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BASIC语言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是: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其中“顺序结构”最贴近人们的思维方式.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而“循环结构”则是在“顺序结构”基础之上的一种抽象化的、难于理解的结构形式,且这种结构的程序在高一年级会考中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作用,并掌握循环语句(FOR/NEXT)的使用疗法。  相似文献   

2.
在Word 97里画画。对于很多熟练掌握Word 97的使用者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要学生掌握这个知识也不难.但如何创设好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真正的本领,学会如何使用绘画工具的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4.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我们认为,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的前提: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的重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是创设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的目标。以下介绍几种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5.
刘海斌 《网友世界》2013,(10):93-93,95
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信息技术课上成兴趣趣味课,合作与竞赛相结合,促进学生技能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注重教学演示,加强同步操作,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理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即使是简单的现象,其内在的关联也是复杂的。要展现和探究这些内在的关联,一个高效的途径就是利用Java互动程序。应用Java互动程序的关键是让学习者自己动手做,也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体验的机会。高效的互动过程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为此,本期特刊发“热平衡实验”案例,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本文阐述了使用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网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等教学方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首先从日常行为着手,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上机课结束时,填好使用记录,关机,收拾好桌面,键盘推进去,凳子摆整齐,进出机房带上鞋套,保持好卫生。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的学生,那什么样的教学才能引起他们共鸣呢?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以课堂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们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门,是关于有效课堂的话题。"有效教学",拆开来就是有效教、有效学。教师有效地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所谓"实践出真知"在这门课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流连驻足于我们精心准备的教学预设呢?我觉得从"玩"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要问学生最喜欢什么,当然是游戏了。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我一直琢磨着怎么把学生的这种爱好加以“利用”来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气氛,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还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适应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培养学生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形成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素养和能多渠道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自2009年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总有几节信息课要去教室上。离开了机房这个教学主阵地,教师不习惯,学生更不习惯,带来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厌烦,更别提有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一般在教室上的都是理论课,而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感觉最难的是信息技术理论课的  相似文献   

15.
将游戏教学法引入课堂,是创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要举措。游戏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是创新教学手段的需要。游戏教学法引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现实可行的,教育游戏的发展是其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是制度保障;学生对游戏的热爱是现实基础;信息技术课的课程性质是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6.
学生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课时一般都比较兴奋,因为这门课给他们带来了与其他课不一样的感受——时髦、新鲜而神秘。但是,当计算机神秘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后,有一部分学生渐渐对其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在于信息技术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无所适从,又缺乏成功的感觉和升学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正确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基础性、工具性科学地位;开足课时,准确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句话:“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让教育者感受到快乐,获得自信,找到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我读后深受启发。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曾多次组织全市信息技术教学的研讨、观摩活动,听了许多课,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上快乐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9.
协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协作学习及其意义,并阐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开展协作学习,以及教师在协作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