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矿井应积极安排回收复采及地质找煤工作,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或寻找新的后备资源基地,延缓矿井水平下延,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2.
分析近年来坑柄煤矿地质找煤及开采薄煤层的做法,提出了薄煤层开采在老矿井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可操作性,并对今后老矿挖潜中薄煤层开采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含春煤矿含三采区现状和采区地质构造特征、赋煤特征,提出采区找煤的方向,帮助提高采区产能,缓解矿井生产压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省属部分生产矿井尝试利用坑道钻井技术进行矿井地质找煤工作实践 ,经过对其技术工艺的不断研究并加以改进 ,实践证明该技术相对其他勘探手段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施工周期短、资料可靠等优点 ,在矿井地质找煤勘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吴文耀 《能源与环境》2013,(6):73-74,77
通过对苏桥煤矿的勘查、生产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苏桥煤矿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对煤层赋存影响,提出矿井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6.
半罗山煤矿存量资源不足,矿井地质找煤工作尤显迫切。分析半罗山东井田深部构造特征,着重分析F0断层特征及下盘含煤地层的特点,综合矿井生产地质资料,发现F0下盘有可利用的煤炭资源。通过硐探和钻探等补勘工程的验证,证实了半罗山煤矿F0断层下盘有较好的含煤性,并新增了资源量,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时将乐煤矿区石林井田构造特征及控煤作用的分析与研究,探讨主体背向斜、正断层、逆断层以及平推对主采煤层的控制作用,对今后该矿井的深部及外围找煤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井田野外地质工作、矿井地质工作及收集历史工作资料的基础入手,对水井坑煤矿地质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矿井内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煤层赋存形态、赋存规律的影响,从而指出煤矿今后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9.
提出如何利用坑道钻技术对井下进行找煤;并且通过实践,证明该技术较于其他的勘探手段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工期短和获得的资料可靠等优点,能够使矿井在今后的找煤探煤中减少无效进尺和更平稳地解决采掘接替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下"找煤新理论的研究论证,表明部分区域老地层、新地层、火山岩下存在煤系地层。青水-湖源预测区内出露大面积的侏罗系火山岩地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预测该区火山岩地层下存在较大面积的煤系地层。  相似文献   

11.
以龙宫山煤矿区周边煤矿资料为基础,分析矿区构造、地层、煤层及其变化规律,探讨老地层下找煤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水坑煤矿揭露构造特征的研究,分析探讨了矿井内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煤层形态、赋存规律的影响,提出了东水坑煤矿的构造组合特征,从而指出煤矿今后的找煤方向,对矿井的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井田野外地质工作、矿井地质工作及收集的历史工作资料入手,全面分析老岭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对矿井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省属部分矿井尝试利用坑道钻井技术进行矿井地质找烧工作实践,经过对其技术工艺的不断研究并加以改进,实践证明该技术相对其他勘探手段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施工周期短,资料可靠等优点,在矿井地质找煤勘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漳平煤业公司资源日趋衰竭的问题,提出矿井地质找煤的程序和相应措施,并展示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刘东辉 《能源与环境》2013,(1):50-51,54
论述连城盆地的地质特征,论证连城盆地浅部出露的老地层为推覆体,并分析了其形成机制;通过分析认为:连城盆地推覆体下赋存有较大面积的煤系地层及可采煤层,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并选择了日心为最有利的找煤靶区。  相似文献   

17.
从本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本区构造发育情况入手,结合"三下找煤"理论,分析影响本勘查区煤系地层赋存的主要因素,对本区找煤前景有了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街洞矿区煤层沉积环境和构造变动的深入分析,论述该矿区薄煤区与不可采区范围内开展找煤、探煤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成果.探索出该矿区"煤包"赋存的3种类型、4个规律和5个找煤预测区,对南方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鸡窝状产出的小型矿区开展边深部找煤和煤炭资源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龙永煤田地层和构造特征入手,归纳了第2找煤空间—深部找煤的类型,分别有:①盖层下找煤,该类型又可分为"红层下找煤","火山岩下找煤"和"新地层下找煤";②推覆体下找煤,又可分为"基底推覆构造下找煤"和"层间推覆构造下找煤"。  相似文献   

20.
张建清 《能源与环境》2014,(2):48-49,52
永丰东井田位于太华-长塔复式背斜的北段西翼,构造为复式倒转背向斜,地层褶皱普遍,形态众多,形成较为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对倒转褶皱转折端尖棱现象、剖面与平面上的形态、层序变化、煤层底板等高线交叉重叠等地质特征的分析,找出矿井地质构造规律,提出矿井找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