,至L5~S1椎间距离为 ( 10 .1±0 .5 )cm ,至S1椎体中部距离为 ( 9.7± 0 .6)cm ,向内旋转角度为 ( 63 .5± 3 .5 )°。结论 :带旋髂深动脉蒂髂骨瓣转位腰骶段椎体植骨融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吻合双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巨型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设计了吻合旋髂深血管和髂腰血管髂支的髂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巨型缺损的新术式,并在41侧成人尸体上对有关血管进行了观测。依据观测结果,对手术操作中有关应用解剖学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足趾关节移植重建手指关节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了20例成人第2、3跖趾关节和近侧趾间关节的结构、动脉供应和神经支配。根据关节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供体关节的解剖学方法,移植关节动力系统和稳定系统的建立方法。每个关节有关节囊支、髁支和干骺支三种动脉分支分布。跖趾关节移植时可采用足背动脉-第1跖背动脉、大隐静脉-第1跖背静脉作为血管带,近侧趾间关节移植则利用趾底动脉或趾底固有动脉、趾背静脉作血管带。神经蒂选用趾背神经或趾底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吻合血管神经第1跖趾关节移植重建肘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法:2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第1跖趾关节的血管神经分布及关节的构造,24只足部动脉铸型标本对关节支作对照观察。结果:第1跖趾关节的血供有背胫侧、背腓侧,跖胫侧、踊腓侧和关节后5部分关节支,腓侧关节支多和粗于胫侧,关节支外径0.3~0.5mm。关节支发自第1跖背动脉、腓侧趾背动脉、第1跖底动脉、趾底动脉和横动脉近侧支。关节的神经支与动脉相似,主要发自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内侧支、第1趾足底总神经和趾底固有神经。结论:吻合血管神经的第1跖趾关节移植适用于修复重建单纯性肘关节缺损或强直,供区移植骨融合对足的外形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做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a),通过坐骨棘和髂前上棘做一直线(b),该线与a线相交于C点上.经过a线和C点在髂骨后部向上做5°、10°、15°、20°、15°、30°、35°的扇形线,之后经过10°~30° 5个角度做髂骨斜截面.观察各斜截面形态,并从截面上面进行相关数据测量.同时观察髂骨后部内外侧唇、中间线的形态和可辨性.确定髂骨钉入钉点、直径、长度及进钉方向后,以2具尸体标本进行验证. 结果 35°扇形线已到达髂窝,髂骨臀盆面间距明显变窄,5°扇形线紧邻坐骨大切迹弧顶,坐骨大切迹弧顶A点到各截面垂直距离变短明显. f线在各截面最为狭窄. 髂骨后部中间线明显可辨,呈一规则弧形,为后部髂嵴最凸出部,在所选实验标本中均可观察到.进钉点至髋臼顶软骨距离(k)测得值最小为109.38mm. 结论 通过基线(a)、C点及10°~30°之间髂骨外侧板能准确、安全植入髂骨钉;钉长以不超过100mm、直径不超过9mm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喙肱韧带(coracohumeral ligament,CHL)的解剖学特点。方法:观察20侧正常成人肩关节标本的CHL位置、形态、起止点及与盂肱上韧带的关系;CHL在肩关节各种活动中所处的状态;CHL与关节囊融合处、CHL根部组织、关节囊及喙肩韧带组织学特点。结果:20侧CHL全部起于喙突基底部的外侧缘;9侧止于冈上肌腱,7侧止于肩袖间隙,3侧止于冈上肌腱和肩胛下肌腱,1侧止于肩胛下肌腱;其中11侧可见CHL与盂肱上韧带存在纤维组织连接;CHL于肩关节旋外、前屈、后伸、内收、肱骨头前后平动时紧张,于旋内、中立位、外展位时松弛;CHL与关节囊融合处、CHL根部组织与关节囊组织学特点相似,均呈现关节囊组织的典型特点,喙肩韧带呈现出韧带的特有表现。结论:CHL位置与形态相对固定,起点一致,但止点呈多样性;CHL与盂肱上韧带复合体不固定;CHL在不同运动状态其紧张度不一;CHL与关节囊组织形态相似,是关节囊增厚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测了34侧成人标本的髂嵴上区的动脉支,共44支,平均每侧为1.3支,其中每侧1支者占52.9%,管径大于1mm 者38.8%.97.7%动脉支的穿出点集中在髂嵴上方8cm 以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跖板在MRI和超声中形态学特征,以提高对跖板临床诊断价值的认识与水平。 方法 采用新鲜足标本19足(76例跖板)以MRI及超声扫描,观察跖板的形态并测量跖板长、宽、中间及旁侧厚度。 结果 MRI显示中,跖板在质子密度(PD)像显示最为清晰,表现为光滑圆弧结构。超声在动态及灵活性更具优势,呈现等回声带。足第2~5跖板影像学各项数值中,MRI测量长度依次为(18.36±1.30)、(17.88±0.89)、(16.67±1.22)、(14.26±1.11)mm;宽度为(10.98±0.71)、(10.10±2.21)、(10.07±0.52)、(9.07±0.65)mm;旁侧厚度为(2.07±0.13)、(2.05±0.12)、(1.87±0.22)、(1.79±0.24)mm;中间厚度为(1.34±0.16)、(1.32±0.14)、(1.13±0.14)、(1.05±0.13)mm。超声测量长度依次为(17.24±1.25)、(16.98±1.12)、(15.77±1.80)、(12.18±1.38)mm;宽度为(12.19±0.74)、(11.63±0.79)、(11.08±0.77)、(10.44±0.86)mm;旁侧厚度为(1.83±0.17)、(1.76±0.21)、(1.61±0.27)、(1.48±0.21)mm;中间厚度为(1.14±0.14)、(1.06±0.15)、(1.04±0.15)、(0.94±0.12)mm。MRI的各项测量指标结果与超声扫描对比显示两者存在差异, 参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与超声都可清晰地显示跖板,对跖板损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跖板及周围组织解剖测量,进一步了解跖板的结构特点及其损伤修复的方式。 方法 解剖19例新鲜足标本,观察跖板及周围组织结构,测量2~5跖板长度、远端宽度、近端宽度、中间及旁侧厚度。 结果 跖板作为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构附着点,是跖趾关节的中心结构。测量男性足第2~5跖板的长度依次为(20.05±0.92)mm,(19.80±1.41)mm,(17.45±0.55)mm,(14.91±0.86)mm;中间宽度为(11.63±1.01)mm,(10.72±1.13)mm,(10.34±1.24)mm,(9.26±0.86);旁侧厚度为(2.04±0.16)mm,(1.97±0.29)mm,(1.69±0.12)mm,(1.47±0.10)mm。女性足第2~5跖板的长度依次为(17.29±0.82)mm,(17.36±0.51)mm,(16.03±1.14)mm,(12.12±1.19)mm;中间宽度为(10.74±0.62)mm,(10.53±0.39)mm;(10.23±0.67)mm,(9.35±0.79)mm;旁侧厚度为(2.02±0.16)mm,(2.01±0.14)mm,(1.82±0.22)mm,(1.66± 0.30)mm。足第2~5跖板的长、宽、厚,从第2跖板到第5跖板依次递减,参数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跖板维系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稳定,对跖板撕裂损伤进行修复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7.
腰椎小关节穿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穿刺的解剖入路,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脊柱腰段标本35(男22、女13)例,通过横断断层解剖学方法,从横断面上对L1~2~L5~S1腰椎小关节的类型、关节角、上下关节突间距以及关节面的形态等进行观测。结果:①关节类型L1~2~L5~S1主要为上凹面型(82.6%)和平面型(17.4%),其中L5~S1有51.4%为上凹面型,48.6%为平面型;②关节角从L1~2至L5~S1腰椎关节突关节角逐渐增大,分别为26°、30°、35°、40°、45(°女性平均略大3°~5°);③关节的位置在后正中线外侧,相应的上、下腰椎棘突后缘中点之间,与后正中线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分别为14.20、15.74、18.90、24.22、27.20mm;④穿刺要经过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后层、竖脊肌、关节囊后壁。结论:腰椎小关节穿刺应根据关节的类型、关节角大小选择相应腰椎间隙中点的外14.20~27.20mm(平均20.05mm)处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甲瓣供区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察跗外侧、内侧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及管径,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跗外侧动脉发出点至足底深支发出点距离(7.5±0.8)cm,起始部管径为(0.8±0.1)mm;跗内侧动脉发出点至足底深支发出点距离(7.7±1.2)cm,起始部外径为(0.8±0.2)mm。结论以Y-V血管蒂延长技术设计的足底深支为蒂跗动脉皮瓣可以转移修复踇甲瓣供区缺损及远足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