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句中的“减”字,医家注说不一,大凡有四:①“减即意味着虚软”;②“重按则现衰减”;③“主阳气减少”;④唯李今庸教授独具见解,认为减与芤相对为文,均言脉象,“减”当为“紧”之借字,不可作“减少”之“减”(见《山东中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方论》(以下简称《金匮》)在内伤杂病方面的成就众所周知,但在伤科方面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笔者学习有得,浅论如下。 1 《金匮》对伤科诊断学的贡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金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论及外伤的诊察时,首先从病人反应于外的面色及脉象上入手,了解患者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以推断出血量的多少,预测疾病的吉凶。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载:“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载:“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亡血”。“脉……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目眩、发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妇人腹痛论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痛是妇科常见疾病,《金匮要略》中有月经前后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诸方面论述,其病机多与气血有关,虽有偏气、偏血,属虚、属实的不同,但总不出乎气血不和,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及血虚失养,阳虚失煦,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治疗方法亦灵活多变,本文仅结合《金匮要略》一书述要如下。1养血疏肝,健脾利湿肝脾失调,血郁湿滞所致腹痛。《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云:“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妇人杂病》篇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和血调肝;茯苓…  相似文献   

4.
<正> 梦交是指梦中与异性交媾。《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云:“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之下极少有专篇论述,仅或偶在医学杂志中可见其名,记得五十年代初期曾有过《奇病怪症》一书,内载女子梦交症之  相似文献   

5.
一、大黄(庶虫)虫丸证浅释大黄(庶虫)虫丸证始见《金匮·血痹虚劳》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五劳七伤言其病为诸虚百损——虚劳,是形成干血的原因。干血病本为虚,但干血既形成之后,则为有形之邪,属实证。故干血一证,非同一般瘀血,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 1.五劳虚极羸瘦,由虚损劳伤,气血虚弱,血行无力,血脉不充以致皮肉筋骨皆失濡养,因而身体羸瘦。2.腹满不能饮食:《金匮·瘀血脉证》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因内有瘀血所致腹满不能饮食。3.内有干血,是因气血虚损,则经络荣卫气伤,  相似文献   

6.
考食物疗法最早见于《内经》,如治目不瞑之秫米半夏汤,治血枯之四乌贼一芦茹丸。《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治百合病用百合配合药物之方共有五首,治狐惑有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血痹虚劳》诸不足有薯蓣丸,《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治妇人脏躁有甘麦大枣汤。他如仲景治悬饮,胁下有水气用十枣汤,《千金方》治干霍乱用食盐探吐,治肺痈有苇茎汤,《肘后方》治外感初起有葱豉汤,《济生方》治虚喘有人参胡桃汤。古今  相似文献   

7.
新绛旋复汤原名旋复花汤,系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方,由旋复花、新绛、葱3味药物组成。主治肝着及妇人半产、漏下病。《金匮要略》记载:“肝着,其人常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旋复花汤主之。”又云:“寸口脉弦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寸口脉弦而大 ,弦则为减 ,大则为芤 ,减则为寒 ,芤则为虚 ,虚寒相抟 ,此名曰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 ,旋复花汤主之”。笔者运用旋复花汤治疗半产漏下症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其中年龄 2 2~ 2 4岁 4例 ,2 5~ 2 8岁 2例 ;有习惯性流产史 3例 ;停经 6 0~ 70天5例 ,70天以上 1例。均经妇科妊娠试验为阳性。 6例均出现少腹刺痛或隐痛 ,不同程度的漏下出血症状。2 治疗方法采用旋复花汤加味 :旋复花 (布包 ) 12 g,青葱管6支 ,丝棉或蚕茧少许 ,茜草 10 g。每日 1剂 ,水煎顿服。加减法 :瘀…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文中“病下利数十日不止”一句之“利”字,程天来、吴谦等认为当系“血”字之误;徐忠可、尤在泾等释为瘀血、脾伤作  相似文献   

10.
<正> 肾气丸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一篇,故又名“金匮肾气丸”。本方具温补肾阳之功效,主治由肾阳不足而引起的,虚劳腰痛,肢冷,小腹拘急,  相似文献   

11.
<正> 《金匾》所论“干血”,凡见三处。一是《血痹虚劳病》篇的大黄(庶虫)虫九证,“内有干血”;二是《妇人产后病》篇的下瘀血汤证,“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三是《妇人杂病》篇的矾石丸证,“中有干血”。后人多释“干血”为“瘀血”,笔者认为不妥:①下瘀血汤证有瘀血无疑,但仲景未说“有瘀血著脐下”,显然“干血”和“瘀血”有别;②瘀血病仲景设有专篇专门讨论,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中,只字未提“干血”,独在虚劳病、产后病和妇人杂病中提及,也说明“干血”有别于“瘀血”;③“干血”可伴发带下病,古人有干血化生白带的认  相似文献   

12.
浅谈血痹     
狄玉敏 《河北中医》1988,(1):F0003-F0003
一血痹的成因血痹是祖国医学中痹证的一种。有关血痹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如在《九针篇》中就曾谈到“邪入于阴,则为血痹”。关于血痹的成因,《金匮、血痹虚劳篇》指出:“……”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由于肾阳不足而致骨弱,脾阴有余则肌肤盛,重因疲劳,阳气外泄,肌肤不固而汗易出,如卧时辗转动摇,感受微风,阳不能卫,阴不能固,  相似文献   

13.
大黄(庶虫)虫丸方出自《金匮·血痹虚劳》篇,用于由五劳虚极赢瘦所致的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内有干血的虚劳挟小瘀症。本人遵着《金匮》之原意,用于临床,治疗几种疑难病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肠结核症吴××、女、18岁、1987年6月就诊。  相似文献   

14.
浅论历代名医对肾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 ,主骨生髓。《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和五脏六腑、气血、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病理上又相互影响 ,它的盛衰直接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故历代名医对肾的认识及对肾病的治疗颇为重视。1 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说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 ,阴头寒 ,目眩 ,发落 ,脉极虚芤迟 ,为清谷亡血 ,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此条专述遗精的证治。此外对治疗早泄也有很好的效果。又有“虚劳腰痛 ,少腹拘…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列妇人三篇,开专论妇科病分类辨治之先河。张仲景从以下几方面论治妊娠腹痛:属阳虚内寒,治以温补元阳,消除阴寒,调和营血,用附子汤;属冲任虚寒,治以温润摄纳,理气和营,补血止血,方用胶艾汤;属肝脾不调,治以调肝理脾,肝脾同调,方用当归芍药散。从以下几方面论治产后腹痛:属血虚寒盛,治以益血散寒,温中止痛,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属气滞血瘀,治以破血消瘀,用下瘀血汤。从以下几方面论治杂病腹痛:属热结血瘀,治以清热散结,化瘀止痛,用土瓜根散加减;属风血相搏,气滞血凝,治以活血行血,祛风止痛,用红蓝花酒;属血行不畅,兼挟水湿,治以活血行血,燥湿利湿,方用当归芍药散;属营卫不足,虚寒里急,治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方用小建中汤。  相似文献   

16.
<正> “血室”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中。《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说:“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何谓“血室”?历代医家解释颇多。一者认为是冲脉,如《女科经论》曰:“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布面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谓之血室”;二者认为是肝,如《伤寒来苏集·阳明脉证上》曰:  相似文献   

17.
清代淮阴名医吴鞠通先生不但在温病学说方面卓有成就,并且临床善于运用祛瘀通络法。诊余反复研读《吴鞠通医案》,从他对新绛旋复花汤的临床应用经验中,领悟到吴氏对祛瘀通络法极有创见。据案中所列,本方应用于胁痛、肝厥、肝痛、吐血、(疒征)瘕、淋漓等九个病症。兹将个人的学习体会略述如下: 方剂组成和适应证新绛旋复花汤出自吴氏治疗谢某肝痈案。吴氏自注云:“此方《金匮》载在妇人虚劳门,有识者其悟之”。考《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用旋复花汤治疗妇人寒虚相搏、内阳衰惫  相似文献   

18.
大黄虫丸始见于《金匮·血痹虚劳篇》,方以大黄、桃仁、干漆、虻虫、水蛭、蛴螬、(庶虫)虫等药组成,均有活血化瘀,通经消症之功,以治干血为主,配以干地黄、芍药、甘草、杏仁,润养津血以补虚;并佐黄芩助大黄以清瘀热。本文作者以大黄虫丸加减治疗数例干血虚劳证,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温经汤有三,分别见于《金匮要略》、《妇人良方大全》、《济阴纲目》,金匮温经汤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其中曰:"妇人五十所,并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瘀血在少腹不去,当温经汤主"。本人在临床实践当中体会到,治疗冲任虚寒型围绝经期功血用金匮温经汤疗效显著,今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金匮》腹痛治法浅识孙炜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情报中心文献检索室200032)关键词《金匮要略》,腹痛,治则《金匮要略》有关腹痛的辨治,无专篇论述,散见于“腹满寒疮宿食病”、“血痹虚劳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篇章,凡2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