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北京市脑卒中患者人口学特征与临床特征与其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北京市三所三甲医院47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74例脑卒中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0.61%,认知功能障碍与体重、文化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有密切的关系(P<0.05),有偏瘫、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视野缺损、四肢活动不灵、失眠、情绪低落等临床特征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人口学特征中的危险因素,减轻临床特征,以减少认知障碍发生,减轻认知障碍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功能独立量表(FIM)、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等对32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躯体疼痛得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中的其他项目得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除情感职能和躯体疼痛外,NIHSS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中各项呈现明显正相关;除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外,FIM中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各项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下降,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患者躯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28例脑卒中患者应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调查评分,应用CT扫描显示病灶部位,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1%。女性,文化程度低,左侧大脑半球病灶,存在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者发生率更高。结论 脑卒中后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性别,文化程度,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与脑卒中后抑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对北京市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91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91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56例,发生率为53.6%,脑卒中后症状、肥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差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与肥胖、ADL差、脑卒中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36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53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0例正常人(对照组)腰椎(L2~4)的BMD,同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BM 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绝经年限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B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MD与年龄、HbA1c水平及绝经年限呈负相关,与BM I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BMD有不同程度减低,以女性及低BM I患者降低更明显;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定期测定BMD。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斌  姜敏  张晋霞 《山东医药》2009,49(33):5-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LOTCA)进行神经心理测验,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患者ADL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结果①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8例,占41.5%,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64例(59.4%),定向障碍37例(34.2%),思维运作障碍45例(39.8%),结构性失用34例(31.4%),视失认29例(27.5%),空间失认23例(21.3%),空间知觉障碍18例(16.7%),单侧忽略15例(13.9%),图形背景分辨障碍12例(11.1%),运动失用9例(8.3%)。②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病变部位、临床类型、ADL及病情程度有关,以皮质部位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性高(OR=2.965,95%C I:1.329-6.611);多发病灶者较单发病灶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OR=2.190,95%C I:1.022-4.693);ADL越差,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性越高(P〈0.05);认知障碍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加重(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常伴发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可多种类型共存或交叉并存。可表现为注意障碍、定向障碍、思维运作障碍、结构性失用、视失认、空间失认、空间知觉障碍、单侧忽略、图形背景分辨障碍、运动失用,其中以注意障碍最多见;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发生在皮质部位、多发病灶、ADL差和病情程度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降低卒中人群社会医疗负担提供依据。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登记调查,病历资料采集。在基线期[(14±3)d]完善脑卒中生存质量专用量表,并在1、3、6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109例急性卒中患者,共104例完成随访。随着时间延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渐恢复,生存质量逐渐提高(P<0.01);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显著相关(P<0.01);卒中急性期及发病1个月内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最高,卒中后抑郁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P<0.05)。结论卒中后活动能力的恢复可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卒中后抑郁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单岩  史小艳  张振香 《山东医药》2011,51(25):33-34
目的分析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五个社区的脑卒中患者162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其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比较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与无抑郁患者的ADL评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抑郁68例(占41.98%);脑卒中并抑郁患者的ADL评分低于无抑郁患者,病程和ADL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抑郁患病率较高,合并抑郁患者的ADL评分低于无抑郁患者,病程和ADL评分是其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人院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日常生活习惯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对唐山市8家老人院的老年人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402名老年人中,117名有认知障碍,占29.1%。日常生活习惯和日常生活能力与老人院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生活习惯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老人院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应该促使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日常生活能力锻炼,降低认知障碍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庞声航  阳初玉  徐薇  黄东挺 《内科》2011,6(1):11-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其中出现抑郁、焦虑患者为58例,将58例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即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2周、4周及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效果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该院就诊的40例脑卒中患者,于住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糖尿病对Barthel指数(BI)评分具有明显影响(P<0.05)。陪护者对BI指数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影响显著(P<0.05)。康复理疗对BI指数评分、GOS评分影响明显(P<0.05)。脑卒中患者住院时、出院时各量表评分与出院后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GOS评分显著相关。随着恢复时间的递进,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预后评分都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受入院和出院时的疾病情况、预后情况、陪护情况、康复理疗等方面的影响,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视,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女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女性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量表,对22个省的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人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共调查1 070人,有认知功能缺损者为311人,占29.1%,日常生活能力与老年女性的认知障碍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应加强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行为的健康教育,增进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 选取192例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使用微型营养评估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192例老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有59例(30.73%)出现营养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低体质量指数(BMI)、焦虑、认知障碍、低血红蛋白水平、低白蛋白水平均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6项指标建立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其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2.852,P=0.943;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820。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年龄增加、低BMI、焦虑、认知障碍、低血红蛋白水平、低白蛋白水平均是老年脑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及情感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SVD患者216例,检测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估患者情感状况,根据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情感障碍组与非情感障碍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CSVD患者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依据MoCA总分,216例CSVD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144例和非认知障碍组72例;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年龄、受教育年限、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年龄大、糖化血红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为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均<0.05),受教育年限>12年、高密度脂蛋白低、游离T3水平低是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均<0.05)。依据HAMA14...  相似文献   

16.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老年性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相关因素与防治。对128例老年性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脑血管病的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等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并对防治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的风险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8月唐山市工人医院出院后复查的354例ACS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量表总分(61.45±10.62)分,居家安全知识维度(30.38±3.78)分,居家安全态度维度(6.45±2.82)分,居家安全行为维度(24.62±3.9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L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数量、年龄、吸烟、家庭人均月收入(元)、文化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居家安全风险评价呈中等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风险的评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结合影响因素,制定更精确、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经诊断确诊为PD的患者(178例),评估抑郁情况后分为两组:抑郁组(107例)和非抑郁组(7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测。结果 两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P<0.05)、病程(P<0.05)、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P<0.001)、Hoehn-Yahr(P<0.01)、UPDRS-Ⅳ(P<0.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P<0.05)、疲劳评定量表?14项(FS-14;P<0.001)、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P<0.01)、不宁腿综合征严重程度评定量表(RLSRS;P<0.001)、UPDRS-Ⅱ(P<0.001)、39项PD生活质量问卷(PDQL-39;P<0.001)评分以及焦虑的发生率(P<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A(OR=1.282,P<0.001)和UPDRS-Ⅱ(OR=1.149,P<0.05)量表的评分结果是PD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与非抑郁组相比,PD伴发抑郁患者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更易出现焦虑、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疲劳及不安腿等多种非运动症状;焦虑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会增加PD伴发抑郁的风险;抑郁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国湖南长沙地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6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且参照北京天坛医院发表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及其亚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CN)组和VCI组,登记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个人生活习惯.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患病率为41.8%;(2)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卒中后癫痫、球麻痹、运动功能障碍和阅读相关;(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运动障碍和阅读是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影响因素.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VCI的患病率高,且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运动障碍和阅读是其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武汉市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选择武汉市2 732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381例自报患有脑卒中,患病率为13.95%,比国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12.73%略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环境及认知均显著低于无脑卒中老年人(P<0.05);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越好、文化程度与社会支持越高,其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环境和认知越好;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越差、居住地为农村,其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环境和认知越差。结论武汉市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患者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以及ADL水平是其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对本市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提高该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