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野生葡萄酒酵母的选育及其发酵过程中电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葡萄皮上野生葡萄酒酵母进行分离选育,并且利用WL培养基对所筛选菌株进行鉴定,获得了性能优良的葡萄酒酵母.利用所选育的葡萄酒酵母进行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其发酵效率高,葡萄酒品质较好.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液的电导率和还原糖的变化的监测表明,在发酵前期,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和电导率均下降;待还原糖含量消耗殆尽时,电导率骤然上升.该研究为工厂发酵过程中的在线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杨梅汁为原料,以活性葡萄酒酵母为发酵菌株,利用海藻酸钙固定葡萄酒酵母后,用固定化酵母细胞来发酵研制杨梅酒,并对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及其各种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黑比诺葡萄接种发酵过程酵母菌的变化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和Interdella指纹图谱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对接种工业酵母RC212的黑比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分离的63株酵母进行种类区分与鉴定,并对其中的49株酿酒酵母单菌落进行菌株区分,以监控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类和动态变化,明确工业酵母是否主导发酵过程,探讨野生酿酒酵母与工业酵母之间的竞争性,为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接种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得4种不同培养类型的酵母菌,分别是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红冬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qinosa)和酿酒酵母(Soccharomyces cerevisiae).用Interdelta指纹图谱将酿酒酵母区分为3种基因型,包括2种野生酿酒酵母和已接种的工业酵母RC212.工业酵母在发酵初、中、后期分别占酿酒酵母的6.25%、18.75%、100%.工业酵母在发酵末期才成为发酵优势菌,野生酿酒酵母在发酵初期和中期都位据优势地位,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四川食品与发酵》2022,(1):121-130
葡萄酒相关酵母中主导酒精发酵的酵母菌为Saccharomyces(酵母属)中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近年来随着葡萄酒品质的多样化与特色化,研究者关注non-Saccharomyces(非酵母属酵母)及非二倍体S. cerevisiae在葡萄酒风味复杂性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对酵母菌不同倍性特征及交配型转换等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酵母菌倍性对发酵性能、耐受性及葡萄酒风味形成的影响,为基于倍性研究筛选葡萄酒酿造性能优秀的菌株提供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发现,目前主要的倍性研究针对酿酒酵母开展,但相关研究中缺乏对倍性差异影响表型如耐受性等的分子机制研究,此外,如何在发酵中有效利用非二倍体S. cerevisiae和非酵母属酵母仍依赖于未来针对这些菌株开展的基础倍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酵母对于葡萄酒发酵至关重要,其在酒精发酵中有特定的营养需求。氮源作为葡萄的内源性营养物质,对酵母的生长代谢、发酵速率及香气等次级代谢物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酿酒酵母占据主导地位,其对氮源的利用和代谢已有广泛研究。近年来,由于非酿酒酵母的优良发酵特性被逐渐挖掘,相关研究激增;氮源对其生长与发酵性能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氮源对于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生长、发酵及产香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潜在研究领域与方向,以期为我国葡萄酒酵母发酵特性及混合发酵中营养管理策略的深入研究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适应进化是一种有效的菌种筛选优化方法.该研究通过对生产木糖醇的优良菌株麦芽糖假丝酵母进行高温适应进化,获得一株耐高温进化菌株.该进化菌株在38℃条件下转化木糖生产木糖醇的能力与出发菌株在30℃条件下接近,转化率达到0.63g/g.高温发酵生产不仅容易满足炎热夏季的工业生产环境,还可以减少发酵过程的冷却水使用以及降低染菌机率,从而使该进化菌株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类和不同酵母营养剂用量对霞多丽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影响,选择了3种酵母(X5、X16、RMS2)和3个不同质量浓度梯度酵母营养剂(THIAZOTE)(0、0.3 g/L、0.6 g/L)进行发酵试验。研究表明,土壤和葡萄汁中的氮含量与葡萄酒中的EC含量密切相关;不同酵母酿造的霞多丽葡萄酒中EC产量不同,在发酵末期阶段,与酵母X16、RMS2相比,酵母X5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53.8%和17.6%;葡萄酒中的EC产量随着酵母营养剂的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发酵末期阶段,与不加酵母营养剂的对照组相比,酵母营养剂添加量为0.3 g/L和0.6 g/L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分别增长了12.8%和69.2%。不同发酵处理霞多丽葡萄酒EC产量范围在2.1~3.8 μg/L,均未超过美国或者欧盟规定的EC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酿酒酵母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是葡萄酒品质的灵魂.在无氧条件下,由葡萄转化成葡萄酒的过程申,酿酒酵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叙述了葡萄酒酵母与葡萄酒酿造的关系,介绍了工业化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调控手段及当前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选育优良葡萄酒酵母菌种的方法,最后,对当前酿酒行业的形势和未来作出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氮源在葡萄酒发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氮源的控制与管理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葡萄酒发酵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氮源的控制与管理。文章主要对发酵过程中葡萄汁中氮的组成和存在形式做介绍以及对影响葡萄汁含氮量的因素的概述,进而强调氮含量对酵母的影响与酵母发酵助剂的使用,希望为葡萄酒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怀来和房山产区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产量的差异,选择ST和BO213两种酵母进行发酵试验,比较同种酵母在不同产区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的大小。同时,分析比较了添加酵母助剂不同用量(0、0.3、0.6 g/L)酿造的怀来产区"美乐"和"赤霞珠"葡萄酒中EC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房山产区用酵母ST和BO213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均比怀来产区高。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添加同种酵母助剂在不同品种酿造的葡萄酒中EC产量不同,且"赤霞珠"葡萄酒中的EC产量高于"美乐"葡萄酒。葡萄酒发酵过程中EC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范围为1.0~7.4μg/L,平均质量浓度为3.9μg/L,测定结果符合国际对葡萄酒中的EC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