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药材》2010,(3)
目的:分析全缘叶紫珠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鉴别。结果: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62%。结论:挥发油中β-石竹烯(33.74%)、甘香烯(12.86%)、τ-杜松烯(9.57%)和(-)-斯巴醇(8.99%)为主要成分。此外,古巴烯(4.21%)、兰桉醇(3.81%)、α-石竹烯(2.48%)、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R-(2α,4a,α8 aβ)]-2-萘醇(2.37%)和1,6-环癸二烯(2.24%)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黑苞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黑苞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黑苞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苞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65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6.75%。结论:黑苞橐吾挥发油主要成分为:[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十六碳五烯(相对含量为5.19%);2-[1-环戊-1-烯炔-1-甲基乙基]环戊酮(4.38%);[1S-[1α,3aβ,4α,8aβ]]-4,8,8-三甲基-9-亚甲基-十氢-1,4-甲醇薁(4.10%);D-柠檬烯(4.02%);[2R-[2α,4aα,8aβ]]-十氢-α,α,4a-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基萘(3.93%);正-三十四烷(3.49%);3-[1,1-二甲基丙-2-烯-7-羟基香豆素(3.03%);石竹烯氧化物(2.72%);5β,7β-H,10α-11-桉叶烯-1α-醇(2.66%);4[10]-崖柏烯(2.5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4.
东俄洛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东俄洛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东俄洛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东俄洛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60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8.99%。东俄洛橐吾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ar-[1aα,4aβ,7α,7aβ,7bα]]-1,3,7-三甲基-4-亚甲基-十氢-1H-环丙薁(相对含量为8.28%);9,12,15-十八碳三烯-1-醇(6.08%);[1ar-[1aα,4aα,7β,7aβ,7bα]]-1,1,7-三甲基-4-亚甲基-十氢-1H-环丙薁-7-醇(4.09%);愈创醇(4.09%);石竹烯氧化物(2.86%);4,8a-二甲基-6-异丙烯基-1,2,3,5,6,7,8,8a-八氢萘-2-醇(2.35%);3-[1],雅栏兰树油烯(2.27%);β-桉叶油醇(2.13%);桉叶-4[14],11-二烯(2.1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8个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C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8个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中共有成分有罗勒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S-(1α,2β,4β)]-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2-亚甲基-6,8,8-三甲基-三环[5.2.2.0(1,6)]十一烷-3-醇、τ—muumlol、α-杜松烯醇和2-十五烷酮。结论:不同产地吴茱萸挥发油化合物组成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从甘青青兰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38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α,α,4,8-四甲基-3,7-环癸二烯-1-甲醇、1,6-二甲基-9-(1-甲基亚乙烯基)-5,12-二氧杂三环[9.1.0.0(4,6)-8-十二烷酮、(E,E)-3,7-二基-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癸二烯-1-酮等;乙醇作携带剂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44种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1R-(1α,3α,4β)]-α,α,4-三甲基-4-乙烯基-3-(1-甲基乙烯基)-环已烷甲醇、(E,E)-3,7-二甲基-10-(1-甲基亚乙烯基)-3,7-环癸二烯-1-酮、乙酸等.  相似文献   

7.
山黄皮茎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山黄皮茎、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芸香科山黄皮茎、根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茎中分离出14个峰,鉴定出14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 ,其主要成分为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32.89%),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已烷(10.74%),十六烷酸(8.63%),1-乙亚基八氢-7a-甲基-(1Z,3a,α,7a,β)-1H-茚(8.59%),2-甲基酸酐(7.01%),4-乙烯基-α,α,4-三甲基-3-(1-甲基乙烯基)-[1R-(1,2,3,α,4,β)]环己甲醇(6.48%).从根中分离出14个峰,鉴定出14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100% ,其主要成分为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38.09%),8,8-二甲基-2H,8H-苯并二吡喃-2-酮(8.72%),1-(Benzothiazol-2-yl)- 3,4-dimethyl-pyrano(2,3-c)pyrazol-6(1H)-one(8.69%),1,2,3-三甲氧基-5-(2-丙烯基)苯(7.76%),十六烷酸(7.20%).结论 实验结果为开发该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紫茎泽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紫茎泽兰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紫茎泽兰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紫茎泽兰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分离出67个峰,鉴定了其中3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6.89%.结论 紫茎泽兰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四(1-甲基亚乙基)-环丁烷(13.40%)、丁酸香叶酯(9.40%)、乙酸龙脑酯(7.23%)、3,5,6,7,8,8a-六氢-4,8a-二甲基-6-(1-甲基乙烯基)-2(1H)萘酮(5.53%)和氧化石竹烯(5.43%).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毛郁金中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提取分离毛郁金石油醚部位脂溶性成分,以甲酯化方法对提取物进行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样品A鉴定出20个成分,占总量的86.19%,主要成分为:1,2,3,4,4a,5,6,8a-八氢-4a,8-二甲基-2-(1-甲乙基)-萘(13.37%)、6-乙基-4,5,6,7-四氢化-3,6-二甲基-5-异丙基-苯并呋喃(13.00%)、β-榄香烯(9.35%)、δ-毕澄茄烯(8.82%);样品B鉴定出1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43.26%,主要成分为:(E,E)-10-(1-甲基亚乙基)-3,7-环癸二烯-1-酮(17.40%)、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7.77%)、7-十八(碳)烯酸(3.2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确定毛郁金的化学成分和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2)
目的:分析附生美丁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从附生美丁花中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鉴定出其中60个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100%。结论:附生美丁花中主要成分D-苎烯(9.47%)、[3R-(3劋,3a偄,7偄,8a劋)]-八氢-3,8,8-三甲基-6-亚甲基-1H-3a,7-亚甲基薁(9.10%)、3,4,5,6,7,8-六氢-4a,8a-二甲基-1H-萘基-2-酮(6.15%)、[1S-(1劋,3a偄,4劋,7劋,7a偄)]-八氢-4-甲基-8-亚甲基-7-异丙基-1,4-亚甲基-1H-茚(5.58%)、2,3,4,7,8,8a-六氢-3,6,8,8-四甲基-[3R-(3劋,3a偄,7偄,8a劋)]-1H-3a,7-亚甲基薁(5.30%)、八氢-3,8,8-三甲基-6-亚甲基-[3R-(3劋,3a偄,7偄,8a劋)]-1H-3a,7-亚甲基薁(5.33%)、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S)-环己烯(5.19%)、丙酮(5.08%)等。  相似文献   

11.
刘艳清  汪洪武  蔡璇 《中成药》2014,(5):1091-1094
目的研究乌墨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与超声波萃取分别提取乌墨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水蒸汽蒸馏法和超声波萃取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4和37种化合物。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2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有量,各占总峰面积的97.31%和98.19%。2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杜松烯、α-古芸烯、丁香烯、α-蛇麻烯、β-芹子烯、异长叶烯-5-酮、韦得醇、1,4a-二甲基-7-异丙烯基-4,4a,5,6,7,8-六氢-萘-2-酮。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所得乌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侧茎垂头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侧茎垂头菊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侧茎垂头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印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5.66%。结论:侧茎垂头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为[1S]-2,6,6-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正十六烷酸,4,4a,5,6,7,8-六氢-4a.5-二甲基-3-[1-甲基亚乙基]-[4-芳基,顺]-2[3H]-萘酮,1-s-[1-甲基-1-乙烯基-2,4-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碳烯,α,α,4-三甲基-苯甲醇,反式松香芹醇,4-甲基-3-[1-甲基亚乙基]-环己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  相似文献   

13.
黄花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黄花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黄花香薷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香薷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2.28%。主要成分为[α,4αβ,8aα]-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2,3,4,4a,5,6,8a-八氢萘(相对含量为14.01%);[3S-[3α,5aα,7aα,11aα.11bα]]~3,8,8,11a-四甲基-十二氢-5H-3,5a-环氧萘[2,1-c]氧杂环庚三烯(8.12%);2-甲基-3-亚甲基-环戊烷羧酸甲酯(7.3%);石竹烯(4.90%);仅-杜松醇(4.11%);醋酸-[5α,16β]-D-雌甾-16-酯(3.96%);α-香柠檬烯(3.52%);吉玛烯B(3.08%);1,7-二甲基-1-羟基-4-异丙烯-2,7-环癸二烯(2.67%);α-石竹烯(2.20%);植醇(2.11%)。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4.
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拉雅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565%,主要成分为α-蒎烯(24.659%)、β-蒎烯(11.471%)、β-石竹烯(9.932%)和异松油烯(5.167%);从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中鉴定出5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794%,主要成分为α-蒎烯(22.542%)、β-石竹烯(16.636%)和1,2,4a,5,8,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5.085%).结论:首次研究了拉雅松和细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的松针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烫伤膏中乳香、没药挥发油的萃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选择1,1,1,2-四氟乙烷(R134a)为萃取溶剂,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原料粒度、萃取温度及时间对烫伤膏中乳香、没药挥发油亚临界萃取工艺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最佳萃取工艺为原料粒度80目,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min,萃取数1次;挥发油提取率5.19%。GC-MS分析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以萜类、链状芳香族化合物(烷烃、醇、酯)为主,其中以苯氧乙酮和[1R-(1α,7β,8a.α)]-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7.04%,8.16%。结论:优选的亚临界萃取工艺稳定可靠、合理可行,为烫伤膏的质量控制及二次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铁皮石斛愈伤组织及试管苗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中分别鉴定了24个和19个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1.64%和66.12%,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共有成分为17个.结论 愈伤组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石竹烯(26.92%)、γ-榄香烯(8.25%)、1-乙烯基-1-甲基-2,4-二(1-甲基乙烯基)-[1s,(1.α,2.β,4.β)]-环己烷(6.55%)、α-石竹烯(3.26%)、(Z)-7,11-二甲基-3-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09%)、反-2-辛烯醛(3.06%)等;试管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反-2-辛烯醛(20.28%)、β-紫罗兰酮(11.82%)、反-2-己烯醛(8.27%)、(E)-壬烯醛(6.91%)、石竹烯(4.92%)等.  相似文献   

17.
山绿茶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山绿茶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山绿茶茎和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2个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绿茶茎中鉴定出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97%;从叶中鉴定出3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48%。茎与叶挥发油成分中均含有的化合物有:糠醛、2,4-已二烯、(Z)-2,6-二甲基-2,6-辛二烯、乙酸己酯、双戊烯、正辛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萜品油烯、芳樟醇、α-松油醇、β-环柠檬醛、橙花醇、香叶醇、己酸环己酯、β-紫罗兰酮。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为山绿茶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的成分,为不同产地甘松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共有成分6个,分别是:1,1,3a,7-四甲基-1,2,3,5,6,7,8,8a-八氢甘菊环烃;马兜铃烯;1,1,7,7a-四甲基-1a,2,3,5,6,7,7a,7b-八氢甘菊环烃;β-紫罗酮;α-古芸烯;喇叭茶醇。共有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3.18%-45.98%。结论:9个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中含量较大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余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山地六月雪挥发油成分 ,为其合理采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地六月雪地上部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 :从深秋季节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43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8.91%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甲基亚麻酸酯 (4.14 % ) ;库贝醇 (5.97% ) ;1b ,5,5,6a tetramethyl octahydro 1 oxa cyclopropa[a]inden 6 one (7.3 2 %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10 .87% ) ;δ 9(10 ) 四氢广木香内酯 1 酮 (3 5.51% ) ;夏季的山地六月雪鉴定出 72个组分 ,占挥发油总量的 79.88% ;含量在 3 %以上的组分有石竹烯 (3 .3 2 % ) ;乙苯 (3 .52 % ) ;3 己烯 1 醇 (4.54% ) ;2 甲氧 4 乙烯基苯酚 (6.52 % ) ;5 丙酰基 2 氯 苯乙酸甲酯 (8.54% ) ;大根香叶酮D(12 .3 1% )。结论 :2 ,2 二甲基 6 亚甲基 环己烷基丙醇、2 甲氧基 4 乙烯基苯酚、3 ,7 二甲基 1,6 辛二炔 3 醇、库贝醇、二十二烷、二十碳烷等相同成分可以作为该植物的指纹性成分 ;不同季节采集的生药材 ,其挥发性物质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尖叶光萼苔Porella setigera (steph.)Hatt.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醚冷浸及超声提取法从尖叶光萼苔中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尖叶光萼苔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化合物,其中含有大量的3,5,7-三甲基-2E,4E,6E,8E-十碳四烯、(1aR,7R,7aR,7bS)-1a,2,6,7,7a,7b-Hexahydro-1,1,7,7a-tetramethyl-1H-cyclopropa[a]naphthalene、[1S-(1α,4α,4aα,8aβ)]-1,2,3,4,4a,7,8,8a-八氢-1,6-二甲基-4-1-(1-甲乙基)-1-萘酚.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