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利的真相     
李小林 《今日南国》2007,(20):72-72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年轻人慢慢老去,但他还在寻找名利。最后,他来到世界的尽头……从前,有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听说名利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谁能找到她谁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所以他在心里迷上了名利。他发誓,即使花上一生的时间,也要找到她。他首先到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中去找名利。结果他发现这些哲理书对名利始终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而且一直排斥她——名利不在书籍里。  相似文献   

2.
沈小平 《中华魂》2014,(21):22-23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名利?是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应该经常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位领导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名利观,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惑,守住底线,保持本色。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能否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自觉做到弃不实之名、远不洁之利,是考察和衡量党员干部为政之德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3.
"健康"一词,包括两个因素,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如果单单只是身体健康,而心理不健康,那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健康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心理健康呢?那就必须掌握心理健康的五大要素:一要轻松。要想轻松,首先必须看淡名利,不要被名利所俘获。如果一心想着名和利,一切为了名利而奋斗,那也就无轻松可言。只有远离名利的压力,精神才能变得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名利观"与出版物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正确的"名利观"可使出版物质量得到提高,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精品读物,非正确的"名利观"会使出版物质量下降,甚至会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犯罪.  相似文献   

5.
正把名利看得淡一点,就不容易受到打击,就不会为名利所累,就不辛苦。人活着要有意义,人的一生很短。我记得聂耳、田汉的《毕业歌》里边说: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栋梁。保尔·柯察金的话是人生的最好总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  相似文献   

6.
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明代具有开创意义的传奇戏。在中国古代,名利观就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浣纱记》正打上了这种思想的烙印。范蠡与西施的结合,不是爱情使然,而是有其各自的需求和利益。本文就是从范蠡、西施二人来剖析《浣纱记》所体现出的名利观,就剧本而言,这种名利观体现在于已、于国之中。  相似文献   

7.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是富于变化的,作者在充分展示其才智和个性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形象的世俗性:奴性十足,才能平庸,名利熏心等。  相似文献   

8.
韩非认为人都好名利,以至于士为名死,民为利归。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韩非主张统治者应该利用人们的这种追名逐利的心态,实现富国强兵。韩非的名利观虽有历史的局限性,其精华部分对现代治国理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柴莹 《北京纪事》2009,(1):14-17
"山寨明星",他们曾经因为天生与明星长得像而自得,也曾经为了名利顶着"明星脸"招摇,但他们面对肆意的欺侮打压,面对日渐觉醒的自我意识,做自己,还是做替代品?  相似文献   

10.
译订价值观量表分为五个因素 ,分别为物质名利取向、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 ,与原价值观量表的维度基本一致。自我分离感高群者更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 ,无能为力感高群者更不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t检验发现 ,疏离感高群与低群在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憨佗 《今日南国》2009,(17):57-57
名利权的诱惑,可以使许多人变得面目全非。就算是像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未能幸免。 诸葛先生由逍遥于江湖的书生到主上言听计从的军师,再到位高权重的丞相大人,心智和做派变化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思想体系是按照如下逻辑展开的:混乱的社会和乱世中的人生是庄子思考的起点,他发现文明进步中人们对名利的狂热追求是导致混乱的根源,庄子用齐物论来否定人们对名利的认识,进而庄子提出了真人的理想和实现途径,希望通过对人们灵魂的拯救实现对社会的拯救。  相似文献   

13.
彖刻     
温菁华 《老友》2014,(3):23-23
舒心一棒过三门,野趣悠然细品评。 名利早为身外事,输赢相笑夕阳情。  相似文献   

14.
做个好长者     
范家生 《老友》2013,(10):25-25
退休了,如何做个好长者?老同志起码要掌握两点:一是想得开;二是是非面前不糊涂。想得开,主要是指在名利面前,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左右攀比。要想法过好离退休后的生活,不要再以这"长"那"长"自居了,在台上风光的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大可不必再为名利劳神伤身。再说糊涂不糊涂。这里说的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能  相似文献   

15.
贺龙的追求     
柯云  童豆 《中华魂》2010,(2):5-7
人生追求,各有不同,有的是名利,有的是真理。古人云:“人生进退,唯问其志”。贺龙追求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16.
韩非认为,好利恶害、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因此统治者一方面应以美名为手段,引导臣民为国家效力卖命;另一方面还要以厚利为诱饵,实现富国强兵的大利,以此达到治国的目的。韩非的名利治国思想虽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对现代治国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有的人一辈子悲悲戚戚、郁郁寡欢:房子不如人家的大——不爽,车子不如人家的好——不快,官职没有人家高——不服……可有的人一辈子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却也不见得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什么原因?关键在于心境的豁达。人成天被名利缠得死死的,得与失算来算去,耍小  相似文献   

18.
黄江 《新天地》2012,(10):43
男人到了花甲年纪,已经掂得出事业和名利的轻重,可是我心里总有些化解不开的的忧伤。这是六十岁男人心中的"堵",为长辈为孩子,为身体也为柴米油盐……最让我心"堵"的就是老父亲的离世。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失去亲人,而我只能用回忆来思念。  相似文献   

19.
人生名利场上,多半是高者沽名,卑者逐利?所谓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名利,世间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超脱。记得小时候政治思想教育,总是批判名利思想,自己也总是在检讨自己的名利思想。当时被教诲要树立的正确思想和人生观是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就是说,生活的目的不应当是自己的名和利,而应当是社会的福祉。长大以后发现,当你还在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