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时间及剂量,选择最佳肠道准备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检查前48 h分次口服西甲硅油,检查前4 h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 000 m L;B组检查前0.5 h一次性口服30m L西甲硅油,检查前4 h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000 m L。比较两组肠道清洁度、视野清晰度评分,胶囊通过胃、小肠时间,肠道准备满意度评价,耐受情况。结果 A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视野清晰度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胶囊通过胃、小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肠道准备满意率分别为95.12%、46.34%,A组患者肠道准备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48 h分3次服用30 m L西甲硅油祛泡效果更佳,检查前4 h服用2000 m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效果更佳,可提高检查图像质量和诊断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两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西甲硅油的服用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A组(n=30)、研究组B组(n=30).其中A组患者检查前4 h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 L,检查前30 min一次性服用西甲硅油乳剂30 mL;B组患者检查前4 h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 L,检查前2 d口服西甲硅油乳剂,3次/d,5 mL/次,检查前30 min一次性服用西甲硅油乳剂15 mL.对两组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气泡量、消化液量、清洁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的通过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0.20±0.12)明显少于对照组(0.30±0.21),肠道清洁度(0.36±0.32)优于对照组(0.64±0.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消化液量研究组(0.70±0.30)和对照组(0.86±0.4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胶囊内镜在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2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即可以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检查前2 d分次服用西甲硅油较单次服用具有更好的祛泡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图片质量及小肠传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体检客户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甘露醇组患者检查前服甘露醇溶液,聚乙二醇组患者检查前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两组均常规服用祛泡剂西甲硅油。观察两组患者胶囊内镜图片质量和小肠转运时间。结果甘露醇组和聚乙二醇组清洁度评分分别为(1. 1±0. 6)分和(1. 7±0. 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甘露醇组和聚乙二醇组的小肠转运时间分别为(328±33) min、(332±19)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甘露醇溶液联合西甲硅油,可达到较理想的肠道清洁效果,能提高胶囊内镜图片质量和诊断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与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肠道检查前肠道准备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胶囊内镜肠道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PEG)与B组(PEG+西甲硅油),各45例。比较两组肠道清洁程度、肠道内气泡存在程度、胶囊通过胃及小肠的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肠道清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组肠道内气泡存在程度显著低于A组(P 0. 05)。B组胶囊通过胃、小肠的时间分别为(37. 60±8. 28) min、(280. 62±56. 33) min,显著短于A组的(45. 80±9. 13) min、(333. 58±67. 5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67%,显著低于A组的22. 22%(P 0. 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联合应用PEG与西甲硅油可有效祛除肠腔内气泡,获得良好的视野,缩短胶囊通过胃及小肠的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善胶囊内镜观察效果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拟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实验组(n=46):检查前一天20:00吞服两片酚酞片,检查前15 min口服西甲硅油消泡剂30 ml,吞服胶囊内镜后饮用20%甘露醇溶液250 ml+温开水250 ml。对照组(n=45):检查当日凌晨5:00口服50%硫酸镁溶液100 ml+温开水2 000 ml。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清洁程度和胶囊内镜的通过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0 vs11.1%,P=0.026);实验组肠道清洁状况优于对照组(Z=-2.213,P=0.027);实验组与对照组胶囊内镜通过小肠的时间无明显差异[(265.2±70.2)min vs(323.6±77.8)min,P=0.073]。结论联合应用酚酞片、西甲硅油和甘露醇溶液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硫酸镁为主要清肠剂的肠道准备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270例随机分为A组90例(硫酸镁组)、B组90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C组90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二甲硅油组)。对比观察3种准备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肠道清洁度、肠道中的气泡量、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小肠转运时间。结果 C组在肠道清洁度效果上均明显优于A、B组;A组患者应用泻药后有头晕、恶心、呕吐症状,部分病人耐受差,B、C组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减少,耐受程度优于A组(P0.05);C组小肠转运时间最短,优于A、B组。结论综合对比结果,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二甲硅油散应用是最为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前的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胶囊内镜检查是小肠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肠道清洁度、胃肠动力等是影响检查质量的关键因素。目的:探讨伊托必利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8月—2015年10月于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检查前1 d口服伊托必利50 mg tid,肠道准备前30 min口服伊托必利50 mg。两组均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行肠道准备,观察导泻情况、胶囊胃肠转运时间、小肠清洁度和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清洁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胶囊胃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胶囊小肠转运时间、小肠清洁度和病变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前预服伊托必利可缩短肠道准备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并缩短胶囊胃转运时间以保证小肠检查时间充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甲硅油乳剂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西甲硅油乳剂在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给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西甲硅油乳剂,对照组给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二组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肠腔内气泡存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内镜医师操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肠道清洁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 在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应用西甲硅油乳剂能够消除泡沫,提高视野清晰度,减少术后腹胀等不良反应,提高术者操作舒适度,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服用西甲硅油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方法 将270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在结肠镜检查前4小时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清洁肠道。A组:结肠镜检查前2小时口服西甲硅油30ml;B组:结肠镜检查前1小时服用西甲硅油30ml。C组:结肠镜检查前0.5小时服用西甲硅油30ml。观察3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肠腔内气泡情况、息肉检出率及操作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之间的肠道清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C组相比,B组的肠腔内气泡明显减少(P<0.05),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操作时间明显降低(P<0.05)。A组和C组相比,肠腔内气泡情况、息肉检出率及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前1小时口服西甲硅油30ml可减少肠腔内气泡、提高息肉检出率,并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对胶囊内镜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5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检查前晚和服用胶囊内镜前30min各口服莫沙必利5mg,对照组则不服任何药物。观察2组患者在肠道准备中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记录2组患者胶囊内镜在胃内和小肠的运行时间、排出体内时间和图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胶囊内镜胃内运行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图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胶囊内镜小肠内运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能明显减少胶囊内镜检查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胶囊内镜胃排空时间,提高肠道清洁度及图像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镜介入需要在检查前行肠道的清洁准备.肠道清洁是结肠镜、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等检查防止误诊、漏诊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比较用改良的"3合1"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磷酸钠盐口服溶液3种清肠剂的结肠镜检查患者顺应性、安全性和清肠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镜介入需要在检查前行肠道的清洁准备.肠道清洁是结肠镜、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等检查防止误诊、漏诊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比较用改良的"3合1"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磷酸钠盐口服溶液3种清肠剂的结肠镜检查患者顺应性、安全性和清肠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西甲硅油在胃镜检查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进行胃镜检查的受检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查前20 rain研究组给予西甲硅油15 mL口服,对照组不服用消泡剂.根据内镜下视野清晰度将结果分为A、B、C、D四等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内镜下视野清晰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西甲硅油可以显著调高内镜视野清晰度,有利于微小病灶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小肠解剖结构特殊, 传统技术对大部分小肠的检查受到很大限制. 胶囊内镜的问世填补了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检查的空白. 胶囊内镜能够直接观察全小肠黏膜, 且敏感性高、安全无创, 逐渐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小肠克罗恩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但是, 胶囊内镜也表现出特异性不足的缺点, 发现的部分异常并不具有临床意义,而且其使用前需排除小肠梗阻等情况. 现就近年来胶囊内镜的应用与其他小肠检查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16例,共行116次检查,阳性检出率53.5%(62/116)。共发现小肠病变49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42.2%(49/116),其中82例腹痛患者发现小肠病变33例(40.2%),12例腹泻患者发现小肠病变4例(33.3%),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小肠病变12例(70.6%)。其中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9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1例患者胶囊内镜完全停滞于胃内,未至小肠,直至电池耗竭;3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迟缓;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69min。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就诊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简单、安全,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检查前充分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二甲硅油散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准备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硅油散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肠腔清洁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二甲硅油散组(常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基础上,检查前30min口服二甲硅油散)和对照组(仅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将每例胶囊所获得的小肠图像资料按照小肠通过时间平均分成A、B、C三段,由2位读片者分别根据肠腔内的气泡进行分级。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2位读片者间一致性较佳(P〈0.05)。在小肠的A段及C段中,二甲硅油散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祛泡作用,大大提高的肠黏膜观察清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段中,二甲硅油散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二甲硅油散能提高小肠肠黏膜观察清晰度,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图像质量及消化道通过情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肠道准备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6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各28例。肠道准备组服用硫酸镁法(50%MgSO4 70ml)进行肠道准备并服用二甲基硅油2ml。对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及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并统计胶囊内镜通过情况。结果肠道准备组和对照组的胃内气泡、胃液量、清洁度和观察效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准备后,小肠内气泡的形成与小肠观察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对肠液量和清洁度无明显的影响(P〉0.05)。两组间在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回盲瓣通过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道准备有助于提高胶囊内镜图像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观察效果;对胶囊内镜通过情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善胶囊内镜在小肠检查过程中肠道准备情况,提高图像清晰度,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胶囊内镜患者50例(潜甘露醇组),行潜甘露醇胶囊内镜患者50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检查完成率和胶囊在小肠通过时间,小肠清洁度及黏膜充盈程度,小肠病变检出率等指标。结果潜甘露醇组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2%,显著高于传统组的34%(P 0. 01)。在潜甘露醇组的小肠通过时间较传统组的明显缩短(P 0. 05)。潜甘露醇组的小肠黏膜清洁度评分、小肠充盈度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 0. 01)。结论潜甘露醇胶囊内镜可改善胶囊内镜的检查效率及诊断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探讨可能影响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潜在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369例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及小肠疾病检出率.为了解直视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漏检率,另对369例胃镜检查患者统计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对胶囊内镜分别采用手动逐帧及15帧/s2种速率进行读片,统计2种读片速率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及每例检出者所获取乳头图片的帧数.计算胶囊内镜检查者中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间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胶囊内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组间分别在手动逐帧、15帧/s2种读片速率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标准直视胃镜的十二指肠乳头漏诊率为22.0%;手动逐帧读片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明显高于15帧/s(32.2%比13.6%,P=0.001),检出时所需乳头图片的平均帧数前者少于后者(3.7帧比7.0帧);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为67.2%,明显高于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检出率32.2%(P=0.000);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问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查前各种肠道准备组问在不同读片速率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较低,但不能简单地与其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划等号.影响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十二指肠降部特殊的解剖结构、读片者浏览图片的速率及胶囊内镜本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2001年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的认证以来,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已在成年人肠道疾病的诊断中奠定了重要地位,广泛用于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小肠克罗恩病、乳糜泻、家族性息肉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尽管胶囊内镜在未成年人中的使用相对滞后,但他同样可以为其小肠疾病提供一个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胶囊内镜开创了胃肠病学界的新纪元,给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新检查工具.本文就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