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深刻成就影响力,深度提升影响力。在快速传播、信息海量、超强链接的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是满足媒体用户深层阅读需要,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法宝"和"重器"。在融媒体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下,深度报道如何在"深"字上下功夫,在触及事物本质上做文章,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站位时代前沿,结合大量新闻实践和文本研究,本文提出深度报道要想得深、走得深、写得深、影响深,精准把握深度报道的"深"字要领。  相似文献   

2.
邝峰  林军  牟晓伟 《传媒》2021,(2):20-22
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来,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如今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融合进程持续加快,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姚雪  吉喆 《传媒》2021,(13):28-30
地市级主流媒体是我国四级媒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台州广电为例,分析地市级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方面的经验.台州广电的成功经验主要在于通过建立平台、内容融合机制,提升融合传播能力与融媒体生产能力,并创新融媒体产品,打造文艺文化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张国强 《传媒》2023,(6):39-41
深度融合是当下新闻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各大媒体探索深度融合之际,作为都市报的《大河报》以专业性较强的法律服务为抓手,打造出垂直类融媒体产品“律媒团”,积累了丰富的融合经验。本文对“律媒团”模式和运行思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路径。文章认为,以“律媒团”为代表的融媒体发展模式,要从构建内容生态、深挖垂直内容、打造品牌IP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融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杨洋 《新闻传播》2023,(11):64-66
“三农”类融媒体产品始终存在内容专业性强,受众自身局限等限制条件。通过分析研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黑龙江总站2022年推出的贯穿全年融媒体报道《龙江新“丰景”》系列产品发现,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媒体从业者必须通过践行“四力”,深入调研,成功实现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实现“三农”融媒体产品“破圈”。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南方日报遵循移动优先战略,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重大会议融合报道,生产适应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融合报道产品,推动报道由“相加”走向“相融”. 生产适应多介质传播的融合报道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化挑战为机遇,关键是在新媒体平台上实现优势再造,顺应移动化、个性化、视频化等信息传播趋势,创新理念、方式、手段等,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赵嘉宾 《传媒》2023,(1):25-28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社以“加快媒体融合,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为指导,进一步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创作出一系列有创意、有思想、有深度的融媒产品。其核心在于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移动为先、创新为要,深耕内容建设,创新表达方式,布局全媒体传播,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范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动掌握舆论话语权,提升了党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传播力是检验媒体融合改革效果的一把尺子,实现融合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新闻产品是媒体核心业务,是媒体融合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提升传播力需要从满足受众新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出发,全面提升新闻产品的高度、锐度和力度,千方百计突破新闻产品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9.
刘峰 《新闻世界》2023,(1):7-11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党报和新媒体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党报融媒体从传播形式上适应新媒体的转变,然而党报融媒体编辑思想正经历碰撞和调整。本文以安徽日报媒体融合实践为例,指出党报融媒体编辑思想仍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报道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指导性,同时也应充分利用新传播技术优势,创新报道手段,提高话语构建能力,增强传播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卢剑锋 《传媒》2023,(20):24-26
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形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已经建立起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链条。当前,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度转型发展阶段,我国各级媒体持续推动深度融合,不断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在融合发展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时代,传播生态和舆论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受众的内容需求和收视习惯已改变。主流媒体在融媒体环境下主题主线报道存在不足。如何唱好主旋律、提升宣传质效?分析媒体融合语境下主题主线报道的创新路径,做好主题主线报道,对于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晓鹏  范静涵 《中国记者》2023,(10):101-107
<正>本文认为,当下媒介深度融合、技术形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发生传播范式的融合:新闻传播从原有传统媒体时代偏重理性传播朝着情感传播方向深度融合发展。情感作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旨在创新报道,与受众“重建连接”,形成情感共鸣的互信亲密关系。“用户意识”成为一条主线,以期建立人际联系。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是媒体与人之间的“连接”,情感传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是融媒体深度发展道路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指引。本文提出,融媒体传播注重情感传播,但并非与理性传播相对立,而是在媒介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形成共存互补的共融范式。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背景下,福州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急速提升,成为福州宣传工作的核心力量。通过对"00后"高职大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侧面了解了"00后"高职大学生对福州市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评价情况,从而了解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后的实效性,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福州主流媒体融合"抗疫",着力提高新闻舆论"四力"。以福州广播电视台、福州日报社为例,适应互联网语境变化,巧用流量,全媒报道,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以温情汇聚强大能量,突出主题,加强策划,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展现一线责任与担当,挖掘典型,正面报道,扩大新闻舆论影响力;坚持新闻真实性价值,聚焦热点,及时回应,夯实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中,可视化的融合产品是媒体深耕的领域,同时也是传统媒体融媒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文章以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为样本,分析电视类新媒体在抗击新冠肺炎融合报道和融合传播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征,着重探讨电视报道的融合创新路径,为电视新媒体的融合传播提供一些粗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汪文斌 《传媒》2023,(1):23-24
电视媒体发展需要立足重大主题报道的思想之魂,真正从用户角度出发,以“思想+艺术+技术”破解重大主题报道的痛点难点,以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创新引领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体传播矩阵在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在更广范围的内容创新层面上,将思想、艺术、技术三者融合统一,成为实现守正创新、切实提升重大主题融合报道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新闻网站是两会报道的重要力量,其融媒体报道方式对两会报道乃至媒体深度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华龙网为例,分析其在2021年两会报道中的融合模式创新——通过创意、技术的运用,打造出一批融媒体产品,形成融合式报道、沉浸式报道、互动式报道等融合模式,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闻生产与创新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建设融媒体工作室成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各级党媒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有效路径.文章梳理了党媒融媒体工作室的发展现状,从历史维度探究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党媒融媒体工作室的实践创新,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两会"报道成为各家媒体融合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今年的"两会"报道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笔者通过对今年"两会"报道变化的分析,解读了媒体融合带来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央厨房"是推进媒体融合的"标配",是融媒体中心,是最终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媒体融合发展的指挥平台,更是助力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回顾我国媒体融合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出"十三五"期间媒体融合的四个特点:一是政策先行推动媒体融合良性发展;二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强化舆论引导力;三是技术创新提升内容生产;四是多级式融合提供多方服务.展望"十四五",走向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媒体融合也将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二是加强全媒体传播工程的设施;三是继续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四是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